AI绘画入门(五)——完成你的AI绘画处女作

金刚葫芦叔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面四节课我们分别讲解了stable diffusion、文生图、checkpoint模型和LoRA模型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概念虽然有了,但很多小伙伴面对夹杂着一大堆英文单词的操作界面还是会感觉晕头转向无处下手。那么本节课就和葫芦叔一起,利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完成你的第一次AI创作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考虑到大多数人都不具备本地部署SD-wenUI的条件,使用电脑的频率可能也不是很高,咱们就统一使用吐司在手机上进行操作演示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a href="https://tusi.art/"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点这里</a>进入吐司,由于VX存在流量保护机制(怕被其他平台抢用户,外链分享达到一定量自动封),<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直接点击上面的链接有可能无法打开页面</span>,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搜索吐司TusiArt公众号,关注并点击下方的网页版,如下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或长按复制以下网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https://tusi.art/</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后打开任意网页浏览器,在地址栏处长按点粘贴确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入吐司首页后,点右上角“在线生图”按键打开“工作台”界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时大家应该就能看到如下图这样一个操作界面,罗列着很多看不懂的参数和英文单词,不用慌,先不去管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一步要做的,是选择咱们第三课中学习过的checkpoint模型也就是底模,点击“基础模型”四个字底下的下拉选框,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模型选择界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罗列出的全部都是checkpoint模型,在界面上方的标签处左右滑动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模型分类,为了方便教学,就先点击“全部”这个标签,然后选择下面的第一个模型——majicMIX realistic(麦橘写实)v2威力加强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选择完成后自动回到工作台主界面,可以看到此时基础模型已经变为了我们选择的麦橘写实v2威力加强版,再往下分别是“添加LoRA(风格)”和“添加ControlNet”,这里我们先不去管它,继续向下选择VAE模型,学习过第三课的小伙伴可能还记得,这里可以不选或者无脑选择vae-ft-mse-840000-ema-pruned…嗯,总之,就是这个名字最长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好,现在我们有了底模和VAE,缺少的就是提示词了,为了保证处女作的质量,大家这次就先长按复制下面葫芦叔写好的这些提示词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提示词:1girl,smirk,curly hair,in the dark,deep shadow</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反向提示词:(worst quality:2),(low quality:2),(normal quality:2),lowres,watermark,badhandv4,ng_deepnegative_v1_75t,</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分别把上面的两段提示词粘贴到吐司工作台的提示词输入框和反向提示词输入框中,如下图所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粘贴完成后我们就可以滑动到工作台的最下方(中间的图生图直接跳过不去管它)。这一页有很多参数,咱们挨个看过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是图片大小,这非常好理解,就是我们要生成的图片尺寸,单位是像素。系统预设了三种图片尺寸,分别是512x768的竖长方、768x512的横长方和640x640的正方形,最后一个则是自定义尺寸,输入的值最好与模型训练时使用的素材尺寸相符,一般建议在512、768、1024这三个值中选择,最大值为1024x1024。由于手机是竖屏显示,这里我们就选择第一个512x768的预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下来是采样算法,简单理解就是SD降噪成像的具体计算方法,点击下拉框可以看到供选择的采样方法很多,这里我们就选择Euler,这是一个很适合快速生成拟真人物特写的算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往下,采样次数,根据选择的采样方法不同效果也会有差别,总体来说采样次数越高图像细节越丰富,成像所需的时间也越长,但过高的值会导致图像失真甚至崩坏,一般设置在20-50之间,这里我们就保持默认的20次不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旁边的提示词相关性(CFG Scale)主要影响提示词权重和成像色彩表现,过低的值会导致提示词失效或图像饱和度偏低,过高则会使画面过度锐化而变得粗糙甚至崩坏。通常应根据成像表现在5-12之间调节,这里我们就使用默认的7。</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来看随机种子,如果把SD看做一个图像生产流水线,那这玩意儿就是每一幅图像产品的出厂编号,默认为空,也就意味着接下来生成的是一幅拥有独立编号的全新产品。同理,如果输入一个已有产品的编号,再搭配同样的提示词和参数,就可以实现对该作品的复现。而现在我们要完成的是处女作,自然应该保持留空以获取一幅全新的图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下来有个折叠起来的高级设置,既然人家都说了是高级设置,咱这入门教程自然是直接跳过~( ̄▽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个玩笑,不过Clip Skip(神经网络跳过层数)和ENSD(ETA噪声种子偏移)这俩参数也确实没啥可调的,前者理论上应该和模型训练采用的值保持一致,一般不是1就是2,无脑设2也不会有啥大问题;后者用于和随机种子值共同实现图像还原,保持默认就可以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清修复,这个选项一般不要开,打开<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不但会大幅增加成像时间,而且会让生图消耗的算力值翻倍</span>,注意最下方的蓝色小字,生成一张图片的算力消耗本来是1,打开高清修复以后就变成了2。</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常的做法是,<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先在标清模式下批量出图直到获得满意的图像,然后再打开高清修复,通过参数套用和固定种子将指定图片升级为高清</span>。至于放大算法,不知道选什么的话可以无脑选择4x-UltraSharp;采样次数作用和前文一样,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细节可以适当增大,建议不超过30;重绘幅度,顾名思义,不想原图发生太大变化就不要开太高,一般取0.35以下,拟真人像的话不超过0.2;放大倍数,值越大成像越慢,一般选2X,如果选自定义最好保持放大后的图像长宽比和原图一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一个,ADtailer,这是个用于人物面部修复的扩展控件(也可以修手,但效果基本等于没有),参数这里就不讲了,<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除非遇到整体构图非常满意唯独脸崩的情况,否则不要开</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一旦打开生图会变得更慢而且算力消耗会再次+1,和高清修复同时打开的话生成一张图消耗的算力会变成3。</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之,<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最后这两个选项都不要开。</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左下角的图片数量是指单批生成的图片数,最大为4,这里我们对自己的处女作专一一点,就保持默认的1,然后点击“在线生成”。如果你之前没有登录,会弹出下图这样的登录界面,输入手机号验证码登录一下就行了。登录完成后可能会发现自己回到了吐司首页,别害怕,再次点击右上角在线生图打开创作界面,会发现刚才设置的参数都还在,拉到最下面直接点“在线生成”,就可以静待奇迹发生啦。</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点击完生成后会自动跳转到生成列表界面,上面这个正在转圈读条的灰色画布就是你即将面世的处女作了,上面的百分比代表生成进度,怎么样?有没有感到一点小小的期待和忐忑呢ψ(`∇´)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十几秒的等待,我们的画作就呈现在了生成列表里——<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恭喜你完成了第一次AI成像创作!</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现在</span>点击放大欣赏你的处女作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面这张是我的,看来今天的手气似乎还行(๑˙ー˙๑),不知道屏幕前的你对自己的第一幅AI绘画作品还满意吗?如果满意的话记得长按保存,不然30天后画作会被吐司服务器删除的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