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重庆出来后,直奔大足县,观赏大足石刻艺术。这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属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石窟石刻是从印度传入,却极盛于中华大地,主要是宣传佛教。首先在甘肃的天梯山建石窟,随后在麦积山“刻”,随着佛教东渐,而“刻”到了山西大同,然后又把石窟“刻”到洛阳。大足石刻与它们是近亲,属石刻类,时间上更晚一些,从晚唐开始,到南宋结束,从公元892年“凿”到公元1252年,后在明、清两代增加了一些。与“前辈”比,石刻内容则有很大的不同。</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们参观“大足石刻博物馆”。这里介绍石窟、石刻艺术在中国的起步、发展、转移,分别介绍四大石窟的特色,内容丰富,实物、影像、照片和文字资料翔实,值得一看。最后、最多是介绍大足石刻的发展历史、地位和作用。大足石刻集佛教、道教、儒家“三教”之大成,以鲜明的我国民族性和生活性为特色,在中国石窟(石刻)艺术中独树一帜。</p><p class="ql-block"> 我们实地主要观看的宝鼎山石刻,在一个“U”型的山湾内,山上树木葱茏,有一流水淙淙而下。山湾的底部,有片崖面长500米左右,高约8至25米。在这个崖壁上,依次刻有“故事”,如“六道轮回图”、“父母恩重经变相”、“地狱变相”、“牧牛图”等等。有从“天堂”到“人间”,再入“地狱”等“三界”。有从“出生”到“死亡”再到“出生”的轮回。全部造像图文并茂,无一龛重复。教化意义很浓,这是其它石窟所没有的。</p><p class="ql-block"> 在膜拜卧佛时发现,佛像慧眼微闭,神态安详,右侧而卧,下半身隐入崖际,右肩陷于地下,佛半身卧长3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半身卧佛造像。但仔细看,隐隐约约在崖际里可见其足,足下有一泉水,涓涓而下,是湾中溪流的源头。</p><p class="ql-block"> 大足石刻分别在5座山上,分“宝鼎石刻”、“南山石刻”、“北山石刻”、“石门山石刻”和“石篆山石刻”,历经战乱、盗窃、自然毁损等,但相对保存较好。由于开放程度和时间,我们遗憾地只观看了宝鼎山,其于留待有机会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