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江涛</p> <p class="ql-block"> 小陆师傅是一位理发师,不过不是理发店的理发师,他是有固定劳动合同的,单位内部理发室的理发师。单位很多人都到理发室修剪过头发,一般都不叫他的大名,因为他姓陆,大家都称他小陆师傅。</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70年代初,小陆师傅出生在安徽大别山一个县城的山里小镇,在家排行老二,有个哥哥,有位妹妹。高中毕业后,小陆师傅在县城一家理发店学徒,三个月后怀揣一把剃头刀只身来到上海。那时候的上海还没有今日的繁华和时尚,用小陆师傅的话说就像一个无边无际的大县城,不一样的就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和一些高档的消费场所。</p> <p class="ql-block"> 我是近几年才认识小陆师傅的。应该是2019年的一个早晨,大约6点多钟,我刚走进地铁,那天车厢很空,看见一位中年人拿着手机在听着什么新闻,因为声音比较大,引起了我的注意,听着听着,我好像感觉是学习强国里的有关内容,便上下打量了他几下,顺便问了一句,你在听学习强国?他肯定的回答,是的是的!于是开始了我俩的聊天,从此以后,我们经常在地铁里碰头,我也请他到我家里做了客,他顺便还帮我理了头发,就这么一来二往成了朋友,我长他几岁,他叫我涛哥,我也按他习惯的称呼叫他小陆师傅。</p> <p class="ql-block"> 小陆师傅到上海以后遇到了一些好心人。第一位是他的一位老乡,在上海的一个人家做保姆,有一次她带着小陆师傅去给这家主人理发,在理发过程当中,主人裘先生得知小陆刚来上海不久,寄居在一个老乡的出租房里,觉得这个年轻人不错,有技术,挺讨人喜欢,便善意的说:你可以住我家来,我儿子现在在美国工作,家里的房子大,空着也是空着。小陆师傅不太好意思,倒是那位阿姨爽快地答应了下来。那时候,上海市国有企业正在进行改革重组,裘先生正好认识一个新成立的市属企业的负责人,并把小陆介绍给了这家企业,于是就有了小陆师傅后面三十多年在上海服务工作的经历,裘先生自然是小陆师傅遇到的第二位好心人,也是贵人。</p> <p class="ql-block"> 上海的市属企业比较规范,福利也相当不错,经常发这样那样的东西,小陆师傅比较节俭,日常没有什么花销,1998年在单位同事的介绍下,花了近40万元在塘桥买了一个两室一厅的住房,顺利落户上海。这也是小陆师傅至今觉得的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事。</p> <p class="ql-block"> 小陆师傅的婚姻也很幸福。也是一次偶遇,他去塘桥社区服务中心咨询个问题,正巧遇到了晓萍,一位松江的上海姑娘,小陆师傅圆圆的脸、憨厚的笑容吸引了姑娘。毛脚女婿第一次上门,他按照老家的规矩,穿着长袖长裤去见丈母娘,大夏天的37度多的高温,引来了一群邻居的孩子围观嘻笑,他恨不得有个地洞钻进去,却也因此赢得了岳父岳母的信任和好感。晓萍是个独女,2005年左右松江大学城建设,拿到了两套拆迁房,在征得父母同意后,一套出租,一套和塘桥卖了的房子一起换了一个浦东上南地区170多平的四房,把晓萍的父母接过来,一家人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 小陆师傅的父亲是村里的干部,善于处理各种关系,小陆师傅从小也受到了熏陶。到上海以后人际关系处理的不错,得到了单位领导同事认可。单位内部理发室没有太多工作量的要求,主要看服务评价。给领导理发,要在时间上满足,服务上贴心;给员工理发,也要耐心细致,一视同仁,先来后到。在这些方面,小陆师傅从容应对、得心应手,也充满了自信。在理发室服务30多年,五次被评为单位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获得了党员示范岗的荣誉。</p> <p class="ql-block"> “满足、听话、出活”是小陆师傅自己总结出的工作与生活的三大法宝。满足就是知足常乐,满足了人就会开心快乐,凡事不要与人去比,工作上向领导看齐,收入上看社会平均工资;听话就是听组织的话、听领导的话、听朋友的话,相信别人才会成就自己,二十多年前听朋友的话买了房,才有了上海的家;出活是对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人出活才不会被淘汰,才不会失去领导的信任,才不会失去发展的机会,也才能为自己赢得完美的职业生涯。在上海一家餐饮连锁店的服务大讲堂上,小陆师傅敞开心扉说了上面这段话,也许这就是他进入上海以后成功的秘诀吧。</p> <p class="ql-block"> 小陆师傅和晓萍育有一子一女,儿子读高二,女儿今年小升初。小陆师傅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关于孩子的,一个是关于自己的。关于孩子的,是希望两年后儿子能考上医学院,成为一名医生,七年后女儿能考上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关于自己的,是在到了退休年龄的时候,如果自己还能干得动,希望在单位继续做下去,不需要收入,只希望为单位贡献一份力,用服务回报单位,回报社会,回报属于自己的时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