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华花篮蛤—争奇斗艳

星螺棋布

<p class="ql-block">相信经常阅读我介绍贝壳的文章都知道,我们之前介绍的都是腹足纲的贝壳,双壳纲并没有任何涉猎。今天他来了,就是50名珍里边的索华花篮蛤。</p><p class="ql-block">索华花篮蛤(Fimbria soverbii)是属于花篮蛤属的物种,其属名Fimbria意思是具流苏的,以形容其壳表的横向肋。种名就是赠名。</p> <p class="ql-block">索华花篮蛤在1841年被命名后迅速成为了当时红极一时的双壳纲贝类。但是好品相的标本却十分难得。这里要点一下这种贝壳的采集方式。我们都知道很多入选50名珍后又衰落贝壳跟它的采集方式有很大关系,例如上期介绍的马丁长鼻螺和以后介绍的丹尼森皱螺都是因为拖网普及而变得不那么稀有的。但索华花篮蛤不一样,它的主产地在澳洲西部的布鲁姆,现存标本基本都是潜水采集,所以说理论上不存在因为采集方式限制而导致他很稀有。同时,潜水采集的标本平均品相一定是比拖网要好的,所以在当时好品相标本少,也许跟产地没有完全发掘,获取的标本个体较少有关。</p><p class="ql-block">既然索华花篮蛤又出名数量又少,那西方的各大拍卖以及私人藏家的收藏里肯定是少不了它的身影了。从丹斯的书中我们可以看到,1865年英国贝类收藏家丹尼森的拍卖上就出现了一颗索华花篮蛤,当时以10英镑的价格成交,那时候的英镑是实行金本位制的,所以说折合现在的人民币大概在15w以上。更有意思的是在这期拍卖中,还出现了另外一个50名珍的物种,笋螂(50名珍里最稀有的物种)。它是时至今日唯二能保持当年50名珍发表时风采的贝壳,另一个是出自凯尔盖朗岛的惊艳涡螺。</p><p class="ql-block">在1873年,又有两颗品相很好的标本在拍卖中被出售。至此,丹斯的书上就再没有记录任何关于索华花篮蛤的交易记录。在简介的最后,丹斯是这么描述这个物种的。这个种虽然不难获得,但是私藏中较为少见。</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索华花篮蛤依旧是50名珍里非常低调的物种,但也许它的优雅永不过时吧。</p> <p class="ql-block">索华花篮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