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图什么

保髋程徽医生

<p class="ql-block">飞机在邦达机场一降落,饼干袋肉眼可见地圆了起来。经过多次高原反应的教训,这一次我赶紧穿上厚衣服,抱着起当地卫健委准备的氧气瓶——身体是革命的本钱。</p> <p class="ql-block">这次短暂地进藏,有三个重要目的:其一,回放去年戴吊带的孩子们,看看他们在行走后的髋关节发育情况;其二,努力促成洛隆县各乡镇医生前往北京海淀妇幼医院学习B超筛查;此外,此行重要任务之一是,代表张洪教授和保髋团队参加昌都市“北京高层次医疗专家‘师带徒’医疗帮扶师徒见面座谈会”。</p><p class="ql-block">提高边远地区的医疗水平是国家乃至各级政府在积极推动的利国利民的大事。昌都市卫健委为了提高当地医疗水平,解决当地转诊难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林剑浩主任和厚爱基金会接受委托,联系北京不同领域顶级医疗专家,为昌都市培养骨干医生的“师带徒”医疗帮扶活动,是举措之一。</p><p class="ql-block">此次师徒见面会是对过去两年帮扶工作的总结。在这个活动开展的两年多时间里,虽然有疫情影响,但各位专家教授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不遗余力地培养昌都市的年轻医生,现在已有数位医生能够在当地独挡一面。</p><p class="ql-block">疫情期间,我两次进藏。</p><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进藏,培训帮带昌都市卡若区人民医院的超声医生,多名医生掌握Graf超声技术,能够实现当地新生儿及时就地髋关节筛查。同时协助联系进入中国电信“云上妇幼”项目,使远程会诊成为可能,针对卡若区人民医院髋关节超声筛查的特殊病例可以提供远程帮扶。</p> <p class="ql-block">2022年4月进藏,我与洛隆县柴帅医生进行全县新生儿髋关节筛查,最终筛查率70.1%,患病率1.83%。这1.83%的孩子,正是我再次前往洛隆县的任务之一。</p> <p class="ql-block">无法频繁及长时间现场帮扶,我们对当地的帮扶始终有限。因此在北京的时候,我们在探索另一条能够持续提供帮助的路径。我们联合清华影像中心的技术团队开发了髋关节超声的智能识别系统。</p><p class="ql-block">为了这个项目,我们团队许多人也都投入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在与清华团队沟通会议上,张建立老师常常与有顶级大脑、思路超快的清华工程师连续高强度工作好几个小时,却从说不累。而教计算机人工识别的原始数据,都由任宁涛医生一笔一笔画出。训练计算机需要成千上百例的数据,而每一个髋关节超声的原始数据都有200多帧,任医生需要在每一帧上画出股骨头、髋臼、盂唇等这些结构。即使如此,我们仍经常遇到图像数据不能识别,这个智能系统距离成为我们默契的伙伴,还需要不断的深度学习。所以,每个髋关节实际上可能经历过反复勾画数次。</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一次次进藏,还是团队日常不计得失的工作,我们经常互相逗乐,“这到底是在图什么?”是社会责任感,或是为医者的一种习惯和信念?是人类关怀,抑或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的中华文化?可能都有,又都不准确,追寻的过程也许就是答案本身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