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持斗争精神,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br> 自古以来,忧患意识成为中华民族在历经沧桑、不懈奋斗中铸就的宝贵品格。《孟子》有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回顾历史,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苦难中成长,在斗争中壮大,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表明,忧患意识越强烈,就越能有效预判和防范可能出现的困难挑战。因此,任何时候都要有忧患意识,才能做到未雨绸缪、攻坚克难。<br> 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要强化底线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才能把得住大局、看得清方向、站得稳脚跟、担得起风险,在伟大斗争中不断赢得伟大胜利。<br> 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要坚持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坚持斗争、不懈斗争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党员和领导干部必须敢于担当、敢于斗争,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在坚持斗争精神的同时,不断增强斗争本领,不断争取胜利。<br> 新征程上,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要强化底线思维、坚持斗争精神。不仅要加强心态上、思想上的准备,还要常备应对之策,以充足的预案、成熟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化解危机,不断将党和国家事业推向前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