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编缉撰稿/张吉森</span></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0px;"> 勃利县于1918年(民国7年)9月15日建立。</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0px;"> 勃利建县以前,所在地域属吉林省依兰县(旧称三姓)第五区。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依兰知府德颐委派陈洛广到勃利一带放荒1.8万亩,以招外地人口。1909年(清宣统元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吉林巡抚陈昭常奏请清朝廷拟设置勃利县。因当时奏请拟置县份较多,而国库银两不足只能暂行缓设。1913年(民国二年)长寿县(今延寿县)委员李廷文、方正县委员张炳南奉吉林省府命令勘测勃利境地,绘出《勃利全图》。1917年(民国六年)5月10日,北洋政府大总统指令允许设立勃利县,并委派补用知县——湖南人姚鸿钧为设治员到勃利筹备建县。姚鸿钧8月到任后对可设县治(县府、县城所在地)的几个地方进行了考察,权衡利弊之后决定在大四站老粮台设立县治,并于老粮台旧址修建县署。</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0px;"> 经过一年的筹备和建设,1918年9月15日勃利县正式宣告成立,姚鸿钧为县知事(县长),行政隶属依兰道管辖。依兰县所属的鸡心河(现吉兴河)、西北楞河、锅盔山以北地面划归勃利县管辖。勃利县东与宝清、密山县为邻,南辖今林口等地与牡丹江相连,西与依兰毗连,北与桦川(当时桦南县还没有建立)隔倭肯河相望,总面积6 000多平方公里,境内80%为森林。当时全县设3个镇8个乡29个屯,有1 566户8 533人。吉林省公署依据面积、人口、富力等情况将勃利划定为三等县。勃利县第一任县知事姚鸿钧上任后不长时间便遭到土匪的绑架。任职仅一年的时间便因贪污被革职。后由张宝书继任,碾子河(现勃利镇)的一些头面人物便提出种种理由,要求张宝书将勃利县城迁到碾子河。在这些人的强烈要求下,张宝书向吉林省公署提出了报告。1919年(民国八年)秋季,吉林省公署批准勃利县城迁至大碾子河至今。</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0px;"> 1929年(民国十八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后废除道制,勃利县直接隶属吉林省仍为三等县。1934年(伪康德元年)12月伪满洲国改行帝制,并成立三江省公署,勃利县由吉林省划归三江省管辖。1939年(伪康德六年)6月将勃利县南部地区划归新成立的林口县。1943年(伪康德十年)10月伪满洲国设置东满总省和兴安总省,又将勃利县由三江省划归东满总省管辖。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日本投降。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6月5日东北人民政府将东北地区划分为9省后,将勃利县划归合江省管辖。</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0px;">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勃利县隶属于黑龙江省,1954年8月又划归合江专区管辖。1957年1月省人民委员会将原鸡西县的兴农、平安河和哈达砬子3个乡划归勃利县管辖。1965年1月将兴农公社划归鸡东县管辖。同年2月国务院批准,将七台河镇划出,设立七台河特区,隶属合江专区。</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0px;"> 1966年2月将密山县境内国营北兴农场划归勃利县管辖,同年9月将茄子河、中心河两个公社划归七台河特区管辖。1983年10月勃利县由合江专区划归七台河市管辖至今。</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0px;"> 1985年勃利县管辖14个乡(镇):勃利镇,倭肯镇,双河镇,吉兴乡,杏树乡,抢垦乡,大四站乡,恒太乡,小五站乡,长兴乡,罗泉乡,青山乡,镇郊乡,永顺乡。</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0px;"> 1986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小五站乡、大四站乡改为镇级建制。勃利县辖勃利镇、镇郊乡、大四站镇、吉兴乡、永顺乡、恒太乡、双河镇、倭肯镇、杏树乡、抢垦乡、罗泉乡、长兴乡、青山乡、小五站镇14个乡镇,207个行政村。</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0px;"> 1993年,县民政局完成勃利县与依兰、鸡西、七台河、桦南、宝清边界的勘界踏边任务。1995年,勃利县与依兰县、桦南县和宝清县正式签订边界协议,确定了法定界线。1998年,县民政局完成勃利县与七台河市三区行政界线的划定和边界总长201.6公里的勘界任务,签订了协议书,埋设了界桩,确定了边界。</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0px;"> 2001年,勃利县开展乡镇、村屯撤并工作。撤销镇郊乡,将其行政区划划归勃利镇;撤销罗泉乡,将其行政区划划归长兴乡;撒销永顺乡、恒太乡,成立永恒乡,全县乡镇由14个调整为11个。撤并行政村62个,调整后全县有行政村145个。2006年长兴乡划归七台河市管辖,值此全县共管辖10个乡镇。即勃利,倭肯,双河,大四站和小五站5个镇,永恒,吉兴,杏树,抢垦和青山5个乡。 境内还驻有北兴农场和勃利种畜场。</i></p> <p class="ql-block">勃利县首任县知事(县长)湖南人。</p> <p class="ql-block">本文资料来源于勃利县志及勃利历史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