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河南,山西,内蒙游记

飞翔的鱼

<p class="ql-block">刚从加油站出来,屏显里程表47079公里</p> <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18日早起,单车4人,从学校出发,向河南挺进……</p> <p class="ql-block">灵宝市位于豫秦晋三省交界处的河南省西部,南依秦岭,北濒黄河。是黄河进入河南的第一座城市。</p> <p class="ql-block">晚上7点半,我们在灵宝市希悦酒店门口的啤酒广场上吃饭,今天走了一千一百公里,从平凉这面走,大车少,隧道也少些,途径陕西潼关,远眺西岳华山。</p> <p class="ql-block">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都是重要关口。这里又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地方,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这里朝圣祭祖.</p> <p class="ql-block">函谷关历史上有两座,秦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汉关位于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位于洛阳新安县,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p> <p class="ql-block">标的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还说是什么古文化旅游区,进去一看,上当受骗!!</p> <p class="ql-block">函谷关,位于豫陜晋三省交界、河南省西大门灵宝市境内,辖区面积16.5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太初宫、道圣宫、道家养生园、藏经楼、瞻紫楼、鸡鸣台、碑林、蜡像馆、博物馆、关楼、函关古道等20余处 。函谷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道家学派开山巨著《道德经》的灵谷圣地,道家文化的发祥地;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河南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是千百年烽烟际会、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紫气东来、鸡鸣函关等历史故事与传说的发轫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里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经》)、名关(函谷关)留芳青史,声播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这个景区啥也没有,门口冷冷清清,里面凄凄惨惨,门票死贵45元,教师资格证半价,好在距住宿宾馆不远,开车十五分钟,后悔没听前台服务员的建议,白跑了一趟,这是进入河南旅游的唯一一个坑。</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龙门由大禹治水中所开凿,鱼跃龙门的传说亦发生于此。其石窟则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 建造时采用了大量彩绘,今多已褪色。 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 ,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造像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卢舍那大佛,以及在洛阳皇宫紫微城建天堂的消息传入日本后,圣武天皇发愿"朕亦奉造",在奈良建立东大寺。 另有孝文帝为冯太后凿古阳洞、兰陵王孙于万佛洞造像、李泰为长孙皇后造宾阳南洞、韦贵妃凿敬善寺、高力士为唐玄宗造无量寿佛等。可惜均毁于战乱,景区内人山人海,但大多洞窟只有窟窿没有佛像,据说被人偷凿窃卖,还有好些佛像残缺不全,佛头流落异乡下落不明。</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的趋势,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 又经历天竺、新罗、吐火罗、康国等国家营造,发现有欧洲纹样、古希腊石柱等,堪称全世界国际化水平最高的石窟。龙门石窟碑刻题记2860余品,有古碑林之称。代表作:"龙门二十品"、龙门双璧(褚遂良《伊阙佛龛碑》、宋真宗《龙门铭碑》), 是中国书法艺术之杰作。</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初建于北魏太和19年,也就是公元495年,由孝文帝为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而依山辟建的,因其坐落在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p> <p class="ql-block">佛徒菩提达摩历时3年来到少林,首传禅宗,影响极大,因此,少林寺被佛教界统称为“禅宗祖庭”,特别是唐初“十三棍僧救唐王”后,得到了唐王朝的重视,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现在的少林寺不仅因其古老而神秘的佛教文化名扬天下,更因其精湛实用的少林功夫而驰名中外。</p> <p class="ql-block">通往大雄宝殿的甬道,两旁古树林立,石碑很多,盖述少林寺历代重修大事及皇室宗亲名人高僧到访逸事。</p> <p class="ql-block">金庸先生手书</p> <p class="ql-block">1983年,电影《少林寺》的公映,更使少林寺名满天下,响誉海内外。正所谓“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寺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苍松翠柏尽显厚重历史,商业化气息过重,掩盖了佛家清静氛围。</p> <p class="ql-block">登封是千年古县,公元690年,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改嵩阳为登封,沿用至今。登封旅游资源丰富,得天独厚。背依中岳嵩山,有人文景观150多处,自然景观30多处。“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道教洞天中岳庙,儒学圣地嵩阳书院都坐落在嵩山之上,使嵩山成为五岳之中唯一的一座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文化名山。</p> <p class="ql-block">大名鼎鼎的少林寺藏经阁,不知道可有武功秘笈?连个扫地僧都没有见</p> <p class="ql-block">寺内上千年的古树随处可见,殿宇经堂古朴凝重,穿越千年与时光交流。</p> <p class="ql-block">伏羲古镇,路过此地,尚在修建中,建议施工方到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参观一下正宗的伏羲庙</p> <p class="ql-block">湿地公园</p> <p class="ql-block">去往郑州市的半路上,路过一湿地公园,纳凉避暑胜地,有一片湖水,荷花遍地沁人心脾</p> <p class="ql-block">郑州市区,酒吧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打卡郑州野生动物园</p> <p class="ql-block">从郑州出来去开封的路上,快到开封时搜到一个景区,绿博园,值得推荐,里面小桥流水,亭台楼榭,以中国省份命名的园子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精巧中见精神,植物覆盖率93%以上,天然氧吧,👍</p> <p class="ql-block">我们为节省时间,租了俩观光电瓶车,冯哥的最爱!一个半小时内,他带我们游遍了全部园区,除了没上天,再哪里都转过来了,你信不信?他敢往游泳池里开!</p> <p class="ql-block">开封,简称“汴”,古称汴州、汴梁、汴京,是河南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文化旅游城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今天气温高达36℃,享受了一天开封的桑拿天</span></p> <p class="ql-block">开封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河南东部、中原腹地、黄河之滨,西与郑州毗邻。开封自贸区是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后有夏朝,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朝,金朝等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 </p> <p class="ql-block">按照《营造法式》为建设标准,以宋朝市井文化、民俗风情、皇家园林和古代娱乐为题材,以游客参与体验为特点的文化主题公园。集中再现原图风物景观的大型宋代民俗风情游乐园,再现了古都汴京千年繁华的胜景。2009年,清明上河园成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座以绘画作品为原型的仿古主题公园,是国家黄河黄金旅游专线重点历史文化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仿照《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北宋京城市民实景生活情景,随处可见,36℃的高温,他们穿着厚重的演出服,着实不易,不知道我的120块大洋他们能分到多少。</p> <p class="ql-block">清明上河园作为集历史文化旅游、民俗风情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趣味娱乐旅游和生态环境旅游于一体的主题文化公园,突出体现了观赏性、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和情趣性等特点。</p> <p class="ql-block">我找了一会,摊主不在!</p> <p class="ql-block">实景剧巜岳飞枪挑小梁王》</p> <p class="ql-block">重建的“开封府”位于开封市包公东湖北岸,占地60余倾,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气势恢弘,巍峨壮观,与位于包公西湖的包公祠相互呼应,同碧波荡漾的包公湖湖水相映衬,形成了“东府西祠”楼阁碧水的壮丽景观。</p> <p class="ql-block">开封府依北宋《营造法式》建造,以正厅、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辅以天庆观、明礼院、潜龙宫、清心楼、牢狱、英武楼、寅宝馆等五十余座大小店堂。[1] 根据陈展内容的不同,大体分为九个区:一、以名冤鼓、戒石、大堂等为主体的府衙文化区;二、以梅花堂包拯倒坐南衙为主体的包拯传说文化区;三、以太极八卦台、三清殿为主体的道教文化区;四、以典狱房、牢狱为主体的刑狱文化区;五、以拱奎楼、桂籍堂为主体的教育科举文化区;六、英武楼、校场为主体的游艺文化区;七、以清心楼历任府尹事迹为主体的府尹人文文化区;八、以潜龙宫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的事迹为主体的帝王文化区;九、以范公厅、曲桥、湖、山、石为主体的休闲文化区。</p> <p class="ql-block">脸太白,根本不像。</p> <p class="ql-block">额头上缺个月牙儿</p> <p class="ql-block">三口铡刀,看起来很震撼</p> <p class="ql-block">蜡像</p> <p class="ql-block">郭亮挂壁公路是河南省新乡市辉县沙窑乡郭亮村的一条挂壁公路,又称郭亮洞,郭亮洞挂壁公路,万仙山绝壁长廊,郭亮隧道,郭良隧道,郭亮村绝壁长廊,始建于1972年,1977年完工,全部由郭亮村村民独立手工完成,其中主要负责开凿的十三位村民被称为郭亮洞"十三壮士"。郭亮洞被称为"世界最险要十条路"之一、"全球最奇特18条公"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郭亮村开发旅游项目,现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河南省辉县万仙山的第一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住辉县,夜市的刀削面味道不错</p> <p class="ql-block">刚到景区,老大车都没停稳,就有好几拔黄牛围过来,推荐一定要乘坐他家的车辆上山,包车600元,我们无法摆脱,撒谎说装了假肢,远远看一看就回,那大姐挺纳闷:你这假肢装的好呀,跟真的一模一样,根本就看不出来昂。</p> <p class="ql-block">向往已久的太行山</p> <p class="ql-block">电影《举起手来》郭达赶马户车的地方就在这地方</p> <p class="ql-block">郭亮村的水上表演</p> <p class="ql-block">亮个相</p> <p class="ql-block">下午历时三个半小时穿越太行山大峡谷,道路崎岖蜿蜒,沿途风景美不胜收,我们初在谷底,倏然又至山顶,一个半小时之内海拔上升一千七百六十米,惊险刺激,从山顶俯瞰挂壁公路,又是另一番景象。晚上8点半,我们到达太原市,与康队汇合。</p> <p class="ql-block">晋祠公园,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p> <p class="ql-block">龙兴晋阳群雕雕塑于2003年,是李世民及其功臣的塑像。雕塑讲述了李世民的戎马一生,展示了唐王朝与晋祠的历史渊源。2003年,值太原建城2500年之际,塑铸这组青铜塑像。中间骑马者为唐太宗李世民,左侧为国舅长孙无忌,右侧为李绩,前面为尉迟敬德,最北侧两位前是魏征,后为马周。群雕由省雕塑协会主席张熙玉历时3年设计完成,大连金世家青铜艺术公司制作。雕塑高6.99米,代表六六大顺,九九归一,宽9.5米象征九五至尊,重2.5万公斤,寓意太原建城2500周年,这是太原市最大的青铜雕塑之一。</p> <p class="ql-block">门前小溪流过,周围苍松翠柏,绿荫遮天,恬静宜人。折叠东门牌坊东门牌坊始建于明代,为四柱三楼式建筑。1984年,从太原郝庄乡马庄迁于此,是公园广场和东大门外的主要建筑。正面牌匾"晋祠胜境"由中共山西省委原书记李立功于1984年亲笔题写。背面匾额由姚奠中(原名豫泰,字奠中,别署丁中,国学大师、教育家、书法家)题"唐晋斯源"。意为古唐和晋国的历史起源于此。折叠东大门重建于1985年,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中柱辟门,南北两侧配有半壁廊,为进入晋祠景区的主要入口。正面牌匾是集李世民写的《晋祠之铭并序》中"晋祠"二字,对联是该序文中的"临汾川而降祉,构仁智以栖神"一句。降祉:降福。意为在汾水之滨,依山傍水建造了唐叔虞之神庙,唐叔虞的神灵就在这里为人们降福。折叠十字桥十字桥是进入晋祠景区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重建于2007年,桥面作十字形,东西长19.9米,宽2.9米,高出地面0.9米,沼中立12根石柱承托十字形桥面,有"四通八达"之意。</p> <p class="ql-block">陈家息庐,位于晋祠公园西北部,仙翁阁的南侧。始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是民国时期陈学俊的私人别墅。新中国成立后被政府收回,合并成为晋祠公园的一部分。陈家息庐坐东朝西,北边建有砖木结构平房一排,东、南各建二层楼一座。属于方方正正四合院的结构,1990年进行改造重建。在别墅的东、南各建起一座二层楼。南楼为歇山式仿古建筑,砖混结构,二层四周围栏,围栏外有垂柱,显得富丽堂皇。东楼为卷棚顶式,砖混结构,两层均有檐廊。</p> <p class="ql-block">他乡遇故知!晋祠门口合影</p> <p class="ql-block">唐王李世民在《晋祠之铭并序》中宣扬唐王朝文治武功和期望政权永固。该亭子重建于2007年,青瓦卷棚扇形亭,面阔五间,西壁设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砖雕,三周勾栏,设美人靠,为游人休息凉亭,在此观景畅抒幽情,景致最佳,故有良辰、美景、赏心、乐趣"四美"的雅称。</p> <p class="ql-block">花园别墅民国六年(1917)至民国十九年(1930)是晋系军阀形成和发展壮大时期,在这期间晋系军政要员纷纷购置土地,营造公馆私第,构筑山石池亭,在晋祠也修建了几处花园别墅。置身这些写满历史的花园别墅,感觉时间停留在窗棂屋檐之上。这些老院,不奢华、不张扬,游弋其间的是古朴宽厚之风,而瓦檐上的真禽兽首,影壁上的牡丹花卉,古拙不失精细,沧桑仍见本色。折叠在田别墅又称周家花园,位于陶然村西南,是民国年间晋祠有名的花园。园主人是晋绥军炮兵司令周玳。2003年1月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载:民国十七年(1928)周玳用2000银圆购得20亩地,在这片土地修建花园。此后周家陆续收购土地,最后达到200余亩。这个别墅花园也是陆续修建的,直到30年代才告停。陶然村位于仙翁阁东北,是荣鸿胪(民国时期先后任晋绥军北方军校校长、太原警备司令)的别墅,当地人称之为荣家花园,占地面积17亩,始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据说这个别墅是为荣家大小姐而建的。新中国成立后,这座别墅并入晋祠公园。(尉绍坤,《山西老年》,1995年11期)陶然村主建筑坐北向南,但院中套院,全院建筑古朴、厚重,亭台楼榭布局合理,回廊飞檐、钩心斗角,雕梁画栋、富丽堂皇,自西向东存有西大厅和觉愚轩、厨房院、正院及东西花园。</p> <p class="ql-block">望月楼重建于2007年,坐南向北,青瓦卷棚顶二层,面阔三间,四周围栏。南侧设一座望月平台。"庭院花香鸟语,楼台月满云开""花香鸟语群生乐,月霁风清造物心""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p> <p class="ql-block">公园的十字桥仿鱼沼飞梁而建,是中国少有的一种十字桥梁形式,在方形沼内,置12根石桥柱,柱头置木斗拱与梁枋,承石头桥板与石栏杆,石桥面中高两侧面低,木斗拱与梁枋改变了石桥面的推力传递方向,使重量垂直传到桥柱上,桥柱从梁枋荷载角度分布间距宽窄不等。桥梁充分利用材质在3种环境中的特长,石柱水中耐腐,木材韧性与塑性,石桥板耐磨、防火,达到了桥梁坚固、美观、耐久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禹王洞位于忻州市城南20公里的系舟山腰, 相传禹王治水时在此居住故名, 旧志称仙人洞。洞外山势雄伟, 林茂气爽, 风景秀丽;洞内九曲回环, 奇笋怪石, 景象万千。洞内宽处可容六七百人, 窄处仅一人能够通过, 到处可见石花、石瀑、石笋、石佛、石塔、石柱、石钟乳等,是一处天然旅游胜地。据明万历《忻州志》 载, 洞可通往河北平山县, 但只探明2000多米。1992年, 忻州市政府和当地驻军联合开发这一旅游资源, 修筑盘山公路、索道, 整修山洞700余米, 设禹王宫及3厅10洞50多个景点, 其中"群狮迎宾"、"金龟出洞"、"二仙对弈"、"瑶池仙境"、"蓬莱仙岛"、"镇海宝塔"、"禹王观瀑" 等造形奇特, 形象逼真。禹王洞位于系舟山腰,相传大禹曾在此治水,故而得名。禹王洞究竟有多深,还是个谜,堪称华北第一溶洞。忻州明万历志记载,此洞通河北平山。现已探明的洞深7000余米,对外开放的有议洪厅、治洪厅、泄洪厅、金龟洞、神仙洞、水晶洞、无底洞、九曲循环洞、观音洞、飞马洞、石花洞、一线天等三厅十洞,长约2000余米。洞内洞连洞、路通路,九曲回环,色彩斑斓,怪石奇洞,气象万千。石笋、石花、石佛等数不胜数。"群狮迎客"、"山村晨晓"、"金龟出洞"等众多自然景观,实属罕见。水晶宫奇丽无比;站在会仙桥上,可看到"瑶池仙境,世外桃源";高1.8米的镇海宝塔,花团锦簇,景象奇丽。禹王洞外,山势宏伟,层峦叠嶂,森林茂密,鸟语花香,风景秀丽,是集登山、探险、旅游为一体的理想胜地。禹王洞游览配套设施――客运索道,是山西省第一条客运旅游索道,架设于禹王洞和停车场北端的南山之间,水平距离520米,高差173米,为中外游客带来了极大的方便。</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森林公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花草树木达248种。春季桃杏丁香争奇斗艳;夏日蔷薇百合绽红吐绿;秋天野菊竞秀,霜叶漫山;冬至青松傲雪,佳果不落。一年四季,丛林之中,常有机敏的黄羊,灵巧的松鼠,贪吃的野猪,蹦跳的野兔,惊飞的雉鸡,鸣唱的黄鹂……构成一幅幅山野美景。五台山是既有青庙(汉僧所住)也有黄庙(蒙藏喇嘛所住),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并重的佛教道场。青庙和黄庙相互比邻,共同发展,这在四大佛教名山中是独有的现象。主要寺院有:显通寺、菩萨顶、塔院寺、黛螺顶。显通寺,又称大孚灵鹫寺,是五台山第一大寺,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58—75),相传天竺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五台山,修建寺院,取名大孚灵鹭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名为大显通寺。现为五台山佛教协会所在地。菩萨顶,五台山规模最大的黄教寺院。据传说因为是文殊居住之处,故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此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1—499),历代曾多次重修。明永乐年后,蒙藏传佛教信徒进驻五台山,遂成为五台山黄庙之首。清康熙、乾隆皇帝曾数次朝拜五台山,住宿于菩萨顶,赐菩萨顶大喇嘛提督印。塔院寺,原是大华严寺的塔院,因院中的大白塔而得名,现为五台山的主要标志。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历代屡经修造,明代又重建。据记载,大白塔内藏有印度阿育王所造的舍利塔。塔院寺中的文殊塔,据传塔内藏有文殊菩萨的发舍利。黛螺顶,初名佛顶庵,明万历二十年(1592) 到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 ,曾名大螺顶,乾隆十五年(1750)改名为黛螺顶,一直沿续至今。清朝的皇帝大多崇佛,多次朝拜五台山。后人把登黛螺顶朝拜文殊菩萨称为“小朝台”,素有“不登黛螺顶,不算台山客”之说。此外,还有南禅寺、殊像寺、罗睺寺、万佛阁、十方堂、广化寺、龙泉寺、南山寺、金阁寺、竹林寺、普济寺、尊胜寺、佛母洞等。</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山门</p> <p class="ql-block">黛螺顶</p> <p class="ql-block">站在黛螺顶,山河美景尽収眼底</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