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奔流文学院作家研修班里

一梦

<p class="ql-block">8月14</p><p class="ql-block">我心里的那丝光</p><p class="ql-block">来到驻马店已是第三天了,已听过四个导师的讲课。每一个小课的结束,郑总(郑旺盛,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秘书长,鲁迅文学院第24届高研班作家。出版有长篇文学作品《大晋女杰荀灌娘》《大唐女杰花木兰》等)都会用一种美丽的词语,“初秋的太阳、温暖的阳光照在我们的教室里……”,可我分明知道,在这个二三十层高楼的会议室里看不到阳光,也没有阳光照进,但我心里却有一种阳光,那就是几个老师用他们的点点滴滴的心语,他们在文学之路上的感悟,他们光灿如炬的文字,如一轮腾腾而升的红日,晕染着研修班的学员,它带着我们一个梦,在我们的心头冉冉升起。</p><p class="ql-block">驻马店这个名字不陌生,但是也不熟悉,最重要的是没有研究过这三个字。按王剑冰老师的话说,他不喜欢这三个字,三个字不好听,为什么要驻马店呢?难道就是一个驿站吗?驿站就叫驿站呀,为啥还是个店?旋即,王老师用他一个散文大家极富想像的思维、无可比拟百里挑一的优美文词说:她完全是这样的,可以把她想象的非常的美好。是一群马,是千军万马向着这个天下为中的地方奔驰,在这里进行一次绝死的搏斗,一种卫国的壮举。</p><p class="ql-block">嗨!这样想来确实感觉驻马店的名字好听多了,大气多了。不知道为什么王老师无意中的一段插曲,却让我们如醍醐灌顶,我的内心也掀起一道道波澜。在我看来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王剑冰老师,那种似骏马一样奔腾的思维,那种驰骋的想象力,那种波澜壮阔的胸怀,我才知道为什么他的文字会那么有味道,为什么和别人不同。</p><p class="ql-block">在他接下来的授课中,我渐渐明白,因为他的心依托着文字,而文字又抒发着他的情感。因而在文坛上播撒了点点滴滴。“八月,中原,江南,周庄,赤水,甚至林海雪原……”带着我们重走他到过又留下文字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我觉得驻马店也罢,驿站也罢,对于我来讲,这次我真的是来到了一个驿站,一个文学创作路上的驿站。在这里我得到了物质与心灵的补充,在这里让我又有了奔往新的历程的力量和信心。</p><p class="ql-block">​像李青松,李春雷,王剑冰等等国家级的文学大师,而他们也是从普通的学子、普通的编辑、普通的文学爱好者一路走来,但最终都登上了文学的圣殿,成为千千万万个文学爱好者们崇敬的偶像。</p><p class="ql-block">他们让我羡慕,他们是文学的骄子,他们书写了人的真情,留下旷世绚丽多彩的文字。</p><p class="ql-block">​对于他们来说,无论生态,还是心态,无论是胸怀大志,其实身边的每一个点滴,都是有意义的,哪怕是一丝微光,一只小狗、擦身而过的每一个人,都能在他们心里产生一幅画,一幅他要想说的话,一幅感人的画。</p><p class="ql-block">这时坐在教室里的我,那一刻我的心里,正打开了一扇窗。那个敞亮的光缓缓地印在我的身上。我可能永远也登不上这个文学的圣殿,但是我能浏览,能欣赏。我浏览出了文字的味道,浏览出了文学的美。</p><p class="ql-block">2023.8.14</p><p class="ql-block">(草于采风的大巴车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