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署假,有机会再次西游,单日奔袭一千一百公里到张掖,第二天就到达敦煌,到敦煌的第一游玩项目,便是观看了大型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这是一台,由王潮歌导演的浸入式舞台剧,采用流线移动式表演方式,边走边看,头上脚下,东南西北都是表演区,情景融入仿佛身临其境,汇入历史长河里的点点尘埃,带我们回到千年之前。不得不说《又见敦煌》将敦煌的历史故事和相关人物,活灵活现的展示在世人面前。</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沿着平缓的坡道进入《又见敦煌》剧场, 随着音乐响起, 历史的闸门陡然在我们眼前打开:一个个鲜活的敦煌历史人物从我们面前穿梭而过, 依次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莫高窟开凿的故事,张义潮归义军归唐的故事等等。而后,全场变黑,随着灯光移步换景,会看到张骞、索靖、王维、唐宣宗、张义潮、曹义金、曹义金夫人、悟真和尚、王道士、 敦煌 研究院第一任院长以及与莫高窟相关的历史人物演员逐一走出,他们从两边的秀场移步到中间的主T台,就如同走秀一般沿着铺满细沙的T台向正前方走去,他们举起一只手,口中还缓缓自我介绍,“我是某某某,我~~~~在敦煌向你走来!!!”。“请问此地是敦煌吗?这里是敦煌吗?这里是敦煌吗!”手持杖节,身着汉服的张骞大声对着观众连问三遍。在得到肯定回答之后,这位形容枯槁的老人举起颤抖的双手激动的说,“我~~终于又回到了大汉的土地上!”</p><p class="ql-block"> 听到这一声声呼唤,眼睛瞬间就红了。此时, 敦煌两千多年的历史风云一股脑儿倾泻在人们面前, 让人目不暇接, 欲挽其袖同行共语。</p><p class="ql-block"> 所有演员从主T台依次走到两边的T台时就站在我们身边。而后流沙从舞台上方倾泻下来,伴然时光飞逝, 如长河而逝, 这些鲜活的面容, 最终都被漫漫的黄沙和历史的烟云一次次淹没!随着黄绮珊演唱的“千年一瞬间”所有人物逐渐落幕,第一场结束。 而这, 才仅仅是这出宏篇大剧的前言和序幕!</p><p class="ql-block"> 一瞬间,就在一瞬间, 一滴泪,流了一千年; 一转眼,只是一转眼, 一阵痛却痛了一千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跟着引导员进入第二场的房间,在这个屋子里,时光穿梭到1907年的敦煌 。历史在这里凝固成了一个永远痛楚的回忆! 一位年轻的敦煌学者与道士王圆箓进行了跨越时空的对话。面对学者的质疑,道士王圆箓光犹豫着将藏经洞的珍贵文献装进了29个箱子,预备交给英国人斯坦因带走。这个叫王圆箓的道士,由于他的道观就在莫高窟旁边,他每天去窟里清理坑道,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窟中墙壁中深埋在黄沙中多年的藏经洞,他将此事报告给了清政府,但是当时腐败的清政府根本没人重视这件事,后来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来到甘肃河西,得知了这个消息后,陆陆续续从王道士手中骗取了大量敦煌藏经洞文物,并且将这些文物完好的运到了英国 ,现陈列在 伦敦的英国博物馆。王道士成了卖国贼和千古罪人,正当王圆箓因自责痛苦万分、祈求世人原谅之时, 菩萨从经书箱笼中缓缓而出~~菩萨充满温暖和母性的声音呼唤他:“过来,让我摸一摸你的头。”王道士请求菩萨原谅他, 菩萨开口说道,“我从来没有离开过你们,我就是大路无边,我就是繁星点点。”在这一刻,神界与人间、宗教与信仰、时间与空间彼此相通、观众沉浸在巨大的震撼中,身边不少人感动落泪。 这个故事被各种版本演绎了一百年,对于王道士的所作所为,人们只有憎恨和唾骂。而《又见 敦煌 》中的王道士,却带给了观众一种不一样的心酸。</p> <p class="ql-block"> 王道士和那些帮着外国探险者搬运藏经洞文物的乡民们, 他们愧悔无极的叩问, 是否如一柄柄利刃,,戳痛了我们的心!当一箱箱文物从敦煌 、从中华大地上流散到异国他乡, 我们的心是否在流血和遗恨!也许, 面对王道士和那些帮着搬运文物的乡民, 我们一时间义愤填膺。今天的我们, 固然可以任意指责他们是文物劫掠者的帮凶, 但我们是否想过, 假如回到一百年前, 我们就是他们, 只要脸上抹了红, 就可以含羞做出对不起祖宗的亏心事——这样的拷问, 是否荡涤了我们内心留存的一些污尘?我们, 是我们自己, 是否也有勇气这样直言不讳地拷问自己的灵魂? </p><p class="ql-block"> 在我看来, 王道士和乡民们, 他们的内心不乏善良, 他们其实无意甘心做不孝子孙。想想看吧, 一位没文化的流浪道士, 无意间发现了藏经洞, 可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1900年的6月, 八国联军正枪炮齐鸣从 天津 打到 北京 , 衰败到极点的清王朝连自己的紫禁城和金銮殿都保不住, 又怎么能保护它治下的子民?更不用说, 又怎么会顾及那些边远沙漠戈壁中先辈的遗物!再从另一个侧面讲, 从王道士发现藏经洞, 到斯坦因第一个来莫高窟“寻宝”, 这中间有整整七年的时间。这七年里, 王道士先找过敦煌县令, 被告知让他自行看管;王道士又千里迢迢到酒泉 , 找到了他出家前当兵时的上司肃州兵备道廷栋, 又被冷言驳回, 并且认为藏经洞的文书还没他廷栋写得好。我们是否想过, 小小的藏经洞, 不过是一面镜子, 折射出的, 不仅仅是几个小人物的愚昧无知, 而是满清王朝从上到下的彻底腐朽, 更折射出了两千多年封建制度行将就木的穷途末路!</p><p class="ql-block"> 人在历史的洪流中宛如一粒沙,谁也不能断定谁的对错,也许正因为王道士的这一举动,才把这些历史瑰宝完整的保存了下来,无论它现在在哪个国家,它都属于世界的遗产,都值得被尊重。</p> <p class="ql-block">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我们又走进另一间屋子,这里有一个类似考古发掘现场的玻璃地板,在这里我们一起回到了丝路曾经繁盛的隋唐时代,透过玻璃可以看到一位粟特女子躺在床榻上辗转难眠,这名女子叫米薇,在与经商的丈夫失联后,她和女儿滞留在敦煌 。她最后决定起来,再给在沙漠里杳无音讯的丈夫写一封信。突然,头顶上的灯光亮了,头顶上是铺满黄沙的一个玻璃板,一双手将黄沙拨开,一个外国人在黄沙中发现了这封信,他讲述着这封信在1700年后的命运,米薇的这封信被斯坦因偶然发现并带走,现存于大英图书馆。</p><p class="ql-block"> 然而,千年之后她们与后人的对话,一声声问着,我美吗?我美吗?可是因为逐年风化,人们保护不够,她们精心抹的胭脂,擦的陈粉,都在风沙中被逐渐抹平,消逝……。后人无奈的告诉她,你的脸不再是红润,变成了黑褐色时,她的责问,感概,无奈,又一次让我们泪目……。</p><p class="ql-block"> 不管是和着泪写成的书信, 还是染在脸颊的腮红, 不管是靓丽喜庆的嫁衣, 还是与天国香音神同壁的供养人, 不论是丝路商旅还是佛堂的画工, 无不表露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p><p class="ql-block"> 《又见敦煌》将千年时间浓缩在三层空间中,我们像乘坐着时光机在千年的时间里穿梭。 莫高窟壁画与塑像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活了过来,仿佛他们在历史的岁月中一直生着、活着、守护着,他们从未离开,他们用他们的方式向后者诉说他们曾经的美丽与灿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整个演出顺序按年代从近代追溯到晋代,观众随着工作人员的指引走进一个个的屋子,也就不知不觉的走进几百年前、几千年前,这些演员常常会突然出现在观众中间,下面这个照片前面是演员,后面都是站着在看剧的观众。最后一幕摸着黑,来到一块荧屏前,自己找座位坐定。这时西晋时的索靖将军登场,指挥三军,“拜一拜天那,天不要咱的命”,众将士齐拜,“拜一拜地那,地不要咱的命”,众将齐拜,“拜一拜祖宗那,祖宗也不要咱的命”,又齐拜,“既然都不要咱的命,咱的命能干吗?”众将士回答“捍卫国家,保护女人”。 紧接着,张义潮上台,他派10对人马从 敦煌 出发,分不同的道路返回大唐长安,只为带一句话给圣上。图片占位符一年半以后,只有悟真和尚一人活着到了长安,历经千难万险,他只给圣上带来了一个口信“丝路通了”!皇上激动的说:“和尚!你知道吗?你给朕带来的不是一个口信!而是给一个大唐带来一条大路!一条福泽天下福泽子孙的大路!”图片占位符宣宗下令把这宫中所有灯盏点亮,全城点灯,迎接悟真。图片占位符而后,光影一转,到了 玉门 关,王维站在关口吟出那首《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时,一个现代的学者又走出来跟诗人王维对话, 诗人问:“年轻人!我问你一个问题,一年有多长?“ 年轻人答:“365天”诗人摇摇头说:“不!一年不过一瞬间!” 诗人又问:“一生有多长?”年轻人正在疑惑不知如何作答,诗人答:“不过一瞬间~~” 诗人最后自问自答,“一千年究竟有多长?” “不过一瞬间。春一去,冬一来,一千年就过去啦。”图片占位符这时背景音乐又响起“千年一瞬间”的旋律。图片占位符人影已消散,岁月难离欢,千年旅程在音乐声中就结束了。图片占位符而且这些演员都是王潮歌导演从当地找的群众演员,他们大多从来没上过舞台,他们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农民,但是这部剧让他们走到了一起,走进了历史,融入了 敦煌 ,他们的命运也因此改变。 “曾经的繁华已变成一把黄沙”。 “不!我在!我一直都在,我不会离开~我是你的绿水青山,我是你的大易无边,我是你从2100年前走来的祖先,我是你永远不断的血脉!我是你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繁衍!我是你的一瞬间!我是你的一千年!“ 这句台词,久久的回荡在我脑海里,在心底深处感动着我。我们仿佛看到他们又沿着古老的 丝绸之路 走过来了,用唐代的大礼、用宋代的大礼、用元代的大礼向每一位观众致谢。 而那条曾连接亚、非、欧商贸的 丝绸之路 ,时隔千年延绵不绝,依然连接着我们和祖先和世界和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p> <p class="ql-block"> 是的, 这里展现的场景, 只是撷取了历史长河中的几个浪花, 但已然充分展示了大汉雄风和盛唐气象, 而敦煌 , 有幸记住了我们民族最辉煌的篇章。丝路兴则 敦煌兴, 国运昌则敦煌盛。这是敦煌的过去已经证明了的历史命题。 敦煌 , 不是华夏文明最早发源的核心区, 但自从两千多年前西汉建县设郡以来, 就长期处于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交往的前沿, 张骞持节西去的背影, 引来的是千百年东来西往声声不息的驼铃, 开启的是东西方文明交汇之地, 展示的, 是中华民族开放、包容、 和平 、进取的胸怀和自强不息的信心。</p> <p class="ql-block"> 漠风呼啸, 雪花飘散, 你感受到敦煌文化空气充斥在空气中的沁人心脾吗?张索挥毫, 墨风留韵, 你感到延绵中华文脉浸染你的骨血了吗?守土安邦, 维护统一, 你感到浩然凛冽的英雄豪气扑面而来了吗?天衣飞扬, 满壁风动, 你感到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那无限的光华了吗?时光飞逝, 岁月长流, 你感到自己应该乘风破浪、奋发有为了吗?时移世易, 浴火重生, 你听到新丝路已经隆隆震响的起步声了吗?</p> <p class="ql-block"> 强劲的旋律戛然而止, 落幕终场。然而, 在我看来, 剧有涯而韵无限, 这强劲的旋律并不是尾声, 而是新一段征的号角, 因为我们的心已经被发动起来。我们有幸, 享受了这样一场精美的文化的盛宴, 向敦煌文化又走近了一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