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问候语"早晨"的由来

溪水淙淙

<p class="ql-block">学习强国</p><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p><p class="ql-block">谈语说文|“早晨”为什么成了广东人的问候语</p><p class="ql-block">强国号发布内容</p><p class="ql-block">中国语言文字</p><p class="ql-block">2023-07-28</p><p class="ql-block">作者:林全辉</p><p class="ql-block">在广州,如果有人向你道一声“早晨”,这并不是提示时间,而是一句问候。普通话中的“早晨”指“从天将亮到八九点钟的一段时间”,是一个表示时间的名词;而粤语中的“早晨”多指“早上好”,是一句缩略问候语,若要表达普通话“早晨”之意,粤语称“晨早”。那么,“早晨”何以能表达问候?“晨早”一词又是如何产生的呢?</p><p class="ql-block">约17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对中国的贸易,在广州设立了商馆。中英贸易的往来加强了中英语言的接触。为了能在经商时方便交流,中国商人会借用英语中的简单词汇,套用汉语的语法规则。这样的口语表述,随着频繁的商业来往逐渐被外国商人理解甚至使用,产生了当时的“广东英语(Canton English)”,也叫“广东番话”。</p><p class="ql-block">彼时,广东商人多在早上出门做生意,见到外国客户以“Good morning”寒暄,直译为汉语就是“好早晨”。工作时的礼貌用语形成习惯,逐渐迁移到生活中,又因语言的经济原则,“好早晨”被省称为“早晨”。“早晨”就成为广府人早上的问候语,一直留用至今。</p><p class="ql-block">“晨、早”二字连用最早见于宋代《云笈七签》“晨早沐浴兰汤,使身意清净”。据考证,此处的“晨早”并非表示“早晨”,而是偶然的同义连文。至明代《训世评话》“有一日晨早,见一小妮子,堂前拿着笤帚啼哭”,第一次出现“晨早”表“早晨”的用法。此后,明代未再见“晨早”用例。直到清代,“晨早”再现,如《俗话倾谈》:“每朝晨早,定必到家婆处问安,捧茶献饼……”这里的“晨早”,并非通行于官话中,更可能是一个在当时南方通行的民间口语词。有学者认为它最初用于粤语口语。这种前后语素对调、保持原义不变的造词方式在粤语中很常见,如把“夜宵”说成“宵夜”,把“隐私”说成“私隐”。</p><p class="ql-block">事实上,汉语官话中同样有“晨早”表示“清晨、清早、一大早”的用法。《汉语大词典》收录有“晨早”一词,释为“清早”,语例引自郭沫若《文艺论集》:“每日晨早只怨送报者来迟,使我迟享太牢几刻。”《汉语方言大词典》亦录有“晨早”一词,释为“早晨;清晨”,名词,用于胶辽官话、西南官话、徽语、湘语、粵语。在实际使用中,“晨早”多见于粤语,汉语普通话中几乎不用。</p><p class="ql-block">总而言之,“早晨、晨早”两词,是受语言接触、汉语词汇双音化影响形成的同义并列合成词。</p><p class="ql-block">来源:《语言文字报》</p><p class="ql-block">责任编辑:王晶 过超</p><p class="ql-block">本文为强国号发布的内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