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地处滇西南腹地,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享有“文献名邦”、“柑桔之乡”、“杨梅之乡”、“鱼米之乡”、“豆腐之乡”、“歌舞之乡”之美誉,石屏古城保留了较为完整集中的明清建筑。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云南少有的几个被称为“文献名邦”的县区之一。历史悠久特色浓郁却在云南旅游届名不经传,这被低估的冷门小众千年古城目前与外界通行建水至石屏的旅游观光火车,交通不算便利。</p><p class="ql-block">慕石屏古城厚重的历史,异龙湖美丽的景致之名,趁着异龙湖荷花仍在盛开期,六位退休老孃相约共赴石屏。7月13日大早乘昆明至河口动车到建水,再换乘汽车于午饭时低达石屏古城,开启三天闲游浪逛之旅🤭😁入伏的滇南古城石屏可以说是红河州最凉爽之地,她以27、8℃的最高气温迎接我们!</p><p class="ql-block">由于近来时间有限,加之感觉石屏小小的古城三天的闲逛应该卡卡角角都能看过来了,故未做功课,凭着之前了解的一点点开始逛古城,后来因故缩短了一天,结果,走了冤枉路、古建筑的一些细节未能好好欣赏、最后半天还搞的紧紧张张的☹️😩🤭</p> <p class="ql-block">悠悠古城石屏虽地处偏僻西南一隅,但江南汉文化却得于在此发扬光大!石屏古城,古称“旧欣”,最早是百越人居住的地区。明初大量江南汉人移民石屏,军、民屯一起在异龙湖畔繁衍生息下来,逐步建成了一座颇具江南风韵的古城。当时建有四门:东名迎恩,西名通贡,北名拱辰,南名钟秀。最原始的城门现仅存更名为“云台”的南城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网图)。</span></p><p class="ql-block">传说,石屏城是建在一个浮在水面的大神龟壳上,凿穿龟壳,便是水层。因而,城中居民,家家凿井,西北城下一尺,东南城下三五尺,凿通以后,水源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城中水井,眼眼相通,东家不慎遗落的水桶,过几天便会在西家水井觅得。</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被保存的完好又不失烟火气的古城,却非常之低调!<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古城是石屏旅游的窗口,游客的首选。古城没有被包装没有商业化,外地人很少,古街古巷民房民居商业餐饮依然纯朴简单古朴清静!👍🌹😁(石屏任何景点都不需要门票,我们特意带的老年优待证也无用武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最能彰显古城清幽的莫过于清晨!这里的清晨静悄悄,当太阳还在文庙背后山里时古城还未从睡梦中苏醒过来。</p> <p class="ql-block">这里没有上班族和学生急匆匆的身影,没有舞棒弄棍晨练人的身影,也少有晨起观景拍照游客的身影…寂静无声之城!行走在一条条清幽静谧古街上,不敢不愿发出任何响声,怕惊扰仍在沉睡中的古城!</p> <p class="ql-block">彩云满天,又是一个霞光万道的好天气!</p> <p class="ql-block">最能彰显古城的古朴莫过于雨后!一夜的夏雨后,古巷清静无声越发清新隽永,古屋古朴清幽更加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青瓦红墙、小巷石板路,木板门窗、老式店铺,走在这样的巷子里仿佛时光倒流了…</p> <p class="ql-block">被一夜雨水冲刷的油光水滑青石板路,泛着幽光,经历了千百年的磨砺风化,与现代都市水泥彩砖路有着鲜明对比,在这个雨后早晨静静的安详的躺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仅存的两座古城门。</p><p class="ql-block">登上通贡门城楼(后建),俯瞰古城,新城老城重叠交织述说着千百年的历史进程!</p><p class="ql-block">云台门(翻新,原来门前有对狮子)始建于明万历年间,<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石屏地区保持较好的城门建筑,砖</span>石结构,门洞用青石卷拱上弧下方,现在的门洞应该是翻修过的,但门洞内的青石板路则是原汁原味!从这里进入古城南正街,即进入古城古建筑群落。</p> <p class="ql-block">从云台门进入南正街几十米左侧出现一虽破旧但气势不菲古建筑。当时急于寻找古建筑博物馆(当地一大学生介绍,查询高德地图就在附近)对此建筑未顾上细看,编此文时查询资料才知是武庙大门。武庙大门始建于明代,清早期和晚期多次重修。武庙座西朝东,由庙门、前殿、中殿、关圣殿、武候祠、岳王殿、偏殿等组成。庙门为楼阙式重檐悬山顶结构,三开间,有斗拱十攒,飞檐凌空、气宇轩昂,给人以雄镇山河之气概。如今仅留此大门且门前凌乱缺乏介绍!</p><p class="ql-block">以为有处古建筑博物馆,在高德误导下在此附近转悠半个小时,问询多名当地人都不知,后来是看见云台门后一不起眼的石导牌:石屏古城区传统民居建筑群,方才醒悟,只有敞开的群,没有室内的馆😠🤭从这里即进入老城古街,百余套明清时期古建筑展现在几条狭窄古街两侧。咋一看古城有些破败,正是这样的破败感让古城披上神秘面纱,待我们一层层去揭开!</p> <p class="ql-block">沿南正街继续前行就到了云南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状元袁嘉谷故居!</p><p class="ql-block">从大门可看出,其故居在石屏古城古建筑中非常普通。</p> <p class="ql-block">院门内是一幢清代木结构二层四合院楼房,坐西朝东,小院不大,一颗果实累累的柚子树郁郁葱葱几乎占满小院。</p> <p class="ql-block">云南独一无二的全国状元,且此状元非彼状元,经济特科状元比一般的状元门槛更高,考试难度更大!从封建王朝的状元,做到现代高校的教授(<span style="font-size: 18px;">曾在云大执教十余年)</span>古今唯一人,天下亦唯一人。</p> <p class="ql-block">袁嘉谷经济特科试卷原文。</p> <p class="ql-block">四合院二楼四周装满了这位名人的生平记事。</p><p class="ql-block">袁嘉谷先生非常重视国民教育,为云南的教育文化事业做出卓越贡献!他是中小教育史上负责编写中小学教科书第一人,至今通用的“星期”、“乐歌”等名词是他新订的;先生忧国忧民,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京、南京相继失守,先生忧愤成疾,卧床不起小,<span style="font-size: 18px;">病中起草《责倭寇》一文,未脱稿,竟于1937年12月23日与世长辞,终年66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可敬可佩的最后一位状元!👍👍🌹🌹</span></p> <p class="ql-block">云南地处西南一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有的朝代皇帝认为云南地处西南偏荒之地,即使殿试一甲一名也不点云南考生的状元。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号称从来“不点状元”的云南,破天荒的出了一名状元袁嘉谷。袁嘉谷既是云南省的第一个状元,也是最后一个状元,绝无仅有的状元郎。袁嘉谷中状元的消息传到昆明后,引起了人们的轰动,云贵总督魏光焘下令把拓东路上的聚奎楼改名为状元楼,并亲自书写 “大魁天下”匾额悬挂在状元楼门洞上方。1903年命名为状元楼。新中国成立后<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为了拓宽拓东路的路面,状元楼于1953年被拆除,却成为老昆明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楚,随于2016年</span>对状元楼原址原样重建。状元楼共有三层,第一层为石砌拱门洞通道,门洞宽5米、深10米、高6米。状元楼重建完成后,圆了老昆明人的心愿,也让人们有了一个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漫步古巷道,古朴清幽的每一户人家都引发我们浓厚兴趣😊</p> <p class="ql-block">不论现代化的大城市还是偏僻古朴的小古城,美容师们永远是最值得尊敬的👍🌹</p> <p class="ql-block">从当地人口中得知石屏风所在位置后一路寻到处所,结果铁将军把门,只能从门缝里观看拍照☹️😄</p> <p class="ql-block">天然造就的石屏风,据传,这座石屏风是一夜之间从地里长出来的,到天亮时,鸡鸣犬吠,便停止了生长。据考,此石屏风是一万多年前的喷泉逐渐形成的泉华。</p><p class="ql-block">此石屏风根部有缸口那么粗,与地壳相连,呈扇形向上展开。其高矮、长短、厚薄不一,最高处2.78米,最长处3.83米,最厚处0.65米,整座石屏风凸凸凹凹,孔孔洞洞,浑然一体,千姿百态。石屏风到底有多少孔洞,据说,袁嘉谷曾率人用铜钱占洞,蚂蚁带线穿孔测定过,能放铜钱的叫洞,有40余个;蚂蚁能钻的叫孔,有365个。</p><p class="ql-block">石屏风即是石屏县名的来源!</p> <p class="ql-block">文庙,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9年),后多次重建修缮,现存有棂星门、泮池、大成殿、先师殿、尊经阁等建筑。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由于历代的精心维护修葺,石屏文庙虽不如曲阜孔庙之壮观,不如建水孔庙之宏大,但建筑体系基本完备,先师殿内的彩画十分精美。</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泮池石雕凭栏雕刻细致。</p> <p class="ql-block">文庙里外立有多座石碑,记录着文庙修缮风土人情等事宜。</p> <p class="ql-block">未收门票的文庙未被当成旅游资源开发,更像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老人们在这里打牌下棋,喝茶、聊天,舒适悠闲,平凡生活依旧被文庙滋养着。</p> <p class="ql-block">受悠闲老人们影响,老孃们依着红墙也随意休闲了一把😄👍</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咸丰元年(1851)年的玉屏书院也是石屏博物馆位于文庙背后,古香古色的建筑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有大门、二门、龙门、讲堂、上房、中堂、碑亭等。特别是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的龙门是点睛之笔!</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似乎走进了几百年前的私塾之地,耳边响起朗朗读书声,看见了一些绵延着的难能可见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馆内正在展出馆藏的翰林进士书画。</p><p class="ql-block">2018年,玉屏书院改建为石屏县博物馆后,它便以另一种方式履行它传承文化的职责,而作为一座博物馆,人们可以在这里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越时空的阻隔,俯瞰石屏历史的风风雨雨、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院内树木葱郁,古树绕墙遮天蔽日,花草绿韵争芳吐艳,雕花门窗古朴典雅,长廊迂回清幽寂静…</p><p class="ql-block">据说县城东、西、南、北、中五眼深井,是锁住神龟奔海的五根基柱。今天五井俱在,五井之水,六百年来均是点制石屏豆腐的天然卤泉水,用它制作的豆腐美味可口,石屏豆腐也因此美名远扬。在这里发现了一口古井,井口较小但井内依然有水。</p><p class="ql-block">与文庙的烟火气不同,这里更多了幽深文雅之气!</p> <p class="ql-block">出书院又进古巷,左顾右看沿街古老民居,寻找藏于巷道深处的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孃们赏古闲逛开心之余不忘秀上一把。</p> <p class="ql-block">一般民居窄窄的大门,稍不留意就会错过的古城图书馆位于为民巷16号石屏朱氏私宅内。朱氏为“同门三进士”,以“书香门第”著称。朱氏宗祠始建于清中晚期,是石屏县目前保存较完整的唯一一幢私塾,为红河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世界再大不过一个院子,这里是一处历史生活记录地!走进古城图书馆处处彰显着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精华,雕梁画栋,青砖墁地、青瓦屋面,整体为重檐硬山顶建筑。</p> <p class="ql-block">曲径通幽庭院深深,一个回廊穿梭便是咖啡鲜花香气满园,来壶清茶三五好友闲逛休息养神之佳处,叙叙旧翻翻书好不惬意!👍😁</p> <p class="ql-block">综合区、地方文献、古籍绘本…书籍虽不算多,却足能满足人文精神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享受着独特厚重人文底蕴,不禁想起几年前南宁老街的百年书屋,当时曾发出感慨,若能静静在此坐上哪怕一个小时也好,让我在特殊氛围中翻书阅读或发发呆该有多好啊!但那时已是晚间,只能发发感慨了!😣</p><p class="ql-block">此时此刻也算如愿以偿!手捧县志很想慢慢读来细细品味,无奈才疏学浅,那无一标点符号的文言语词读着实在费力☹️🤭时间有限,只能粗略翻看从中寻觅下一个观看游览点——石屏一中。</p> <p class="ql-block">跟着导航,再入古街古巷。</p> <p class="ql-block">寻觅中在回民巷55号一个老宅与新屋共济的院落偶遇李怀秀李怀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传习所已授权给非遗传承人和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管理使用,一些年轻人排练间歇中……经询问,他们排练是为了到外地演出,传习所近期没有演出。</p><p class="ql-block">石屏是著名的“民族歌舞之乡”,全国有名的彝族海菜腔、烟盒舞的发源地,拥有着彝调、花腰歌舞、响杆舞、朴喇鼓舞、哈尼丧棒舞、哈尼音乐、傣族毫舞等一系列民族民间歌舞。民间更是有“听见四弦响,脚杆就发痒”的俗语,歌舞堪称一绝。其中烟盒舞以其精美的动作、热情活泼的表演方式,深受观众喜爱;有着700年历史的海菜腔堪称云南民歌活化石,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海菜腔质朴纯净,却又打动人心。</p><p class="ql-block">此行石屏遗憾的是未能亲眼看见听到海菜腔、烟盒舞表演☹️亲身体验浓郁的民族风情😠</p> <p class="ql-block">网图</p><p class="ql-block">李怀秀、彝族、红河州民族文化工作团优秀青年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云南省第十、十二届政协委员、参加第八、第十届全国文代会、被授予“云南省青年表演艺术家”称号、云南省“四个一批”人才、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声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p><p class="ql-block">姐弟俩在2006年第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原生态唱法个人单项决赛中喜获金奖,首次实现云南选手在青歌赛上金奖零的突破,这也是青歌赛历史上第一对夺得金奖的姐弟。当年从电视上看到听见姐弟俩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婉转悠扬的古老唱腔,仿若穿越到鸟语花香的异龙湖畔,质朴纯净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多么希望能现场观赏到穿戴这些漂亮独特民族服饰的烟盒舞等演出呀☹️🤭😁</p> <p class="ql-block">如此聚精会神,看哪样精彩演出😢哈哈 是在看抬着手机为她们拍照的本老孃呀🤭😍😁</p> <p class="ql-block">疯狂的孃们!😳🤭😍</p><p class="ql-block">没看到演出自己来!😘👍🌹😁</p> <p class="ql-block">石屏县第一中学创建于1923年,由主持修建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碧石铁路的著名乡贤陈鹤亭先生倡导,乡绅富户李恒升等共同出资创建,原名“石屏县立中学校”、“云南省石屏中学校”、“云南省立石屏师范学校”等,1952年更名为云南省石屏县第一中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石屏最美的民国时期建筑群就在石屏一中内,校</span>址以城西北郊的西准提阁为基础,在准提阁、三佛殿前建盖企鹤楼(藏书馆),大门、二门。从准提阁左右伸展,东连天尊阁,西连财神殿,四周建盖砖瓦结构楼房,形成西两大院子,为师生宿舍及教室。石屏人重视国民教育的程度,仅从民国时期修建的高高耸立的一中大门可窥见一斑!</p><p class="ql-block">学校管理较严,不允许外人入校参观,据守门保安介绍,此门平时教职工可以进出,学生走新大门。九月份学校百年大庆后也许可入内参观。期待着以后再来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般人只能从这里看到二门,仅从这一、二门间保留完整的石板路及古朴的门牌,就可想象里面的古建筑群一定古朴典雅魅力无限!</p> <p class="ql-block">一侧不远处宽敞的一中新大门。</p> <p class="ql-block">终于踏上米轨铁路了,孃们好不开心呀😄😄😄</p><p class="ql-block">由于没做功课,根本不知石屏火车站在哪个方向,也是误打误撞发现铁路一头即是有着八十多年历史的石屏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红瓦黄墙绿门窗…站台上以及掩映在绿树丛中的中西合璧法式小楼,一边述说着曾经的繁华,一边继续释放着迷人的法式风情!</p> <p class="ql-block">石屏火车站我来啦!🌹😄</p><p class="ql-block">通车于1936年的石屏火车站作为个碧石铁路的终点站,是中国的第一条民营铁路,通车后结束了滇南地区几千年来大量物资人背马驮的历史及个旧大锡外运、中转的困难,它是滇越铁路的延展与衔接。2003年个碧石铁路停止客运,2010年1月1日,货运也全面停止。</p> <p class="ql-block">候车室内马灯留声机似乎把我们带回那段繁华热闹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仅有两节车厢,营运着建水至石屏的旅游观光火车。</p> <p class="ql-block">快点上车了,火车要开了🤭😁</p> <p class="ql-block">出站口、货运仓库虽已陈旧破败,仍可透视出历史的沧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火车站一侧的铁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本来从车站出来即可参观博物馆,因未做功课不知有个铁路博物馆,再就是我们是顺铁路进车站出站后根本未主意看(博物馆就在面对大门右侧)一个右转沿路返回古城。当晚获悉此馆后因次日要返昆,同伴们有的要去赶集有的要去买豆腐,自己独自再次来到车站观展(感谢同伴们主动承担其它事物让我完成观展愿望🌹)纯粹是走冤枉路呀🤭😩</p> <p class="ql-block">馆虽不大但仅本人独自观看也显空旷!管内图文并茂,也有不少实物模型。</p><p class="ql-block">寸轨机车模型,感觉好袖珍呀!😩🤭😁站立一旁的铜像即是主持修建个碧石铁路 (寸轨/1936年通车)的石屏宝秀郑营村人、实业家陈鹤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直不太明白,当年为何要修这样一条铁路😠石屏有值得外运的稀奇货吗?从管内陈列的图文获悉,距离石屏一百多公里的个旧曾经是中国的“锡都”,特别是上个世纪初滇越铁路开通后,个旧锡矿更加兴旺市场繁荣,矿区需要大量矿用物资和生活物资,加之个旧锡矿的经营者多为石屏人,为矿区家乡来往方便,多名当地名士上书修建个碧石铁路。</p><p class="ql-block">1914年,陈鹤亭被认命个碧石铁路总理,其将公司改为民营商办,成为全国民营铁路之首创,并果断决定实施轨距为600毫米的寸轨,既扼制了外国势力又节约了民脂民膏。1936年个碧石铁路全线通车,成为中国当时第一条主权最为完整的民营铁路,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p> <p class="ql-block">个碧石铁路发展史!个碧石铁路呈“T”字形,横笔两端分别是碧色寨、个旧,交接点为鸡街,竖笔下端为石屏。</p><p class="ql-block">解放后将个碧石铁路往西延伸10公里至宝秀,1969年对该段线路进行了大部改轨工程,将蒙自到宝秀的142公里扩建为米轨。</p> <p class="ql-block">个碧石铁路各个时期的机车。随着交通的飞速发展,时速不到30公里的米轨机车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2003年,个碧石铁路停止客运;2010年1月1日,货运也全面停止。</p> <p class="ql-block">个碧石铁路与滇越铁路一起结束了云南几千年来的人背马驮史,成为云南近代史上最闪光的一页。个碧石铁路以民族独立自主的典范、自强自立的精神尤其显得璀璨夺目!🌹🌹🌹</p><p class="ql-block">铁路博物馆背对车站的一面,应该有个标牌可以看出此建筑为“铁路博物馆”,这样我也不至于跑冤枉路,同伴们也都能参观了☹️☹️</p> <p class="ql-block">古城闲逛中无意进入一幢古朴老宅。入内也有一条不太长的过道,由于石屏汉人多为江南一带汉族迁移,古城建筑风格在承续江南建筑特色外应该也融合了当地少数民族民居建筑文化,形成其独特的民居建筑!</p><p class="ql-block">现保存完整的56.5公顷的石屏古城是滇南地区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汉文化最为发达,历史文化遗址、遗物最多,文物古迹最为富集的地区,也是历史文化最为丰富的地区,有“滇南明清民居博物馆”之称(之前要能看到这句话也不枉我费力去找寻博物馆了😢😩🤭)。2015年,石屏县成为云南唯一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院内各种石头动物雕像错落有致摆放,原来这是一家古玩收藏之家,藏品丰富多样👍</p> <p class="ql-block">过道及院内石头雕像。</p> <p class="ql-block">形态各异石狮子!明清时期的建筑中石狮子很常见,已经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吉祥瑞兽,可以镇宅护院、辟邪纳吉、彰显权贵,成为了建筑装饰中的重要角色。</p><p class="ql-block">曾看过介绍石屏的石狮子多且形状形态非常有特色,但除了孔庙外似乎没怎么见😟看来都跑到私人家里了😘🤭</p> <p class="ql-block">藏品与雕龙画凤的建筑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悠悠闲闲从早逛到晚的孃们!😁🤭</p> <p class="ql-block">郑营村位于石屏县城西边10公里的宝秀镇赤瑞湖边,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原以为最早应该是军营所在地,经查资料才知这里的原住民是傣族,原名普胜村。明初,明军后裔由红河州蒙自进入普胜村,傣族被迫迁往元江及西双版纳。郑姓汉族遂改名为郑家营村。1999年,郑营村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因村子里有三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若干县级文物保护点,<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因</span>有“云南第一村”的美称。</p> <p class="ql-block">郑营村民居房屋建筑很有特色,其中<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建于1925年的陈</span>氏宗祠(后升为国家级保护单位),占地面积2577平方米,在郑营古建筑中最为壮观。祠门为牌坊式,砖石结构。从祠门进去依次为石桥、莲池、中殿、正殿。中殿、正殿前院子两侧均建有对称式的偏殿、楼阁。祠门前有石亭、石狮各一对。祠门进去有一石桥,桥上有栏板望柱,望柱头上有石雕12生肖动物,皆精雕细刻,栩栩如生。据说在西南地区可以算得上规模最大、最豪华、最气派的乡村宗祠!</p><p class="ql-block">(另一处省级保护单位郑氏宗祠铁匠局把门,仅外观也无陈氏宗祠之气派,在此省略)宗祠门口两个大大的石狮子,昭示着宗祠主人的身份不凡。导游介绍,陈氏宗祠为清末进士陈鹤亭建于1925年,占地2577平方米,由祠门、石桥、莲池、牌楼、中殿、正殿和偏殿组成,是一所中国古典式回廊四合院建筑,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我们郑营行观赏的重点是这扇小门进去的古宅——建于1927年的陈鹤亭故居!</p><p class="ql-block">当时非常纳闷,三进院的豪宅(现代语)为何大门如此之小,后来查资料才知此门是下人进出的,还另有大门,我们在内转悠时间不短愣未发现哪里还有大门呀😡又疑惑了😘🤭</p> <p class="ql-block">门洞虽小但气势让人折服,从进门开始就能感受到官家的考究,大户人家的三进四合院式建筑,从下院(下人所居),中堂到上院一处比一处典雅贵气,向前的每一步惊喜感叹愈发浓郁!</p><p class="ql-block">陈鹤亭不仅主持修建了寸轨铁路,其一生劝学兴学,心系教育。光绪三十二年(1906),当时云南区乡一级正规学校一片空白。他将百年的神祠资产移拨兴学,并创建郑营两等小学。村中子弟悉数劝导入学,成为石屏全县楷模。他又亲赴各乡,反复宣传兴学办学,石屏全境成立学校者众多。1922年,他又首倡兴建石屏中学,培养造就了如李乔、杨春洲等有名人士。</p> <p class="ql-block">原木门窗廊道镂空雕花没半点过分奢华却精致了岁月古风,简洁明了的雕刻尽显主人内敛沉静、果决自信的风格。在大线条雕刻的主基调上也不缺乏小细节,在一些窗户的角落或者门顶上,偶尔点缀的石榴、佛手、蝙蝠、喜鹊等吉祥图案惟妙惟肖,精细的雕刻让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俯视院庭、倚着门栏,<span style="font-size: 18px;">混然忘却身处何地何时,思绪只相随着每一格雕花去触摸往事前尘…</span>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古老年代,看着斑驳但构造华美雕栏画栋,仿佛倾听古老院落讲述百年前的历史;感受大户人家小姐们倚门倚美人靠观自由飘浮的白云,看院内出出进进的人气,体现对外面世界的无限暇想和无奈。</p> <p class="ql-block">祠堂门前、民居门口、古井以及木雕门槛无不彰显历史的悠久!</p><p class="ql-block">上图门两边的石墩墩是干什么用的🤔歇息坐的凳子?还是守门石狮子的原座🤔🤔</p> <p class="ql-block">古朴典雅的老宅与胸挎相机的现代女性,风马牛不相及!却又相得益彰,风景这边独好!👍🌹</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印衬的郑营古村,清静无声让人怀疑是否有人居住😘没有餐馆、没有旅店,也许正是由于郑营的冷清,看不见沿街的小贩,听不见叫卖的吆喝,又不用买门票,才不失应有的幽雅与宁静。</p><p class="ql-block">仅凭郑营的老房子不可能获得“云南第一村”的美誉。郑营有着600年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不仅在建筑中留下了深深的文化印迹,而且还把重教读书之风渗透到农民们的血液里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值得荣耀和思考的精神财富,这才是郑营的真正价值所在。</p> <p class="ql-block">网图</p> <p class="ql-block">异龙湖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是石屏人民的母亲湖,属省级风景名胜区。异龙湖为九大湖中最小的湖泊,也是珠江水系南盘江西源头的一颗璀灿的明珠。吐口在东,称湖口河,位于新街,湖口河向东流经建水,会旷野河而为泸江,汇南盘江流入珠江。湖面面积44.4平方公里。属断陷构造湖泊,东西长13.8公里。南北平均宽3公里,湖岸线长86公里。</p><p class="ql-block">异龙湖之所以得名,是因为湖中藏有一种神秘的龙鱼,它们有如龙般的身形和长长的腮须,其形态十分奇特</p> <p class="ql-block">异龙湖畔建有自然恢复为主、兼顾景观建设的湿地公园,经过分区规划、植物种植和道路交通组织建设,目前异龙湖湿地公园建成已成为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于一身的大型科普性公园,并有效改善了湖泊水体质量,保护着生态环境质量。</p> <p class="ql-block">湖中,人工木栈道迂回曲折于争奇斗艳荷花间,置身于绿叶粉黛之中,如置身于水墨丹青之中,如梦如烟…若时间充裕顺栈道走向湖的另一端,赏花观景慢慢品味湖光山色不失…!</p> <p class="ql-block">原以为异龙湖荷花已接近尾声(听说最佳花期六月底七月初),湖中依然荷花满池绿,清香远溢随风拂面来,清波荡漾随风起,阳光下荷花亭亭玉立,娇艳动人!</p> <p class="ql-block">环异龙湖步道全长37公里,步道路面采用红灰相间的彩色沥青铺成非常漂亮!来到风景优美的湖边哪有不溜一把之由🤔😊骑行开始!</p> <p class="ql-block">进入步道,远山与近水、村庄与城市、田园与湿地等景色尽收眼底。步道两侧,花丛锦簇,步道另一侧也是大片的荷花。今天的天气格外好,蔚蓝天空团团白云异常低浮,一路目送陪伴着我们欢快骑行在美丽异龙湖畔👍🌹😍</p><p class="ql-block">一直有个难成行的心愿想去环洱海,此行虽然未能全程环异龙湖却也过了把山水间骑行之瘾,按另一位孃友的话说:六十多岁老姐依然那么飒!🤭🤭🤭</p> <p class="ql-block">石屏豆腐确实很嗨皮!🌹👍虽说烧烤不宜健康,但是看似简单却非常美味的烤豆腐哪能轻易放过😄🤗</p><p class="ql-block">石屏的豆腐制作悠久而独特,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于2010年被红河州人民政府列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制作方法与众不同,自成一家,豆腐点制不用石膏不用卤水,而是用古城内地下井水直接点制。奇怪的是石屏的井水一旦离开石屏,无论如何也点不成豆腐了。</p><p class="ql-block">石屏豆腐的制作流程有十几道工序,首先是选豆、淘洗、浸泡、退壳、磨豆、滤浆等常规工序,与众不同的关键环节在于点浆、压榨等环节,做出来的豆腐味美鲜嫩有韧性,即便是用手提起来左右甩动也不会断离,这就是所谓的“云南十八怪,豆腐甩着卖”。</p> <p class="ql-block">老屋改造的言午菜馆,那浓郁香甜的豆浆、嫩呦爽口的凉拌草芽、清甜美味的素炒十棱瓜…至今回味无穷呀!👍🤔🤗</p> <p class="ql-block">品种数量不小的一个人的早餐😶🙄👍🤭</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天适逢街天,最能反映当地老百姓生活的街天岂能放过!寻找博物馆途中正好赶赶街👍🤗😁</p> <p class="ql-block">好过的日子反映在笑逐颜开的脸上👍🌹</p> <p class="ql-block">大城市见不到的明子(用于引火)成把数卖,那些不知名的菜菜果果也未顾上问问满足哈稀奇感☹️🤔😊</p> <p class="ql-block">在石屏的两天(两个半天为路程)游览中几乎没有看见景点景区工作人员,但看得出政府是出力了,不论人力财力!👍🌹但既然整个古城为古建筑博物馆,此“馆”非彼馆,古建筑分散在古城各个角落,为方便游客参观游览,仍缺少一张古城线路图。在这张图上可以一目了然游览名胜古迹以及特色文化浓郁的古建筑,可在最短时间参观最全景点,如此我们也不会走冤枉路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对石屏古城古村湖光山色的观看品尝感悟,借助网上资料终于完成此篇!在此,感谢同行孃们对这次出游计划欠缺之处的理解谅解!🌹😊</p><p class="ql-block">此次石屏行本想不留遗憾,但依然留存念想:宝秀古镇、山中石化村、异龙湖畔名胜古迹以及环湖骑行…期待着不远的将来再次石屏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