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惊洞随手拍记

可京

<p class="ql-block">  当早秋遇上末伏之时,好友许曙光邀请先生和我及先生儿时的好友李靖夫妇一起到郧县游玩。李靖夫妇跟我们一样,都是退休后在武汉给孩子带孩子。不一样的是我们是隔三差五的去,他们却全年长住武汉,比我们更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所以我们总戏称这夫妇俩是“家政服务公司”的董事长加CEO。一行五人早上不到七点就驱车赶到郧阳城内吃早餐,如此舍近求远,只为吃一碗当地称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王氏三合汤。</p><p class="ql-block"> 在汤足饺饱之后,继续一路前行。开始只以为专门吃完三合汤后在郧县周边转转便返回,可接下来,曙光告诉我们:“今天带你们去一个新开发不久的景点一一天惊洞游游。”</p><p class="ql-block"> 从游玩过此景点的朋友口中得知,天惊洞的命名出自成语石破天惊一一诗鬼李贺诗句:“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洞名由此而得。不得不说这开发商不仅财力雄厚,还能巧借他老乡的诗句为景点命名,说明其人文化底蕴也了得。此景点往大了说是位于豫、鄂、陕交汇处,往小而近了说就在郧阳区的白浪镇和河南淅川县接壤中。</p><p class="ql-block"> 天惊洞距郧阳城区44公里,从宽阔平坦的城区公路,走着走着变成了尘土飞扬的单行道。再往前走,眼前一边是虽长不好庄稼,但却是植被茂密的森林,一边是为了修通往景区的公路,经过切割呈极小型几何状的山体。这样天然山石加后期处理的山体以前是我等鲜见的。目的地到了,好友曙光一包到底,为我们买了车票和门票及矿泉水。由观光车将前来游玩的人送到洞口。一进洞中,这乍凉还热的初秋,一下子在常年18℃的恒温中感到了不寻常的惬意,此刻,更读懂了凉爽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由于洞外洞内光线的瞬间极大反差,刚进洞时,像个醉汉般踉踉跄跄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走着。到了真正观赏的景点,些许的烟雾迷蒙,霓虹闪烁。首先体会到了这溶洞145米的高深莫测,其次观赏了洞中数万年乃至数十万年形成的钟乳石的各种形态,当然这些形态都是抽象的,由观赏人的眼光来判别到底它们都像什么?而且远距离和近距离看又是一番不同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洞的下面是清澈见底的水潭,洞顶的水滴声无不让人感到舒适与放松,让人们充分发挥着想象的空间。</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眼中,看到了远久年代形成的钟乳石的庞大群体,看到了石笋、石柱,看到了貌似将军出征,看到了夫妻对望,看到了小和尚念经,看到了穿着袈裟的老和尚云游,更看到了天鹅戏水等等。当然,给这些石头起的象形名字,都是本人自己的见地,因为抽象,因为远近高低观赏形态各不相同,只代表自己当时的心境罢了。</p><p class="ql-block"> 此次游玩,最大的收获是进一步了解了钟乳石。</p><p class="ql-block"> 据相关人员长期调研并记载得知, 钟乳石是由碳酸氢钙从溶洞顶部裂缝中渗透出来并粘附在洞口,后来由于水分慢慢蒸发,压强降低和温度的变化,一部分碳酸氢钙中的二氧化碳从此分解出来,变成碳酸钙沉淀,从而形成一个个小突起。然后逐渐变大并向下延伸,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形态各异的钟乳石。</p><p class="ql-block"> 严格的说,钟乳石上都有警示牌,是不让游人触摸的。可偏偏在全神贯注的远眺一景观时,手不小心地碰到了眼前的另一景观,这一碰,手上涩涩的感觉不说,还还原了上化学课做实验时闻到的碳酸味。</p><p class="ql-block"> 游览时在洞中拍照景物,和朋友合影留念。近四十分钟游完了很是集中的景点,出来再乘观光车返回,途中我们之中有人问:“你们什么时候发现这个溶洞的?”观光车司机答曰:“自从盘古开天地,我们的祖辈就知道这个洞,只是苦于没有资金投入,所以迟迟没能开发。如今的开发商是河南人,产权也就归属河南了。你们进景区的这段路,可以说都是用成梱成梱的‘毛爷爷’铺就而成的。”哦!原来如此!</p><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心中有阳光,处处是阳光。心中有景,处处皆景。既然如此,我们何不走进大自然,愉悦好心情。做个幸福感满满的人呢!</p><p class="ql-block"> 最后要衷心的感谢先生的同学加好友许曙光!破费请我们游玩加吃喝,让我们在游玩中长知识、增阅历。更希望我们之间的友谊长长久久,坚如磐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13日草就于十堰。</p> <p class="ql-block">天惊洞部分景物实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