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最近,文友在公众号上登载了一篇赞美河之源的文章,有位文学大咖对此源头有异议,于是在文学群里大发雷霆。其实大可不必,对河流源头看法不同很正常。</p><p class="ql-block">大的江河源头多有异议。这是因为河流的自身和环境在不断地变化,且每个人的地位、处境、角度不同,看法和理解也不同。国际上以及咱们国家对于河流源头都不好有硬性的规定。</p><p class="ql-block">在中国科考领域,确定河流源头共识和原则是:一条河流即使有几十条支流和源头,也只能选择其中之一。通常选择流域范围内最远、最低一级支流作为河流干流的河源,即“距离最远、流量最大、河床最低”,并以此源头作为计算河流长度的依据。如果河流发源于冰川、沼泽或湖泊,起点则从冰川以下有水流处、湖泊或沼泽的出口处起算。</p><p class="ql-block">但是,“河源唯远”并非是所有河流确源的唯一标准与原则。</p><p class="ql-block">确定一条河流的源头,还要考虑流量水量、历史文化、源头高程、是否与主流流向一致等因素,有一定的灵活性。也就是说,还是人说了算。但也应该充分考虑权威部门和大多数专业人士的意见。</p><p class="ql-block">据不完全统计,淄博境内的大小河流有一千五百多条,均为雨源型河流。由于受南高北低地形的影响,河流大多呈南北流向,先后汇入小清河,最后入渤海。小清河水系主要有:淄河、孝妇河、乌河、猪龙河等河流,主源头均在淄博境内。</p><p class="ql-block">淄河,是小清河的支流,属季节性河流。过去常年流水,水质良好。虽“自古无舟楫之便,也乏引水灌溉之利”,但沿河地区的地下水却仰赖淄河水渗漏补给,为井灌提供可靠的水源。 上世纪七十年代,太河水库建成蓄水后,水库以下河床长年干枯。中游的河滩由于大量采沙,河床坑洼不平,砾石裸露。 下游不得不把小清河、预备河、支脉河、塌河、高店水库、淄河水库等贯通,互联互供,以保证沿河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说淄河下游是一条预洪道一点也不过分。</p><p class="ql-block">由于淄河属于季节性河流,“涝时水白流,旱时贵如油”,所以很难考察其流量,于是就以距离为主、河床为辅来判定淄河及其各支流的源头。</p><p class="ql-block">淄河因所处的鲁山山系和原山山系较大,造成的支流较多,因而源头众多。较大的支流有五条:一是源于花林的池上支流,二是源于结老峪的下庄支流,三是源于三府山的瓦泉支流,四是源于莱芜和庄的石马支流,五是源于青州杨集溜上龙宫村的仁河支流。</p><p class="ql-block">淄河的正源应该是石马支流。石马支流上游处于原山山脉,主峰禹王山海拔最高,周边层峦迭起、谷峪众多,谷沟只有在雨季才形成溪流,万千溪水汇集起来,下流成河。最明显的大英章、小英章、北黄湾三小支流,在平时难以分辨哪条溪流源程最长、流量最大。所以,只能说石马支流源头是莱芜常庄的碌碡顶山东麓、凤凰山北麓、望鲁山南麓范围。</p><p class="ql-block">而下庄支流、瓦泉支流也是季节河,只有在雨季水流最大。受喀斯特地貌的影响,河水在南博山、谢家店附近沉入地下,而到了郭庄附近又冒出地面。</p><p class="ql-block">源泉泉河头的上、下龙湾泉水吐珠喷玉,清澈见底,水草繁茂,水温常年在15摄氏度左右,四季川流不息。加上西淄河支流和池上支流的汇入,才形成了流淌不息的河流。</p><p class="ql-block">泉河头是淄河干流之源,完全符合河流确源的共识和原则,应该确认为淄河的主源头。</p> <p class="ql-block">孝妇河是淄博人民的母亲河,上有岳阳河、白杨河两支流。岳阳河的源头:一说是岳庄东大崖顶西麓,一说是岱庄东北峪。它呈东西流向,至神头。白杨河发源于禹王山北麓,流经岭西、樵岭前、白杨河至神头与岳阳河共同汇入孝妇河干流。</p><p class="ql-block">孝妇河干流之源是博山凤凰山南麓的神头泉群,主泉系颜文姜祠内的灵泉,另外还有大洪、雪浪等泉。其泉群清澄静沏,可鉴毛发。孝妇河干流在永济桥受支离、柳林两泉水北流,东合范河再往北汇沙沟河、倒流河、石臼河等支流,入淄川境域,合般河后在邹平县北部分股:一股经胜利河由南向北,在邹平西北部的辛庄村西入小清河;另一股入桓台县,穿马踏湖,经预备河在博兴县付家桥村东入小清河。</p><p class="ql-block">神头泉群是孝妇河的源头,这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基本无异议。</p><p class="ql-block">般河,也称般阳河,是孝妇河的支流,发源于淄川东南部山区。一说是东坪龙凤山,一说是薛家峪东南,也有说是西河敦仁或博山的福山北麓。般河基本为南北走向,从龙泉西北流经渭二、北旺、马家到前来,从村北折向西流,过窑头、城南后汇入孝妇河。</p><p class="ql-block">般河上游属奥陶纪石灰岩岩溶发育地系,地下水运动至煤系地层与此地带接触带受阻,河底下切致使灰岩裂隙的岩溶水溢成泉。古时龙泉附近有三大泉群:渭头河泉群、台头泉群和龙口泉群,泉眼多、流量大。青龙山下,渭一村西的龙湾这里有羊沟泉、沙泉、半井泉、悬泉等众多泉眼,群泉喷玉,汇流成河。所以,《淄川县志》记载这里是般河之源。</p><p class="ql-block">渭二村前的牌坊上现在还嵌着“般源”之匾牌。</p><p class="ql-block">般河大的支流有三条。东南支流有两条:一条经大土屋、小韩庄、到麓村汇入般河;再一条经龙湾峪、台头、龙一村外汇入般河;东支流经五松山南、凤凰台、涧北桥,在龙河湾与般河交汇。</p><p class="ql-block">龙湾上游泉头村东南的天晴湾,甘泉常年涌流;再上游的谭家泉,也是终年汩汩流水;再往上溯源还有西河五阴顶西的神泉。但般河的确是从龙湾开始,河床最低、流量最大。以此作为般河源头符合河流确源的共识和原则。</p><p class="ql-block">范阳河系孝妇河最大的支流,它有东、西两条分支流。</p><p class="ql-block">西支白尼河为大,正流发源于邹平白云山跑马岭南麓,在王村北入淄博。发源于博山双堆山北麓的青杨河,经镇门峪西北方向进淄川,经东牛角、五股泉、黄家峪、大口、小口,在中央村附近与正流汇合,经白家、冶头,于前太村东汇入文昌湖(萌山水库)。</p><p class="ql-block">东支汩阳河,发源于博山蕉庄刁虎峪西南一带,向北流经张庄、汪溪、董家、刘瓦,至馆里村东入文昌湖。</p><p class="ql-block">东、西两支汇流穿过文昌湖流向东北,至张店孝妇河湿地公园汇入孝妇河。</p> <p class="ql-block">乌河是淄博市的第三大河流。传说乌河是一条发源于济南黄台镇的自然河流,济南境内的流径同于现在的小清河,在流出章丘后,过邹平西南的大临池境,从周村北的石埠村附近流过,蜿蜒曲折依势过新城、索镇,到临淄的高阳、朱台,在老临淄城西折向北,流入博兴县,经湖滨镇的柳桥村,在博兴店子新张流出预备河河道穿村而过,再流经大刘村后,蜿蜒折转从羊角沟入海。</p><p class="ql-block">古乌河是鲁中大地重要的水运河道。著名的旱码头就是当年乌河上的码头,博兴的柳桥村是因为乌河桥边种着柳树而得名,乌河古道沿岸还留有当年走纤夫的路。</p><p class="ql-block">然,史书记载:“乌河,源于临淄大武村南黄山之阴”,临淄人说话发卷舌音,俗说为“乌河头,黄山子跟”。但也有记载:“乌河发源于临淄矮槐树村西北,此处有数泉喷涌,汇流成河”。</p><p class="ql-block">对于古乌河正源是济南黄台,发源于临淄大武村南黄山子跟或矮槐树溡源桥,一直有质疑声音和争执。正源说法太久远,咱不去探究。就主源头来说,乌河上游的地段上共有三大泉群:一是黄山之阴的温泉子泉群,二是矮槐树村东溡源桥泉群,三是赵家毛托村东的老泉崖泉群,它们均属大武,笼统的说乌河源头应该是在大武。</p><p class="ql-block">淄博市水利专家马传诚先生曾经说过:“淄河有十八漏”。但很少有人能说上具体是哪十八漏?</p><p class="ql-block">大武这三大泉群,应该属于淄河十八漏之中。</p><p class="ql-block">岁月更迭、桑海桑田,尤其是随着大武水源地的超度开发,这里所有泉群均无水可冒,河床也变为它用,乌河的源头已无水源。</p><p class="ql-block">要说现在乌河的源头,依我之见,应该是在齐都老故城北,因为那里建了个污水处理站,临淄城区所有生活污水在这里经过严格处理,符合排放标准后即排放到运粮河里,这些水源源不断地经运粮河到田旺后汇入乌河,才使得乌河下游清水长流。</p><p class="ql-block">所以,它才是今日乌河的实际源头。</p><p class="ql-block">乌河一泓碧水在六天务村进入桓台,经果里、索镇、乌河头、夏庄,部分汇入预备河东流至广饶;部分流入博兴安柴村的会城泊,注入麻大湖,在湾头与小清河会,东北入海。</p><p class="ql-block">涝淄河是乌河的主要支流,它发源于淄川廖坞西井村北的大北山北麓。过源头就是临淄地界,长岭山下的搭岭村是涝淄河流经的第一村庄。</p><p class="ql-block">《方舆纪要》虽记载:“新城县: 涝淄河,在县东南。源出铁山,自张店至索镇店,西南入乌河”,但铁山的河床、河谷已难寻踪迹。 </p><p class="ql-block">涝淄河属于雨源型河流,源头无强劲的泉流。如今,上游河段多处于无水断流状态,河床或是荒芜或是变成了耕田或树林。</p><p class="ql-block">涝淄河畔的沣水张三村南有部分废弃的老矿井,废井里的水直接注入河中。由此,从这里开始,涝淄河河床才开始见水。说这里是涝淄河的源头也有一定的道理。</p><p class="ql-block">涝淄河流经边河、沣水、淄博主城区、果里,至索镇城南并进大寨沟,过红莲湖后东流汇入乌河。</p><p class="ql-block">关于猪龙河,清道光《济南府志》记载:淄川德汇水俗称丰水。源出淄川县东北三十里,名泉河头,可三亩余,诸泉并发,曰珠龙河。民国九年《淄川县志》载:“源出县东北三十五里范王庄南,名‘泉河头’,源可三亩余”。</p><p class="ql-block">又据《新城县志》记载:清光绪三十三年,郑黄沟又名珠龙河,源发于淄川之黉山。乾隆年间“沣泉龙王庙碑记”载:“邑东北三十里沣水乡,其南木铃山、凤凰山之北坂,泉源万斛,涌出如珠,积流成溪,名朱龙河。”</p><p class="ql-block">当地老人们记忆:猪龙河起源于沣水寨子村东南。这里地下泉水长年喷涌不断,清水潺潺、鱼虾成群。泉群附近有座龙王庙,河水从这里往西北方向流去;老沣水小学门口西边有一座古老的拱桥,桥下水流潺潺。</p><p class="ql-block">支流西猪龙河也称玉龙河,起源于张店唐家山北坡,由南向北穿过主城区。</p><p class="ql-block">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猪龙河源头泉眼陆续干涸,秀美风景渐渐消失,河床无奈地接纳城区及沿河厂矿排水,变成了排污河道。后经政府多次出资改造,综合治理,河水净化,河堤绿化,河床整修加宽,如今猪龙河成了城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猪龙河主流由南向西北,至张店南贾庄的胶济铁路桥再北流,穿过张店城区,玉龙河在华侨城东北并入主河道。河流在石桥附近还形成了个美丽的湖泊,名曰:“玉龙湖”,每到夜晚,湖心灯光闪亮、音乐四起,消夏的人们在这里轻松快乐,心情愉悦。</p><p class="ql-block">猪龙河过朱家庄北进桓台,于华沟北入马踏湖,穿过预备河和孝妇河汇入小清河,进渤海。</p><p class="ql-block">河流在变,源头在变,世界在变,不变的是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淄博的河流千古流长,滋润了鲁中大地,孕育了齐文化和孝文化。勤劳智慧的淄博人民,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不停地谱写着人类历史的绚丽篇章,一代一代,绵延不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