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湿地.寿堤.东关荷塘.步云塔

湖光山色

<h3>杭州西溪发现于东晋,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历史上西溪占地面积曾达到60平方千米。西溪以“一曲溪流一曲烟”的典型江南水乡风光而著称,曾经是杭州最优美的画卷之一。但在上个世纪,由于战乱和疏于管理,曾经有美景的西溪却逐日凋零,成了一处杂草丛生,污水横流,满目疮痍的地方。衰败的西溪不仅没有了原生态湿地景观,面积也只剩10平方千米。好在有识之士在本世纪初,开展西溪湿地保护工程,恢复和建成了杭州西溪湿地公园。<br>西溪湿地公园内现有三条主干道路,以堤命名,分别为:绿堤(东接紫金港路,西接福堤,全长约1600米,是湿地东区的主道,也是每年花朝节的主要区域)。福堤(北接文二西路,南接天目山路,全长约2300米,是湿地南来北往主通道。高庄,菱萝田庄,曲水庵,菱萝庵,厉杭二公祠,洪钟别业,清平山堂,河渚街,蒋相公祠,蒋村集市,施耐庵故居及空中搅胜观光氦气球等景点都布点在福堤两侧。而其西侧,经深潭口进入,可至周家村,沿途是大片原生态湿地景观,更有烟水渔庄,百家溇,梅竹山庄,秋雪庵,泊蓭,西溪水阁等景点)。寿堤(南接接龙舌咀,北接洪园,全长约5400米)。</h3> <h3>【寿堤】石刻,落款为文怀沙。<br><br>&quot;寿堤&quot;是三堤中最长的堤,全长5470米。将龙舌环绿、慈航送子、龙舟胜会、洪园余韵、火柿映波等众多的西溪美景串珠成链,构成了一幅西溪湿地中最美的图画。</h3> <h3>寿堤上每隔约20米,就会出现一个"寿"字。</h3> <h3>这是在东关荷塘附近看到的一个立柱,上面题刻了朱自清的文章"荷塘月色"。</h3> <h3>《东关荷塘》为西溪湿地西区一处观荷胜地。<br>“东关”为西溪湿地古地名,东关荷塘以荷文化为核心,建有"望月楼","荷浄轩","染心亭","步云塔"及"芙蓉桥"。它东接寿堤,南邻艺术村,西邻访溪路,总面积达43000多平方米。此处河网密集,水上巷道从东至北贯穿而过。这里荷花莲塘连接一片,绿叶衬托红花,风景如画。夏日里,塘中荷花竟相开放,临水栈道、塘埂小道拱形石桥,穿梭其间,体会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h3> <h3>东关荷塘的游船码头。</h3> <h3>码头前的雕塑</h3> <h3>荷花又叫莲花、芙蕖等,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其历史悠久,栽培广泛。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记有“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等有关荷花的句子。荷花花大而雅丽,规整而洒脱。花色或粉红、或洁白、或浅黄、或淡绿。盛开得旖旎多姿,恬然圣洁。含苞的似娇羞的少女,欲语又止;再衬以碧绿柔润轻盈的叶片,确实别致动人、美丽可爱。</h3> <h3>望月楼。一座二层楼房,正面面对荷塘。</h3> <h3>荷浄轩。筑基在荷塘中,一座棧桥连接岸边。</h3> <h3>染心亭</h3> <h3>芙蓉桥</h3> <h3>步云塔<br><br>相传当地人为纪念洪皓对国忠心、洪皓三子在经济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成就,修建&quot;步云塔&quot;,祈愿西溪的学子都能在寒窗苦读后平步青云,为官之时利国利民。<br><br>洪皓(1088—1155),南宋时任礼部尚书,出使金国,被扣留在荒漠15年,坚贞不屈,艰苦备尝,全节而归,被誉为宋代苏武。其子洪适,洪遵,洪迈闻名天下,世有"三洪"之称。在父亲滞留北国15年期间,经过苦读,在数年间同中科举,后长子洪适,次子洪遵都官至右丞相,可谓&quot;高步云衢&quot;。洪园洪氏宗祠大门上的一组对联:"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明季祖孙太保五尚书。"中的上联写的就是这段历史。<br><br>步云塔毁于战乱,如今的此塔重新修建于2013年,塔高19米共五层,是西溪湿地·洪园的制高点,登高望远,360°全方位地欣赏湿地美景。鱼鳞池塘、千亩荷花、亭台阁楼,尽收眼底,豁然开朗,仿佛就像故事中的那个&quot;世外桃源&quot;。<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