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你有约”66|21级同学毕业论文进展汇报

嗨,yu你有约

<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4日上午9:20,“yu你有约”第66期交流活动在线上举行,主题是2021级同学汇报毕业论文进展,2022级同学参与学习,俞老师进行指导。</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汇报与交流</b></p> 胡亦萌 <p class="ql-block">  胡亦萌就自己的论文进展进行了汇报。目前重新搭建了论文框架,完成了绪论、第二章主体部分和第一章一半的内容,整体进度停留在理论研究部分。当前的困惑主要有2点:其一,绪论部分因为文献综述导致篇幅过长,各章节体量差距过大是否可以?其二,原则和策略部分的内容重合度较高,能否将原则和内容确定合并为“应然之态”?俞老师建议:绪论部分体量过大的话可以考虑将文献综述中的部分内容和核心概念移至第一章;可以合并为“应然之态”,但是可以根据每章具体的写作情况在文章主体内容基本完成的情况下进行调整。</p><p class="ql-block"> 胡亦萌反思了自己整体进度偏慢的原因,主要是卡在理论研究部分,而这部分内容按理应在实习前的寒假期间完成,归根结底还是缺少合理的时间规划,接下去计划按每周一到两章的进度推进论文撰写工作。</p> 邱晓倩 <p class="ql-block">  邱晓倩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基于思维可视化工具的&lt;乡土中国&gt;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首先汇报了当前毕业论文的进展:第一,材料整理完成度为60%,已完成问卷数据录入、学生任务单成果的分类整理;访谈材料还未整理好;第二,绪论部分已经完成,在开题报告的基础上,结合俞老师和开题专家的建议,已完成这部分的修改和完善;第三,第一章大约完成60%左右,学理基础部分已完成思维可视化的理论基础和工具举隅、《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本质特征和教学价值这两大板块的撰写,但工具应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优势分析还没有写。</p><p class="ql-block"> 邱晓倩反思了未完成的原因:一是因为访谈材料涉及17位访谈者,因为数量庞大, 整理费时,所以正在进行中,二是因为正式写毕业论文之前,一直忙于实习材料的整理与撰写工作,7月下旬才正式开始毕业论文写作,因此论文的整体进度偏慢。</p><p class="ql-block"> 下一步推进计划:第一,计划8月25日前完成论文的第三章;第二,根据写作需求不断推进材料整理工作。俞老师指出论文整体进度非常缓慢,没有在实习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比如思维可视化工具的设计等等,实习过程中也没有主动和老师联系,及时沟通论文的进展,没有统筹好实习和毕业论文研究;论文写作中注重归纳和总结而不是罗列,比如关于思维可视化工具应跳出单纯呈现的角度,要学会提炼和归纳,分类呈现。</p> 方玉蝶 <p class="ql-block">  方玉蝶目前已经完成了整本书阅读试题与参考答案的收集,在开题报告的基础上完成了绪论部分的撰写,在阅读和参考祝新华《促进学习的阅读评估》、罗日叶《为了整合学业获得 情景的设计和开发》及相关论文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整本书阅读试题分析框架,并完成了论文正文第一部分“高考整本书阅读试题分析框架的构建与说明”的撰写。目前正在结合试题分析框架,撰写论文正文第二部分“高考整本书阅读试题分析”的第一节“高考整本书阅读试题能力考查分析”。同时,也在对试题分析框架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修改。方玉蝶对7月的学习生活进行了反思,发现论文推进速度慢主要是因为前期准备不够。由于没有丰富的理论积累,在构建试题分析框架时速度很慢。同时也因为理论素养不高,没能很好地理解之前阅读过的书籍,对书中的某些概念有误解,再读发现错误后只能推翻之前的思考,浪费了较多时间。因此,计划在8月完成论文第二、三、四部分的撰写,继续修改试题分析框架,提高试题分析框架的信效度。于此同时,继续聚焦研究内容,深入阅读相关的书籍,放缓阅读的速度,增加思想的深度,加快论文的推进。</p> 舒添 <p class="ql-block">  舒添目前完成对一位专家的访谈并据此对框架进行修改,完成了第二章框架建构的部分内容,补充了2023年的相关文献,但还尚未完成英文文献综述。此外,对咨询人员的结构是否能调整提出了疑问。俞老师指出,研究生不建议作为专家咨询的对象,专家咨询要有权威性和专业性,才能保证信度,不然后续会受到质疑。此外,对于“情境”的相关外文文献研究对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但进度一直未推进,需要尽快完成。最后,俞老师建议,在论文结构方面,可以将对“情境”的梳理部分例如内涵、特征、价值等放到理论基础章节,这样可以避免文献综述过长的问题,也能使论文结构更加清晰。接下来将进一步推进外文文献综述,寻求专家的建议并修改框架,思考论文结构如何进行调整。</p> 陈伊如 <p class="ql-block">  陈伊如汇报了当前论文写作进展和下一步写作计划,已完成论文第一章节理论基础的梳理、第二部分现状调查的分析,下一步写作计划为撰写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相关部分。俞老师指出:首先,重视毕业论文写作的规范,研究方法是讲清楚相关方法在本研究中的具体运用,不需要对具体研究方法是什么展开解释;第二,对于问卷维度的确定需要明确是否借鉴了相关研究,具体是哪些研究,在研究的样本的选取上,应尽量多样化,不能局限在单个学校;第三,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选择需要及时更新换代,目前参考文献偏旧。第四,建议去学习优秀博士论文的架构和行文思路,如窦桂梅老师论文大纲,值得学习和借鉴。</p> 邬洲 <p class="ql-block">  邬洲目前完成了毕业论文绪论部分的修改以及第一二章大体内容的撰写工作,但在问卷设计上存在一定问题,后续还需进一步围绕当前初步确立的维度完成调查问卷具体问题的设计。</p><p class="ql-block"> 俞老师指出当前研究所涉范围过大,未有效聚焦到研究问题上去,后续研究工作需要紧紧围绕“鲁迅小说的教学”展开,及时对当前的论文大纲进行调整,使“教材编写”“文本解读”等研究内容真正成为一项基础工作,为鲁迅小说的教学服务,以免行差踏错。</p> 王晴晴 <p class="ql-block">  王晴晴主要整理了论文的绪论部分,完成了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内容;第二章戏剧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主要内容有设计原则和设计案例;第三章戏剧项目式学习的实践主要内容有实施流程和实施案例。 </p><p class="ql-block"> 目前存在的疑惑有第一章的具体内容应该有哪些和第二、三章的内容是否需要补充。晓倩分享了自己的看法:第一章可以在分别论述项目式学习和戏剧概述的基础上,增加两者之间的联系,例如将项目式学习应用于戏剧的价值等,避免“两层皮”的问题。俞老师指出可以按照之前提示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和成效四个方面展开。</p><p class="ql-block"> 后续计划是和老师沟通调整章节的具体内容,并分析前后测内容,撰写第四章成效分析部分的内容,计划八月底完成论文初稿。</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俞老师总结</b></p> <p class="ql-block">  俞老师指出2021级同学的论文整体进度都比较缓慢,如若不充分运用好假期,接下去进入研三后,随之而来的招聘会牵扯掉许多精力,因此建议大家暑期统筹好学业和个人生活,把之前落下的进度抓紧时间追赶上来。另外,俞老师对为什么要开展见习和实习进行分析,见习和实习旨在为毕业论文的研究提供实践的机会,但是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忽略掉“本”是什么,这是要引起重视的问题。老师还建议大家多阅读专家的博士论文,借鉴其各章节的编排逻辑和标题表述方式,例如窦桂梅老师将概念界定置于正文第一章理论建构中,各章的标题为“历史观照”“体系建构”“实践样态”等专业用语,这些都是值得同学们借鉴的。最后老师再次提醒大家最熟悉论文的是自己,其次是导师,因此要学会辨别相关论文建议。</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2级同学们也发表了自己的感想:</p><p class="ql-block"> 21级师兄师姐们在写作毕业论文中的经验和遇到的困惑都是值得我学习和思考的。他们遇到的困难在将来也可能成为我的困惑,因此在同学的讨论和俞老师指导的过程中,我能够积累一些经验教训。毕业论文中框架的信效度检验,如专家咨询法也是我拟采用的方法,听了俞老师的指导后,我也有所启发。在接下来的实习过程中,不仅需要和实习学校的老师保持良好的关系,还需要积极主动多参与一些活动,并主动留下一些名师、专家的联系方式。——蔡锦平</p><p class="ql-block"> 听了21级师兄师姐的毕业论文汇报,我的感想如下:首先就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要注意毕业论文的进度,俞老师对我们的毕业论文较为重视,为我们精心安排了每个环节的时间,我们要抓紧时间,合理安排,不要在截止时间前慌乱,事先安排好自己的问卷调查、教学设计等工作,在见习实习的过程中有序推进工作。其次是要加强阅读,注重思考,毕业论文的写作,广泛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从书籍中或许前人的经验,还需建立在自己的思考上,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最后就是可以加强与专家的一线教师的联系,看看是否可以从他们中获取写作的新思考。———周莹莹</p><p class="ql-block"> 听了21级师兄师姐对毕业论文进度的汇报,我明白了要把握见习和实习的机会,调研不能仅局限于自己的学校,要注意样本的有效性,应该利用机会了解其他学校的情况;实习时要分清主次,作为新手教师上课要先求顺,把文本读透彻,再求新。此外,师兄师姐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疑惑也有很强的参考价值,比如原则和策略的区别,原则是应该怎样,策略是怎样缩小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别;绪论要注意控制字数,通常文献综述字数较多,可以提炼关于文献内容的概括,着重呈现述评,重点应该放在研究的主要内容上。——郭贞</p><p class="ql-block"> 听了21级师兄师姐的毕业论文进展汇报,我的感悟主要如下:第一,首先在选题上,切入不可过大,对于研究问题的思考要准确,研究问题的思考应该与所选的题目一直,切不可偷换概念。对于绪论部分的内容也要把握好度,不可以过于庞大。第二,要注意样本的全面性。不能仅仅以一所学校作为调查的对象,而是要扩大范围,从多所学校展开调查,更具有信度和效度,也更具有说服力。很多师兄师姐在写作论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恰好是之后我在写作论文中会遇到的。在旁听师兄师姐汇报的过程中,也是我在以后写作时少走弯路、规避这些错误的时刻。——王蝶</p><p class="ql-block"> 本次组会上各位师兄师姐对其毕业论文进展的汇报及其对现阶段出现问题的分析,让我们收获了与即将到来的毕业论文撰写和见习、实习工作相关的宝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反观自身,帮助自己预先规避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师兄师姐们指出的那样,论文工作没能及时、如期地推进,固然不乏见习或实习工作较忙等现实条件的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前期工作存在懈怠、没有合理规划和利用好时间。结合玉蝶师姐在其毕业论文分析框架建构过程中的经验,也让我再次意识到前期多读理论书籍、夯实理论基础的重要性。目前我们也已经步入确定论文选题的阶段,这既是毕业论文的开端同时也是至关重要的阶段,因此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加强相关文献与理论书籍的阅读和思考理应成为这一阶段的首要工作。——董子路</p><p class="ql-block"> 在本次组会上,师兄师姐对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进行了汇报,我的收获如下:一是要做好自己毕业论文的统筹工作,关注每一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提前做好准备;二是聚焦毕业论文的研究问题,关注自己的研究思路,如要进行问卷调查等研究,尽可能扩大取样的范围,使研究成果更具有信效度;三是做好文献研读工作,打好学理基础,加大外文文献的研读。除了以上收获之外,师兄师姐还分享了一些他们在实习时的经历,我明白了毕业论文的推进才是实习时需要关注的首要工作,同时在实践中学会做教育研究。——高伊敏</p><p class="ql-block"> 此次师兄师姐的毕业论文进度汇报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学术论文写作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例如一定要加强论文写作与实习工作之间的协调与管理工作,要利用好不同时机下的资源和环境,问卷访谈等样本资料的采集要来自多个学校,避免自己的研究缺乏普适性。另外,师兄师姐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产生的相关疑惑和思考以及问题拟解决的方式也能为自己的论文写作提供重要参考,比如编制的理论框架要有出处依据,必要时进行信效度检测等;要考虑学术论文的板块比重,精简绪论,突出研究主体内容等等。——孟李芹</p><p class="ql-block"> 听了21级师兄师姐们关于毕业论文进度的汇报,我对接下来的见习和实习有了更深的了解,这对我统筹规划毕业论文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师兄师姐们在汇报时都有展示自己论文的大纲,这对我的研究思路有很大的启发。另外,师兄师姐们还分享了自己的实习经验,在实习过程中,毕业论文依然是主要任务,不能因为教学任务繁重就被搁置。——林思艺</p><p class="ql-block"> 可能是自己也正面临着毕业论文的选题与开题报告的撰写,所以此次聆听21级师兄师姐们的毕业论文进展汇报较以往更为上心。</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关注了一下师兄师姐们的题目表述,发现大部分的题目都较上一次有了一定的改动,比如亦萌师姐删掉了“审题立意”四字,晴晴师姐将“设计与实践”替换成了“行动研究”等。题目表述上的增删改都体现了师兄师姐们在研究过程中研究思路的变化与完善,研究问题更为聚焦,表述更为准确。</p><p class="ql-block"> 其次,我看到师兄师姐们在分析框架的搭建以及调查研究的展开方面都碰到了一些小困难,而这都是自己日后会经历的事情。自己现在能做的就是多读文献与著作,从文献综述着手,深入分析自己的选题,找到研究的立足点与聚焦点,从学理上搭建起论文的整体研究逻辑,打好地基。——梅沁心</p><p class="ql-block"> 参加本次师兄师姐的毕业论文进展汇报,我主要有以下三点收获:一是后期如果要进行教学实践,应该提前做好规划,如确定问卷设计的维度是否合理、确定教学实践的时间是否充足等等。二是结合师兄师姐的实习经历,我发现研二期间的见习与实习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好好地利用这段时间,既为自己的毕业论文提供合适的样本,又从中收获教学经验,这也需要好好规划。三是结合自己的毕业论文开展情况,我自己还需要更多地去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韩丽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编辑|胡亦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