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八月畅游上海、杭州、苏州,南京,浏览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地理风貌,以及各市重要的发展特色及名胜古迹!

春光明媚

<p class="ql-block">上海市:上海市,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上海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一线城市。上海市总面积6340.5平方千米,辖16个区。2022年,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475.89万人。</p><p class="ql-block">上海市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介于东经120°52′—122°12′,北纬30°40′—31°53′之间;上海市平均海拔高度2.19米,大金山岛为上海最高点,海拔高度103.7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河网主要有流经市区的主干道黄浦江及其支流苏州河、川杨河、淀浦河等。</p><p class="ql-block">约6000年前,上海西部即已成陆。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春申君的封邑,故别称申。晋朝时,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称为“扈渎”,后又改“沪”,故上海简称“沪”。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市建城之始。上海历史代表文化有“吴越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等。</p><p class="ql-block">2022年,上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4652.80亿元,比上年下降0.2%。第一产业增加值96.95亿元,下降3.5%;第二产业增加值11458.43亿元,下降1.6%;第三产业增加值33097.42亿元,增长0.3%!</p> <p class="ql-block">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p><p class="ql-block">东方明珠塔位于上海浦东,1991年7月30日动工,1994年10月1日建成。塔高468米,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望,建设完成时,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p><p class="ql-block">东方明珠塔有立柱、塔座、下球体、上球体、太空舱等。</p><p class="ql-block">设计者富于幻想地将11个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球体从蔚蓝的天空中串联至如茵的绿色草地上,而两颗红宝石般晶莹夺目的巨大球体被高高托起,整个建筑浑然一体,创造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p><p class="ql-block">东方明珠塔由三根直径为9米的立柱、塔座、下球体、上球体、太空舱等组成。</p><p class="ql-block">上海国际新闻中心坐落于巍然屹立的东方明珠塔下,是集新闻发布、观光、会展、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新闻中心。1100平方米的新闻发布厅配置有最先进的同传、背投、音响与灯光等会务设施,可容纳800人规模的新闻发布会或国际会议!</p><p class="ql-block">东方明珠游船码头位于黄浦江畔,占地面积2200余平方米,乘坐东方明珠浦江游览船沿江畅游,即可尽情领略百业兴旺、百舸争流的都市情怀!</p><p class="ql-block">东方明珠塔每年接待来自于五洲四海中外宾客280多万人次,是集观光、餐饮、购物、娱乐、游船、会展、历史陈列、广播电视发射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文化景点。东方明珠塔业已成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荣列上海十大新景观之一。作为全国旅游热点之一,东方明珠塔又以其优质服务,在2001年初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178号。明正德八年(1513年),解官回乡的御史王献臣,以大弘寺基建造宅园,取西晋潘岳《闲居赋》“筑室种树……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题名拙政园。后屡易其主,并几度入官,迭经兴衰分合。1860年至1863年曾属太平天国忠王府。1951年整修!</p><p class="ql-block">拙政园占地面积78亩(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另有住宅部分现为园林博物馆展厅。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西部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拙政园的整个环境虽由人做,自然生态的野趣却十分突出,尚保留着明代建园之初的风范,被认为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和中国园林艺术的珍贵遗产。</p><p class="ql-block">1961年,拙政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拙政园与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共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苏州园林(拙政园、虎丘山、留园)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奋斗: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等众名家书法欣赏!</p><p class="ql-block">奋斗,指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干。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奋斗不息的精神,正是因为我们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才能一步步奋勇向前,直至居于世界前列。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人生幸福而努力奋斗,中国才会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孙中山先生的名言这样说:人类要在竞争中生存,便要奋斗。还有: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他的三个版本作品,稳健敦厚,华贵高雅,别有风味!</p> <p class="ql-block">南京古城墙</p><p class="ql-block">南京古城墙修筑于明朝,仅内城周长就达33.7公里,比周长才29.5公里的巴黎城墙还长。古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经过3年准备,经历4个阶段共21年时间才建成的。朱元璋为了建造南京城墙曾下令5省、20州、118县烧制城砖。为了保证质量,每块砖上都要打上烧制的州、府、县及工匠和监造官员的姓名,如不合格一律退回重做,再不合格就将治罪。可见严格之极。这些城砖长40~50厘米;宽20厘米左右,厚度不少于10厘米。其总数约为3亿5千万块!</p><p class="ql-block">  南京古城墙始建于明朝初年。垣顶均铺碱来道,城以花岗石为基,巨砖为墙,每砖侧石均有造砖者的府县官衙和年月日,规格一致,筑成时用石灰桐油、糯米汁混合夹浆,十分坚固,屹立数百年,巍然无恙。</p><p class="ql-block">  明代的南京城墙分外城、内城两道,外城周长达60公里,今已不复存在,但外城的18个城门名称仍沿用至今。南京城墙现存21.351公里,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近南京政府修复了解放门至玄武门段1.5公里长的城墙,墙上的雉堞与内侧的女儿墙均按明代原样修复,并从解放门新建了5米宽的登城步道,方便游客登城游览。</p><p class="ql-block">  城墙上有碉堡2000座,城门24个。保存比较好的有城南中华门、西北挹江门、城东北玄武门、城东的中山门等!</p> <p class="ql-block">漪澜阁</p><p class="ql-block">漪澜阁位于总统府西花园(煦园)荷花池北端,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岛上坐落着一幢古典园林建筑。</p><p class="ql-block">此阁又有一名,为“水民双鉴之轩”,寓意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相传该阁曾为太平天国的机密房。孙中山任大总统时,到卧室必经此阁,孙中山常登阁办事或休息,因此也称“中山堂”。阁为青花雨脊歇山顶,六扇落地长窗上刻有瓶鼎图案,四面环水,东西两岸有曲拱小石桥相通。阁前有一平台,四周石栏杆围绕,栏杆上有十多只造型生动的小石狮!</p> <p class="ql-block">总统府:南京总统府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292号,是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也是南京民国建筑的主要代表之一,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遗址。南京总统府自近代以来,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国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这里发生,或与这里密切相关,许多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动过。</p><p class="ql-block">南京总统府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可追溯到明初的归德侯府和汉王府;清代被辟为江宁织造署、两江总督署等,康熙、乾隆南巡均以此为行宫;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此兴建规模宏大的天王府;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辟为大总统府,后为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p><p class="ql-block">南京总统府建筑群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既有中国古代传统的江南园林,也有近代西风东渐的建筑遗存,分三个区域:中区主要有国民政府、总统府及所属机构;西区有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秘书处、西花园、孙中山起居室及参谋本部等;东区主要有行政院、陶林二公祠、马厩和东花园等。其中分布着总统府文物史料、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太平天国、清两江总督署等十多个文物史料和复原陈列。</p><p class="ql-block">1982年2月,总统府内“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辟为中国近代史博物馆;2001年,总统府内“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及南京国民政府建筑遗存”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中国科举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中国科举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学宫东侧,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已开放的部分场馆包括博物馆地下三层,地面上明远楼、至公堂、号舍、碑刻及南苑的魁光阁等,含11个展厅,是中国唯一一家地下式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中国科举博物馆由江南贡院改扩建而成,江南贡院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鼎盛期可接纳2万多名考生同时考试,其规模之大、占地之广居中国各省贡院之冠,创中国古代科举考场之最。博物馆东至平江府路、南至贡院街、西至金陵西路、北至建康路,总占地面积约6.63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中国科举博物馆包含博物馆主馆、江南贡院南苑以及明远楼遗址区三大区域。博物馆主体是科举文化展示、体验的集中区;江南贡院南苑是科举博物馆主体的配套区域;明远楼遗址区主要是明远楼、至公堂、历代碑刻及部分号舍。博物馆主体两侧还建设有秦淮礼物店、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p><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中国科举博物馆被公布为“国家一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江南贡院</p><p class="ql-block">江南贡院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学宫东侧,又称南京贡院、建康贡院,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中国南方地区开科取士之地,也是夫子庙地区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之大、占地之广居中国各省贡院之冠,创中国古代科举考场之最,仅明清时期全国就有半数以上官员出自江南贡院,被誉为“中国古代官员的摇篮”!</p><p class="ql-block">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经历代修缮扩建,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清朝同治年间,仅考试号舍就有20644间,可接纳2万多名考生同时考试,加上附属建筑数百间,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奏请清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从此江南贡院便结束历史使命。江南贡院从建成至晚清废除科举期间为国家输送八百余名状元、十万余名进士、上百万名举人,明清两代名人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施耐庵、 翁同和、张謇、陈独秀等皆出自于此,金陵文化之昌盛可以想见!</p><p class="ql-block">在江南贡院的基础上建设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反映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为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也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已开放的部分场馆包括博物馆地下一层,地面上明远楼、至公堂、号舍、碑刻及南苑的魁光阁等,含11个展厅!</p> <p class="ql-block">夫子庙秦淮风光带</p><p class="ql-block">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部,以夫子庙古建筑群为中心、十里内秦淮河为轴线、明城墙为纽带,串联起众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古迹,面积4.69平方千米,东起东水关,西至西水关(今水西门),分为夫子庙-白鹭洲景区、老门东-老门西景区、大报恩寺-金陵兵工厂景区、朝天宫-评事街景区,是中国第一个开放式5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以儒家思想与科举文化、民俗文化等为内涵,集自然风光、山水园林、庙宇学堂、街市民居、乡土人情、美食购物、科普教育、节庆文化于一体,不仅是南京历史文化荟萃之地,也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夫子庙是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秦淮河是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明城墙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垣,三者交织串联起大量景点,形成独具南京特色的文化风光带景区!</p><p class="ql-block">1990年,夫子庙秦淮风光带被国家旅游局列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00年,夫子庙秦淮风光带被评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0年4月,夫子庙秦淮风光带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21年10月,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p> <p class="ql-block">太湖石</p><p class="ql-block">江苏太湖产的石头,多窟窿和皱纹,园林中用以迭造假山,点缀庭院。《旧唐书·白居易传》:“罢 苏州 刺史时,得太湖石五。” 宋 杜绾 《云林石谱·太湖石》:“ 平江府 太湖石,产 洞庭水中。性坚而润,有嵌空穿眼宛转嶮怪势……其质文理纵横,龙络隐起,於石面徧多坳坎。盖风浪衝激而成,谓之弹子窝。” 明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洞庭西山出太湖石,黑质白理,高逾寻丈,峯峦窟穴,賸有天然之致。”!</p> <p class="ql-block">太湖石</p><p class="ql-block"> 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由石灰岩遭到长时间侵蚀后慢慢形成的,分有水石和干石两种。水石是在河湖中经水波荡涤,历久侵蚀而缓慢形成的。干石则是地质时期的石灰石在酸性红壤的历久侵蚀下而形成。</p><p class="ql-block"> 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的太湖石,最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其色泽以白石为多,少有青黑石、黄石。尤其黄色的更为稀少,故特别适宜布置公园,草坪,校园,庭院旅游景色等。有很高的观赏价值。</p><p class="ql-block"> “太湖石”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奇石之一(英石、太湖石、灵璧石、黄蜡石),因盛产出于太湖地区而古今闻名,是一种玲珑剔透的观赏石头。还有一种广义上的太湖石,即把各地产的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千姿百态的碳酸盐岩统称为“太湖石”!</p> <p class="ql-block">南京长江大桥</p><p class="ql-block">南京长江大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和浦口区桥北之间,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和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有“争气桥”之称!它不仅是新中国技术成就与现代化的象征,更承载了中国几代人的特殊情感与记忆!</p><p class="ql-block">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东部地区交通的关键节点,上层为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连通104国道、312国道等跨江公路,是沟通南京江北新区与江南主城的要道之一;下层为双轨复线铁路桥宽14米、全长6772米,连接津浦铁路与沪宁铁路干线,是国家南北交通要道和命脉。大桥由正桥和引桥两部分组成,正桥9墩10跨,长1576米,最大跨度160米。通航净空宽度120米,桥下通航净空高度为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以上24米,可通过5000吨级海轮!</p><p class="ql-block">长江大桥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江苏的文化符号、中国的辉煌,也是著名景点,被列为新金陵四十八景!从1970年至1993年,先后接待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600多个外国代表团,来此观览的国内外游客更是难以计数。大桥建设8年,耗资达2.8758亿人民币,使用38.41万立方米混凝土、6.65万吨钢材。1960年以“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2014年7月入选不可移动文物,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紫金山天文台</p><p class="ql-block">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简称紫台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上,毗邻钟山风景名胜区,是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其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2月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34年8月,紫金山天文台建成;1950年5月,成立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的建成标志着中国现代天文学研究的开始,中国现代天文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和天文台站大多从这里诞生、组建和拓展。据2015年12月天文台官网信息显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共有3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共有在职职工310人,在学研究生157人(其中硕士生77名、博士生80名)、在站博士后12名!</p><p class="ql-block">2017年3月28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被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推选为“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2017年3月1日,紫金山天文台新发现一颗彗星命名“紫金山”。2019年10月26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常进荣获首届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科学奖!</p> <p class="ql-block">中国四大名园</p><p class="ql-block">中国四大名园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仅有的四座中国古典园林,它们被公认为中国最优秀的园林建筑!</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份名单中属于园林方面的有四处,分别为:江苏省苏州市拙政园、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江苏省苏州市留园。</p><p class="ql-block">2015年3月,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留园四家园林管理单位,就如何相互借助优势平台等话题进行了讨论,并形成了中国四大名园合作框架意向书!</p> <p class="ql-block">中共一大会址</p><p class="ql-block">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之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如今这里还原了当年开会时的家具摆设,同时展示有大量的历史资料和人物介绍,还可以看到毛泽东等与会者的逼真蜡像。</p><p class="ql-block">“一大”会址是典型的上海石库门老建筑,可见到青红交错的砖墙、一扇扇挂着铜环的黑漆大门。纪念馆的入口在兴业路上,在入口处领票、过安检后免费参观,要注意纪念馆内是不能拍照的。纪念馆内有义务讲解员,建议参观时跟随讲解员,可以听到很多生动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介绍。</p><p class="ql-block">展厅主要在二楼,这里陈列着家具、个人物品等文物以及文字图片资料,介绍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史迹、历史背景、还有“一大”与会者介绍与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活动记录。这里还有张国焘、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等与会者的蜡像,生动还原了当时的会议情形与环境。</p><p class="ql-block">从展厅下到一楼,走过天井可看到一排四开间的小房间,这里就是当年开会的地方,可以看到里面还原的家具摆设和环境布置。参观完之后往出口方向会看到一台参观感言的液晶屏,可以留下你的感言或心愿,出口处在黄陂南路上。</p><p class="ql-block">“一大”会址紧邻新天地!</p> <p class="ql-block">中共一大会址</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p><p class="ql-block">上海市黄浦区与浙江省嘉兴市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简称“一大会址”,共有3处遗存;其主址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兴业路76号,始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宿舍旧址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太仓路127号;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海盐塘路188号南湖景区内。</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主址)是一座砖木结构旧式石库门住宅建筑,坐北朝南;一大宿舍旧址建筑整体采用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风格;南湖红船为单夹弄丝网船。民国十年(1921年)7月23日至7月30日、8月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先后在上海和嘉兴的会址内举行。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p><p class="ql-block"> 196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归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2019年10月7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宿舍旧址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归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p> <p class="ql-block">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p><p class="ql-block">西湖,又名钱塘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1号,杭州市区西部,汇水面积为21.22平方千米,湖面面积为6.38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西湖南、西、北三面环山,东邻城区,南部和钱塘江隔山相邻,湖中白堤、苏堤、杨公堤、赵公堤将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湖中有三岛,西湖群山以西湖为中心,由近及远可分为四个层次。西湖流域内年径流量为1400万立方米,蓄水量近1400万立方米。西湖是一座设备齐全、管理完善的灌溉济运水库,通过河渠和闸门,为杭州市区及周边农田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西湖还可以协助调节钱塘江的水位,防止城市内涝。</p><p class="ql-block">2007年,西湖所在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杭州博物馆:杭州博物馆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吴山,临近吴山广场和河坊街历史文化街区,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展区面积7千平方米。馆藏规模逾万件,涵盖了陶瓷、书画、玉石、印章、钱币、邮票等各类文物!</p><p class="ql-block">杭州博物馆是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杭州市文明示范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杭州博物馆前身为杭州历史博物馆,是一座反映杭州历史变迁的人文类综合性博物馆,是浙江省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博物馆之一,也是杭州市博物馆群体中馆藏、展陈和文化活动水平的骨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2017年5月18日,晋级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授牌!</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p><p class="ql-block">上海市黄浦区与浙江省嘉兴市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简称“一大会址”,共有3处遗存;其主址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兴业路76号,始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宿舍旧址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太仓路127号;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海盐塘路188号南湖景区内。</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主址)是一座砖木结构旧式石库门住宅建筑,坐北朝南;一大宿舍旧址建筑整体采用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风格;南湖红船为单夹弄丝网船。民国十年(1921年)7月23日至7月30日、8月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先后在上海和嘉兴的会址内举行。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p><p class="ql-block">196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归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2019年10月7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宿舍旧址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归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