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近日,电影《长安三万里》火了。影片呈现了李白、高适、杜甫等数十位“顶流”诗人群像。当熟悉的唐诗在耳畔响起很多观众直呼“血脉觉醒” 。电影共涉及48首古诗词。这部国产动画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古诗词的震撼魅力,文字的力量可以穿越今古,小时候我们背诵唐诗,只能感受诗词韵律,浅浅了解这首诗背后的故事,但对于诗人的内心波澜并不会领会太多。</p> <p class="ql-block">我是廖晶晶,杨春湖实验学校505班学生。我热爱阅读,热爱舞蹈。暑期在余老师建议下我们观看《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看完这部电影,我思潮起伏,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既想高声朗诵里面的诗句,又想学一学电影里的那支《拓枝舞》。</p> <p class="ql-block">在观看《长安三万里》时,我跟随着主人公经历了大唐盛世的繁华如梦,见识了大唐文豪的倜傥豪情,大唐的繁荣让我如痴如醉,战乱变故又让我揪心伤痛,大唐诗人的家国情怀深深感染着我,他们的诗句更是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当我遭受挫折失败时总会想到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每次登山望远又情不自禁的想起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朋友分别总想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看到春天抽芽的绿柳会脱口而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走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会感慨: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些跨越千年的诗句到现在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每诵读起来,我仿佛置身于彼时彼景,让我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情不自禁地沉醉其中。诗词文化的魅力值得我们用一生去热爱、去追求。只要不断积累,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也可以像剧中的诗人一样:胸中藏文海,言出如锦簇!</p> <p class="ql-block">《长安三万里》舞姬跳的柘枝舞属于从古代西域传入中原的著名健舞。《柘枝舞》原为女子独舞,身着美化的民族服装,足穿锦靴;伴奏以鼓为主,柘枝舞者在鼓声中出场。</p> <p class="ql-block">章孝标《柘枝》诗有:“柘枝初出鼓声招”,白居易《柘枝妓》有“连击三声画鼓催”。舞姿变化丰富,既刚健明快,又婀娜俏丽。舞袖时而低垂,时而翘起,即诗中所谓“翘袖中繁鼓”、“长袖入华裀”。快速复杂的踏舞,使佩带的金铃发出清脆的响声。观者惊叹舞姿的轻盈柔软。舞蹈即将结束时,有深深的下腰动作。看了这部电影,这个舞蹈深深的吸引了我,因此我也学了几个动作。</p> <p class="ql-block">唐诗中对《柘枝舞》的描述,与今日新疆流行的《手鼓舞》有许多相似之处。《柘枝舞》在中原广泛流传后,出现了专门表演此舞的“柘枝伎”,并由独舞发展成双人舞,后又有两个女童先藏在莲花中,后出来起舞的软舞《屈柘枝》。其舞蹈风格、表演形式均已有很大变化。西安唐代兴福寺残碑侧有二女脚踏莲花,相对起舞的石刻,可能与唐《屈柘枝》舞有关。宋继承唐,宋的柘枝舞经常在贵族的酒宴中由伎人表演,供宾主欣赏。舞蹈婀娜多姿又矫健明丽。跳柘枝时,舞女穿着五色绣罗的宽袍,头戴胡帽,帽上有金铃,腰系饰银腰带,舞蹈开场一击鼓三声为号,随后以鼓声为节奏,柘枝舞动作明快,旋转迅速,刚健婀娜兼而有之,同时,注重眉目传情,眼睛富于表情。</p> <p class="ql-block">我是505班魏梓尧,我喜欢观影,喜好阅读,更喜好朗诵。看完《长安三万里》,我背会了《将进酒》。没看《长安三万里》前,对于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只会背其中的只言片语,比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比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些只言片语,充满了豪迈洒脱,让人想到鲜衣怒马,想到恣意妄为。然而,当我上周末在电影院看《长安三万里》,看着已经没有精壮肌肉的李白,肚腩大大,法令纹深深,垂着眼袋,用着悲凉的声调朗读出这首《将进酒》时,感受到了太多太多的无奈和悲凉。</p> <p class="ql-block">我是505班陈瀚扬。观看了《长安三万里》,我也想朗诵《将进酒》。我知道我可能不是天生的朗诵者,但是我还是被李白那种豪迈和无奈感动了。</p> <p class="ql-block">壮志未酬,报国无门,既是大唐由盛转衰之下诗人们流下悲愤眼泪时的惆怅,又是被生活打压之下的成年人一瞬间的崩溃。这种情感达到顶峰时亦是全剧的最高潮时,就是李白在接受道篆后,李白携高适、杜甫、丹丘生等人到河边饮酒,一身愤懑化作《将近酒》。在其中,你能领会到天人仙境,鲲鹏展翅的绚烂场景与怀才不遇的悲情同在的精神,亦能感悟到豪放与凄怆同行,李白独行于仙宫看似灿烂辉煌实则内心无人倾听的孤独感……这种对比让人不禁落泪!而其精神内涵,将千古长存!</p> <p class="ql-block">曾经也是意气奋发的翩翩少年,高喊着“你我生逢如此盛世,当为大鹏”,然而出生商人之家,地位低下,无法参与科举,不得不入赘以改变身份。好不容易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获取了唐玄宗和贵妃的欢心。但伴君如伴虎,诗词歌赋,顺耳时是夸赞,逆耳时为嘲讽。被贬的李白走上修仙之路,感叹"人间的道我是走不下去了"。</p> <p class="ql-block">曾经有多么的趾高气昂、志在必得,在冰冷的现实面前,就有多么的颓废落寞、无力叹息。当电影里的李白高喊着"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声音逐渐由高亢转为低沉时,作为观众的我泪流满面。</p> <p class="ql-block">阅读是有滞后性的,很多书很多文字,你初见时并不能引发共鸣,但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你会突然想起曾经某本书中的一句话,很符合你当下的心情,于是阅读就形成了一个闭环。</p> <p class="ql-block">同样孩子现在看的有些书,即便他现在吸收不了,不能全读懂,那是因为阅读这条弧线还没有形成一个圆,慢慢来,交给时间,终有一天他 会被曾经读过的书滋养长大,到时候再回首,他会感谢我们曾经帮他打开阅读这扇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阅读的每一种工具都有它独有的特点所带来的不同体验,阅读的本质是汲取未知、启发思考、获取经验、促使成长。看纸质书、看电影、旅行见闻,都是阅读,我们支持并鼓励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用眼睛或者双腿,用看书或者行走,用电影引导全局式认知,所有的体验、感触和认知都是阅读。</p><p class="ql-block"> 编辑:余凤玲 </p><p class="ql-block"> 审核:程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