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昨天,迈进女儿家门刚刚落坐,耳畔便传来了外面响亮的广播声:请各位村民和沿街商铺业主注意啦!抓紧过来交电费水费。她那小区后面的城中村,大喇叭突然响了起来。反来复去、喊叫不停。暑假期间正睡懒觉的外孙被惊醒后,难耐其扰:这老村长没完没了,又像天天喊着做核酸一样,烦得难受!然而,听到这久违的大喇叭声音时,我却唤起了尘封已久的回忆,恍若隔世又感觉亲切自然。</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我是听着广播喇叭声音长大的。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家一直住在沂蒙山区的马牧池公社。在那片偏僻贫困的土地上,当地老百姓的温饱都难以维持,除了个别人家有个手电筒,屋内没有一样其它带电的设施。所以,统一安装的小广播喇叭,成为各家各户喜爱的宝贝。甭管穷富都一样,可以每天按时听听新闻和天气预报,以及说书唱戏的等。当年,人们的信息来源和娱乐节目,主要通过外面的大喇叭和家里的小匣子来获得。</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小时候,我一直纳闷这声音和歌声,是如何传到这喇叭上来的。那细细的一条电线,怎么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上初中后,才略懂了一二。再以后,有了挂在高处的功率更大的喇叭,更给人提供了方便。公社或村里的干部们,不时喊上两嗓子,讲一讲当前的国内外形势或下个通知等。公社的那位播音员不仅长相漂亮,也是能将普通话讲得好听的人。她时常到我家里串门,以后始终与我母亲保持着联系,直到前几年老人家离世。</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时光如梭,走过四季更迭的风霜雨雪,穿过岁月悠悠的往事,上山下乡结束后,我们被分配到三线军工厂上班。虽然地处山沟,却家大业大,厂里的广播喇叭设施更是高个档次,并且有了自己办的专题栏目。早中晚间,厂广播站播音员那甜美的声音,在几条山峪里准时响起,这也正是大家到大食堂里用餐之时。走在宽广的柏油路上或围着餐桌吃饭时,听听优美的歌曲或厂里的大小新闻消息,令人心情十分愉悦。我们每天在东方红乐曲中,开启新的生活;在大海航行靠舵手中,完成紧张的工作任务。可以说,这嘹亮动听的广播喇叭声音,是我们枯燥乏味日常生活中的调味剂,陪伴着走过了当年的青春岁月。</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八九十年代,各类电子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入寻常百姓家,收录机、电视机,手机座机以及传呼机,大大方便了人们的通讯联络,丰富了休闲娱乐生活。但是,简便实用、传播面广的大喇叭,一直还是乡镇村庄主要的宣传工具。记得九十年代初,我们协助法院去执行一份土地合同。他们先到村办公室用大喇叭宣讲法律法规,我们这些民警则在村头待命。那位副院长正慷慨激昂地讲着,大喇叭里突然间变了腔调,个别村民与执法人员争吵,并抢夺去话筒,开始了反面鼓动。我们一听宣传阵地被抢占,迅速组织人马冲进村里,很快平息了事态。</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一九九六年初春,我来到仲山前挂职包村,更进一步体验到了大喇叭的重要性。它是村里的喉舌,也是干部的权威所在。只有村支书和村主任,才能够打开扩音机讲一讲。那位老主任特别擅长讲话,有时候能够一气讲半个多小时。从传达乡镇里的会议精神,到当前村里的农业生产和计划生育工作,包括他知道的家长里短、趣闻轶事,讲得绘声绘色,妙语连珠。分布在三条山峪里的兄弟爷们,还真就喜欢上了他这声,两天听不着喇叭里面吆喝,心里就感觉空落落的。而我在那里的三年多时间,还真是不适应,一次也没当过播音员。</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光阴似水,漫长又匆匆。季节的更替,给予了岁月不同色彩和声音。而且每一个年轮的回眸,都有它的故事与斑驳。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百姓的物质及精神生活,应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一部智能手机,承载着人们工作、生活和娱乐所需的多项功能,的确刷新了我们过往的许多观念。只要小小的手机在握,可谓是应有尽有。</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然而,当我再次听到广播喇叭声音,回忆其发展历程,仿佛就在昨天、好似眼前,内心里颇感温暖。虽然,这种陈旧的传播信息模式,总有一天会被淘汰岀局,但在我们这一辈人的脑海里,是抹不掉的亲切记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