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怒江大峡谷

冬晓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进入怒江,我的心情总被这怒江大峡谷的高山和江水牵扯着。站在怒江边小沙坝服务区内的一棵约30米高名叫“顶果树”的树下,看着太阳还在东山的那边努力的想撑开高天上厚重的云层,想展现她那万道朝霞映怒江的美景,但天不随愿,霞光终究没有穿破云层。虽然没有霞光普照,老天却也收住了云雨,让我们清晰的看见怒江两岸连绵的山峰和听见脚下怒江水那欢快流淌的声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怒江西岸的山脉叫高黎贡山,怒江东边的山叫碧罗雪山。这碧罗雪山应该是怒山山脉的一段,当地人和我们导游都用碧罗雪山代替了整个怒山山脉。怒山、怒江、怒族应该是一脉相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的怒江之行就从这小沙坝服务区开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沿着奔腾咆哮的怒江逆流而上,一路上怒江大峡谷美景一览无余,神秘的怒江依次揭开其少为我们这些谷外人认识的面纱。这次怒江之行给我最直观的感觉有三个:一是怒江大峡谷的峡谷,二是奔腾咆哮的江水,三是怒江美丽公路及绿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先说峡谷。峡谷这种地理环境对于我们重庆人来说并不稀罕,重庆的大山大水也是异常的美丽、精彩,但像怒江大峡谷这种峡谷更狭,山谷落差更大的峡谷我是第一次见到。我们经过的泸水、福贡、贡山三个县市一个比一个狭窄,峡谷到贡山县内后形成了著名的三江并流。三江并流就是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在地理空间上不足100公里范围内的三条大江从北向南并排流淌,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并流现象。而怒江与澜沧江距离最近的点还不足20公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怒江形成的大峡谷在我们旅游的三个县市境内只有300多公里,如果把上游和下游的峡谷都算上,怒江大峡谷长达700公里,已超过我国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和美国的科罗拉多峡谷,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峡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站在怒江边向四周瞭望,始终感觉自己是井底之蛙,始终看见的是高黎贡山和怒山相对夹持的怒江上空的“一线天”。这样的“一线天”景观几乎伴随了我们旅程的全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高黎贡山山脉和怒山山脉挨得太近,水量和落差巨大的怒江水长期对谷底河床做深切的“V”型冲刷,使怒江两岸没有或很少有“河漫滩平原”形成。且两大山脉对河谷的高差都在一千多米以上,在这样几百公里的峡谷中观天尽显“一线天”景观是非常自然的地理现象,却也是独一无二的现象。难怪我们的导游说进怒江的大客车我们坐的这种20几座的大客车就是最大的客车了,再大的车进来可能就会不转了,所以怒江旅游支持小众、高档、自驾式的旅游。在贡山县城我们的客车就没办法掉头,只能绕着单环线一圈一圈的来,虽然道路交通狭窄,整个县城也不见红绿灯,但车辆秩序井然,并没有拥堵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一直也在想,在我们中国的一个县城里一个交通红绿灯都没有的话贡山县可能算是独一份。我们虽然没有把整个县城转完,但主要的街道和应该热闹的街道上都没有红绿灯,我就主观的推断整个县城都没有红绿灯了。我的这个推断不一定正确,但在我内心里希望他也是没有红绿灯的唯一县城,这不是说愿他穷和落后,而是他顺应了自然的环境,非常的环保,又非常的遵守秩序,给我留下了良好的形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说江水。怒江江水带着雪山的清凉,一路从青藏高原上奔腾而来,穿过怒江大峡谷,从我国云南德宏州流入缅甸,怒江的名字在缅甸境内变为萨尔温江,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怒江江水湍急,用汹涌澎湃,用奔腾咆哮,甚至用翻腾滚流来形容也不为过,因为怒江是我见过的急流最多,险滩最多的大江。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是怒江里的滚石多,怒江狭窄,两岸山脉的滚石几乎都滚落入怒江中,造成江水堵塞而形成水文复杂的险滩;滚石除了多,并且还大,巨大的礁石兀立的矗立在江水中或江边,倒成了怒江上的风景,比如老虎跳景点,比如飞来石景点。飞来石景点的石头重达500吨,从怒山上滚落下来砸在一所学校的宿舍旁,惊天动地“轰”的一声,人没事,房子只受了一点小损失。当我们在飞来石景点游览完后都是心有余悸。就在我们的旅程中,在公路上也看见好几处滚石挡在路中,如果滚石砸中车子,那可不是闹着玩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是怒江江水落差大,在泸水、福贡、贡山三个县市我都用手机测了海拔,分别是700多米,1100多米和1500多米,按300公里长度计算,(1500-700)÷300=2.67(米/公里),也就是说我们旅行的这段怒江峡谷每一公里江水的落差就达到近3米,一层楼房的高度,这种落差造成了怒江江面几乎是奔腾的急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以前见过一个资料,说怒江是我国唯一一个没有建水电站的大河。但我沿途却看见江边多座水力发电站,这些电站都是用高山上丰富的流水势能建设的小型水电站,不是截断怒江修建的像长江三峡大坝、黄河刘家峡水电站和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这样大型的水电站。那为什么不在有如此丰沛水资源的怒江上修建水电站呢?答案是整个怒江大峡谷正处在地质断裂带上,经常发生地质变化,不适合修建拦江水电站。我当时看了这些资料也没觉得怎么的,这次到怒江大峡谷走了一趟,看见这湍急的江水,陡峭的山壁,遍布的滚石,真实的相信地质断裂带这种力量会让人在大自然面前感到非常的渺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说道路。我们沿着怒江逆流而上的公路和公路旁的小路叫“怒江美丽公路”和“绿道”。据导游说这路是疫情的这几年国家投巨资修建的,原来的公路像我们今天乘坐的这种客车是进不来的,只能是越野车可以进来,且经常发生堵塞,现在的公路虽然也不宽,双向双车道,有些路段还是高架和壁挂,但它一直是沿着怒江边行走的,怒江美丽的风景一直伴随着公路,况且公路旁漂亮的绿道也为我们观赏美景提供了方便,更何况这绿道本身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在观览老虎跳、伟人峰、怒江第一湾和丙中洛景点时都是在绿道上和绿道旁参观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怒江美丽公路,是国道G219线在云南境内的重要路段,又是大滇西旅游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起于贡山县丙中洛镇丙中洛观景台,途径贡山、福贡、泸水三县市17个村,止于泸水市六库镇小沙坝服务区,路线主线全长288.3公里。这新修的公路伴随着怒江蜿蜒延伸,尤如一条美丽的彩带在山水间飞舞,真的是一条美丽的公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绿道,起于泸水市六库镇小沙坝服务区,止于贡山县丙中洛镇丙中洛观景台,路线全长298.5公里。绿道应是作为怒江美丽公路的配套,根据怒江大峡谷的具体情况,专门为当地人出行方便修建的,因为不修绿道,怒江边许多地方就没办法走过去。绿道也将成为怒江峡谷地区安全人行道路不足的重要补充,成为本地学龄儿童上学路途中的安全通道,同时也是观赏风景,保护生态的智慧绿色通道。绿道上还可以开展骑行运动。看了绿道旁的介绍才知道绿道和美丽公路也就是我们旅行的这300多公里距离将穿越三个气候带,即六库至老姆登为“干热河谷气候”、老姆登至贡山是“高原暖温带”、贡山至丙中洛是“高原寒温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真是太神奇了,一日过三季,一山季不同。但我们并没有感受到这种气候带的变化,可能是因为现在是夏季,就是云南人说的雨季,没有雪,没有寒也就分不出什么气候了,就只有一季。据导游说怒江大峡谷最美季节是三、四月份的春季,峡谷内开满了五彩缤纷的鲜花,高山上复盖着皑皑白雪,清澈透亮的江水也不那么涌激,而是倒映着高天白云,青山雪峰和烂漫鲜花。我也想象着那长长的“一线天”和水中深深的“一线天”上下相对应,该是多么美妙的景致啊!而现在丰水期的江水是浑浊的江水,更多的是感受江水的力量和怒江的咆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怒江大峡谷位于我国云南省境内,是我国横断山脉最西边的一个山谷,高黎贡山是我国与缅甸共有,怒江就在高黎贡山和怒山之间从北而南穿过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贡山、福贡、泸水三个县市,就是我们旅游的这一段。我们旅游的怒江大峡谷只是云南的一段,并且只限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这一段,而不是整个的怒江大峡谷。我们旅游的景点逆流而上有:小沙坝服务区、维拉坝伟人峰、老虎跳、金满银滩、石月亮、怒江第一湾、雾里村、滇藏茶马古道、秋那桶。顺流而下有:石门关、重丁教堂、丙中洛观景台、老姆登教堂、老姆登村、皇冠山、知子罗村、江中松、飞来石、澡塘会等景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旅游的这段怒江大峡谷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生活着傈僳族、怒族、独龙族、藏族等10余个少数民族。小圆点是傈僳族的标配。弓弩、砍刀和达比亚(木琴)是怒族的标配,阿怒日美是怒族对怒江的称呼,日美就是江的意思,所以叫怒江。独龙族的标配是三条色。而藏族的标配则是经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导游给我们讲了一些峡谷内的趣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沙坝服务区是云南最美服务区,是美丽公路起点,服务区背后高黎贡山上的片麻口岸是中国联通缅甸的一个口岸,曾发生了片麻抗英和驼峰航线坠机事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怒江大峡谷内信基督教或天主教主要是那些传教士是从缅甸而来,在一片净土中传教,人们只好顶礼膜拜。在傈僳族有一个阔时节,相当于汉族的新年,每当冬樱花盛开的时候就是过年过阔时节的时候,但是各村寨冬樱花开的时间从十二月初到第二年一月初各不相同,不好统一,后来因为大家都信基督,就以十二月二十四日作为过阔时节的日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月亮说是一洞两国,反正石洞的那边就是缅甸,缅甸那边离石月亮不运的一片原始森林就是野人山。这野人山就是二战时我国远征军撤退回国时翻越的过的山,也是戴安澜将军骨灰回国之路。运征军的将士们在石月亮附近翻越高黎贡山,在福贡境内到达怒江边,看见江上的桥,感到无比的幸福,就把这座桥叫幸福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导游还给我们讲了怒江第一湾以前是关麻疯病人的地方。雾里村里的房子叫木楞房。秋那桶的桶在怒族语言里就是村的意思,秋那桶的房屋是怒族特色的木楞吊脚楼,一层养牲畜,二层住人,屋顶以石片覆盖。丙中洛在藏语中的意思是“藏族居住的地方”,在傈僳语中的意思是“世外桃源的地方”,现在干脆就解释为“人神共住的地方”。丙中洛最神奇的是三、四月各种花开,天上却只有蓝天而无白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怒江大峡谷的景点中,我比较喜欢的是丙中洛观景台观丙中洛和老姆登观景台观怒江大峡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丙中洛是贡山县的一个镇,在怒江大峡谷中以镇为建制的聚居区有如此之大的规模实属难得。怒江大峡谷在此段的江水转了几个湾,上有石门关,下有桃花岛和怒江第一湾,还真弯出了一个较缓的山坡和河漫滩的平原(河边的小坝子),也真是大自然的造化。丙中洛1600到1700多米的海拔也垫定了其舒适的天气。江水环绕,植被丰茂,视野开阔,舒适宜人,在怒江大峡谷中是绝无仅有的好地方。在丙中洛观景台可以观看丙中洛全貌,从右至左是桃花岛,跨过怒江是河漫滩,往坡上走是我们大客车穿城而过的公路,公路的远处能看见门石关,再往右往坡上走是一大片民居,民居背后最右的山是高黎贡山,如果在此翻过高黎贡山是我国的独龙江。看着丙中洛的仙景你会相信那优美的景色中真应该会有神仙,也应该会有雕梁画栋的天上宫阙。我非常遗憾的是此次旅游没有安排我们在丙中洛住上一晚,过一把当神仙的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姆登村外有一处观景台是观赏怒江大峡谷的绝佳之地,此地海拔1900米左右,而此段怒江河谷海拔只有800米左右,这是在俯瞰怒江大峡谷,怒江大峡谷典型的“V”型河道峡谷在此展览无余,非常的漂亮,非常的有气势。但非常遗憾的是头天晚上下了大雨,今天整天都有小雨和云雾,没能看到晴朗而清晰的大峡谷。只是这烟雨濛濛的怒江峡谷也别有一番风趣,更多了一份撩人的神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雨后也让我们有幸感受到了怒江大峡谷诡异的天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先感受到的是云雾。到白天,江面河谷的雾已开始漫漫升腾,在一轮一轮的山涧中袅袅的薄雾像轻纱一样飘舞,飘越山涧,使山涧濛濛,飘过山腰,使山腰濛濛,飘在山峰和山顶上云集,让山峰和山顶戴上了帽子,雾真就变成为了云。之后云便脱离山峰和山顶就会随风飘向远方,在远方又会像昨晚的雨一样洒向大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昨晚大雨后形成的云雾不仅遮挡了峡谷,同时也遮挡了我们应该远眺到的皇冠山的皇冠峰。大雨还使怒江的江水暴涨,我们第一天看到的金满银滩今天已经变成水满银滩了。老虎跳和澡塘会已不见了踪影。滚石已多次出现在了美丽的公路上……导游说怒江大峡谷是十里不同天,一天过四季,下雨成冬天,说变天就变天。虽然我们没有导游说的那么绝对的感觉,但雨后穿长袖线衣还是非常适服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怒江大峡谷天气的变化多端主要应该是受印度洋季风的变化带来的雨水增多,使峡谷内的天气有点变幻莫测,加上地质脆弱,容易引发地质灾害,更加剧了怒江大峡谷的神秘。我们这次旅游有两个晴天一个雨天也算是有幸的见识了这变化多端的天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怒江大峡谷旅游我的最大收获是“我的地理大发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几年前到新疆南疆的喀什至塔什库尔干一线走了一趟后,给我留下了一个问题,就是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脉的起始点在什么地方,我一直没搞清楚。作为喜马拉雅山脉隆起后的另一端横断山脉也提起了我的兴趣,特别想有机会到横断山脉最深处的怒江大峡谷走一趟,并幻想着在丙中洛能看到神奇的三江并流。虽然我们到了三江并流区域,但三江并流并没有看到。我在看新买的一本地图时,突然有了新发现:喀什附近的帕米尔高原像一个结子。我赶快查百度,一个“山结”的概念出现了,帕米尔“山结”一下子解开了我多年的疑问。难怪帕米尔高原又叫“万山之祖”,我原来没搞清楚的山脉起始点都在帕米尔高原“山结”上。从这个“山结”发出的山脉主要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喀拉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脉、苏莱曼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吉萨尔山。这七条山脉在帕米尔高原的山峰分别是:列宁峰7134米、公格尔山7649米、乔戈里峰8611米、南伽峰8125米、蒂里奇米尔峰7690米、马克思峰6726米、索莫尼峰7495米。我把帕米尔“山结”正式叫做“帕米尔高原山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猛烈碰撞,青藏高原剧烈抬升,并向东西两端释放压力。在西端形成“帕米尔高原山结”。在东端遭到扬子板块的顽强抵抗,短兵相接之处,大地互相挤压、紧缩,形成大规模的褶皱与断裂的横断山脉,使这里成为世界上挤压最紧、压缩最窄的复合造山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横断山脉主要集中了七脉六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脉是指:伯舒拉岭-高黎贡山,他念他翁山-怒山,芒康山-云岭,沙鲁里山,大雪山,邛崃山,岷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江是指:怒江-萨尔温江,澜沧江-湄公河,金沙江-长江,雅砻江-金沙江-长江,大渡河-岷江-长江,岷江-长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还没有把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独龙江-恩梅开江-伊洛瓦底江算在里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看着地图想:喜马拉雅山脉西端的帕米尔高原是“山结”,那东端的横断山脉是什么呢?应该给它安一个什么名字才恰当呢?看着横断山脉的山水收束得那么紧,挺象蚊帐钩收束蚊帐的样子,一个“山束”的词映入脑海,横断山脉“山束”也很形象,我就正式的叫它为“横断山脉山束”了。这就是我的“地理大发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结”、“山束”,一西一东,群山汇聚,天下无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于重庆南坪、渝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谢谢你的到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