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赖支队——晋中人民的子弟兵。

太行人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转发。</p> 秦赖支队——晋中人民的子弟兵<h3>1937年11月,在和顺县石拐镇成立了太行山区第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武装,名为冀豫晋抗日义勇军第一纵队,对外称秦赖支队,这是一支由晋中工人、农民组成的武装。在抗日战争的疾风暴雨中,这支部队转战在太行山区,配合八路军主力打鬼子、除汉奸,建立了不朽功勋。</h3></br> 秦赖支队司令部旧址<h3><strong>部队诞生在太行山巅</strong></h3></br><h3>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东渡黄河,首登太行就来到和顺县。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秦基伟只身赴山西抗日前线,来到和顺太行山区,开展根据地工作。他以游击教官的身份,宣传抗日,宣传党的主张,很快团结了一大批进步青年,各地的抗日运动风起云涌。11月11日,八路军总部在石拐镇召开重要会议,奠定华北抗日之基石。11月27日,秦赖支队在翟家庄组建成立,秦基伟任司令员,赖际发任政委。这支队伍以太谷县人民武装自卫队、榆次晋华纱厂工人自卫队、正太铁路工人自卫队及阳泉煤矿工人游击队为基础,吸收当地抗日青年参加,活动在正太铁路以南,同蒲铁路以东和平辽公路沿线地区,开展和建立根据地工作,司令部常驻和顺翟家庄、会里等村。在翟家庄村,老房东把给孩子结婚用的洞房腾出来,作秦赖支队指挥部,新娘自愿回娘家一住就是好几年。在会里村,村民选择该村最可靠的李姓人家作秦赖支队指挥部,保证秦赖支队的正常运转和作战所需。至1938年春,部队改编为独立支队,发展到5000人左右。</h3></br><h3><strong>秦赖支队驰骋疆场</strong></h3></br><h3>1937年12月22日,驻守正太铁路沿线的日军第二十师团,集中兵力,以分进合击、远距离奔袭的战术,分六路向根据地进犯,企图围歼八路军主力,控制正太线南侧地区。为粉碎日军的企图,秦基伟司令员根据总部命令,周密部署,采取内线打击、外线打援、内外夹击的战术,抄袭日军的侧背,配合八路军主力在马坊、南军城一带发起战斗,粉碎“六路围攻”。这是创建根据地以来,支队参加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斗,使部队经受了锻炼。</h3></br><h3>1938年春,日军发动第一次“九路围攻”,以一○八师团为主力,纠集3万余兵力,分九路向晋东南根据地发动更大规模的围攻,企图将八路军主力消灭在辽县、榆社、武乡地区,全区军民迅速展开反围攻作战。秦赖支队在会里村召开了作战会议,秦基伟司令员具体部署了战斗任务,进行了充分的思想发动。4月11日,日军沿漳河东犯,秦基伟司令员带领队员配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战士在敌必经之地石南坪设伏,给敌以迎头痛击,经一夜激战,毙伤日军百余名,打死日军战马23匹,日军一部被歼,为粉碎日军“九路围攻”奠定了基础。同年12月16日,日伪军2000余人向昔阳县皋落地区“扫荡”,秦赖支队根据一二九师命令进行阻截,至21日,与日伪激战多次,毙敌40余人。</h3></br><h3>1939年1月,日军华北方面军提出所谓的“治安肃正”计划,采用“分散配置、分区扫荡、灵活进剿”的“牛刀子战术”,对晋冀豫区发动连续性的“扫荡”,企图占据太行屋脊北部战略要地,策应其对冀南根据地的“扫荡”。23日,日军侵占了和顺县城,继续南犯进攻。此时,秦赖支队奉命截击迟滞敌人的进攻,先后在和顺县至辽县公路沿途设伏,阻击敌人进攻,英勇作战,共歼敌百余人。31日,日军占据辽县县城后,秦赖支队避敌锋芒,活动在平辽公路沿线,切断日军与外围的联络及运输线。同日晚,日军被迫退至和顺县城。和、辽反“扫荡”战斗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秦赖支队配合八路军进行的第一次反“扫荡”作战,并取得了胜利,大大鼓舞了和、辽两地军民的抗战勇气与信心。</h3></br><h3>1940年8月,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其间,秦赖支队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破袭正太路,向突击队员讲述破袭要领,部署部分队员同当地群众组成破击队、运输队、担架队等,做好后勤服务。20日,跟随八路军主力部队到阳泉至赛鱼段进行破路基、烧枕木、掀铁轨、转运战利品,使整个正太铁路陷入瘫痪。秦赖支队一面配合八路军主力英勇作战,保护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面积极开展拔据点锄汉奸活动,一次,秦基伟司令一声令下,晋中十几个县一起行动,一夜之间,杀死上百个汉奸,吓得汉奸嗷嗷叫,使秦赖支队声名大振。秦赖支队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h3></br><h3><strong>秦赖支队走出大山</strong></h3></br><h3>抗战期间,部队驰骋晋东、转战冀西,奋勇抗敌,屡建奇功,为太行根据地的开辟、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这一支由秦基伟、赖际发拉起来的抗日武装,番号几经变更。在向守志担任这支队伍的副司令后,改称“秦向支队”。1945年10月,秦向支队被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 称为第十八旅。1949年2月,第十八旅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第三十六师,部分编入第九纵队,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空降兵第十五军的前身。打临城,克沁阳,攻郑州,决战淮海、进军江南,挥师川贵,转战万里,屡立奇功。晋中走出去的子弟兵,随着大部队,进入解放全中国的行列之中。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主动请缨赴朝作战,鏖战上甘岭,打出了国威军威,铸就军魂国魂。这支英雄部队,为人民共和国的创建,为保卫祖国和平安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h3></br><h3>2015年9月,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和顺县在会里村当年秦赖支队司令部旧址建成了秦赖支队纪念馆,形象地展现了这支英雄部队的发展历史。</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06b1UR_UINY0ORXkxrSm0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