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四)憩桥贝家清朝两将军的历史故事

陈(海拔)

<p class="ql-block">我是谁?</p><p class="ql-block">我的祖先是谁?</p><p class="ql-block">我的宗亲有谁?</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我不能不知道</p> <p class="ql-block">一、憩桥村。</p><p class="ql-block">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贵驷街道憩桥村,是个靠近海边的平原水乡千年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一水穿村”,300米的“港桥港河”,是中国大运河浙东段甬江支流中大河的分支,从东向西穿过憩桥村。“通江达海”,小小河港,却是一头连着宁波市的甬江,直通中国大运河,一头连着镇海的出海口,接入东海。贝家清朝两将军都曾在光绪年间,出资资助中大河的疏浚。</p> <p class="ql-block">憩桥村以村里的千年小桥一一憩桥桥而命名。</p> <p class="ql-block">二、好义堂。</p><p class="ql-block">憩桥村里的贝家总祠堂一一“好义堂”,现有:大堂,照壁,东、西厢房,辅助用房。2012年贝家宗亲集资重修。</p> <p class="ql-block">大堂里摆设着香案和拜垫,供奉着贝家先祖的牌位。</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憩桥村西侧元房地段的贝氏宗祠“好义堂”。2012年曾经由族人集资重修,从“好义堂”的大堂布置的慈孝碑上我们可以看到熟悉的贝老及其四个子女的名字。</p><p class="ql-block">好义堂的大堂门口,门柱上有对联:继先祖伟业发扬光大,承儿女才智奋进图强。门额上的匾额为:上款:壬春桂月吉立,好义堂,下款:里人集资重修。好义堂大堂上首,是供设先祖牌位的神龛,下面设有香案台、后人祭拜的拜垫。日常管理宗祠的一位叫运明的宗亲,热情的接待了我们,简单的说了下贝家宗祠的事情。好义堂的大堂还陈列着贝公时璋的相片,并且设有没有署名,但是对仗工整、简炼精当的一副对联:“两朝院士科界称泰斗,星座命名环球享美誉。一代名流。”</p> <p class="ql-block">三、景文堂。</p><p class="ql-block">“矸桥港河”北侧道路旁,贝家“将军第”东边相邻的贝家支祠堂一一景文堂,已经列入“文保点”,地方挺大,说是有占地面积300多个平方米。大门门楼为进去的头一进,两侧有厢房,均为两层房屋,房屋建筑精致,石质廊柱,雕花石窗等,两扇青石镂空石窗,在缠花中雕琢出一个“福”字,非常精致。走进去后是一个石板铺地的大院子,据说原来建有戏台。贝氏宗祠门口墙上,挂有文保点铜质匾牌,标明名称是:贝氏宗祠,旁边的一块门牌有字“桥后17号”。在贝氏宗祠里曾经兴办过村里的小学堂“进修学堂”,贝时璋老人90多年以后回忆说:1911年春,他就是在这里开始上学“启蒙”的,他的启蒙老师是刘楚臣。</p> <p class="ql-block">贝家老人回忆说起过,他小时候去憩桥贝家祠堂“景文堂”玩,宗祠大门口,一件钦赐的写有宗祠的堂号“景文堂”白底黑字的匾额挂在大门上面中间,在它的右侧一块也是钦赐的匾额写的是“功深利济”四个黑底金字,两块匾额大小差不多。大门两侧有一对钦赐的体型硕大的青石狮子,在它们的后面,是一对大尺寸的红石石鼓。由于小时候玩过的,记忆较深。关心它们有没有保存下来。</p> <p class="ql-block">祠堂里的东西原厢房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祠堂里的明堂(天井),原来搭有戏台。</p> <p class="ql-block">三、将军第。</p><p class="ql-block">贝三房的府第名为“将军第”,建于清同光年间,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坐落在憩桥村中部的后桥地段,“矸桥港”河北岸,占地面积16多亩。贝三房府第的规模和气势均超过贝元房府第等三兄弟的房屋。“将军第”整体坐北朝南,中轴式布置,前后三进加东西厢房,外加;东西侧的两个内有池塘水景的花果园和一座桂花树丛遮掩下的办公议事二层小院落。建筑格局规整,布局合理,青砖合围外墙,二层为主的木结构房屋,传统的灰色小瓦片房顶雕梁画栋、檐牙高啄。料好工细,雕梁画栋,木雕、砖雕、石雕各显风采,配套精细木料木工的宁式系列家具用品,装饰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格调。公共用房(迎客厅、议事厅、祭祀厅、和过道)采用精细水磨青砖墙壁,公共用房和院子天井均以大青石板铺地,并且镶嵌有雕花石板。住宅房间的结构件和墙壁、地板为木质地板,是宁波清代中晚期典型的传统官宅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将军第”的第2道门楼,高悬匾牌。</p> <p class="ql-block">现在辟有“将军第史迹陈列室”,供人参观、凭吊。忠本堂门额上的匾额文字为:上款:光绪十年,朝端柱石,下款:游击将军,边云龙,董秋贵。室内上首的上方悬挂着,落款为清廷监察“御史钟德祥”的“忠本堂”匾额。下面平并排的是贝锦泉、贝珊泉两位身着将军服饰的彩色画像。忠本堂还有陈列着,船政大臣沈葆桢的亲笔题联:“铁生将军如米攻,海域靖静万民颂”,横匾‘环海镜清’。意思是说贝珊泉的功绩对于老百姓来说就像粮食一样重要,因而深受百姓称颂。陈列室的主办人贝金鳌说,他的先高祖贝珊泉,字铁生,从小以海为友,后来追随兄长贝锦泉追剿海盗、参加福建海军。这副对联是当年沈葆帧因为贝珊泉战功卓著而亲自题写的,并刻成金匾三块,其中一块悬挂在贝珊泉管驾的“超武”兵舰上。在忠本堂原来的二楼天花板下,曾经挂着一个大箱子,箱子的底色为朱红,箱面上雕刻着盘龙、镶嵌着金花。大箱子里面存放着贝珊泉将军的银甲官袍和有一个精制的小房子——诰命箱,那里面存放着贝家的十几道皇帝的圣旨。圣旨金串玉轴,长约2米多点,宽约0.25米,圣旨上竖写有满文和汉文,盖有皇帝玉玺,非常精致漂亮。可惜,毁于文革时的一把火。</p> <p class="ql-block">“忠本堂”里面悬挂着,清“建威”将军贝锦泉、清“振威”将军贝珊泉兄弟俩的画像。</p><p class="ql-block">现在的“将军第史迹陈列室”,简而不繁、受众多赞。这里有,贝珊泉在清剿海盗与中法战争镇海之役时的功绩简介。有,提督军门颁发的,镇?口海防击退法船叠获胜仗的“功牌”。有,左宗棠的彩色画像及记载:“左宗棠于光绪某年阴历八月巡视海防途中,在贝珊泉桂花厅下榻一宵。时正值日桂花盛开,左公眼观桂花,鼻闻醉人香味,不禁口中念念有词,贝公命下人文房四宝侍候,(左公)挥毫题写“不可一日无此轩,万事退作一步厢”的趣事。还有、还有、、、、、</p> <p class="ql-block">“将军第”里的桂花厅,昔日的小会议厅。</p> <p class="ql-block">悬挂着的镇海区文保点铜牌。</p> <p class="ql-block">贝锦泉四兄弟的父亲一一贝公元畦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四、总戎第。</p><p class="ql-block">贝家“总戊第”,2023年时的残破景象。(一)</p> <p class="ql-block">(二)岁月流逝,沧海桑田</p> <p class="ql-block">五、性德堂。</p><p class="ql-block">.憩桥村,贝氏“性德堂”。</p> <p class="ql-block">六、贝时璋故居。</p><p class="ql-block">憩桥村贝家的杰出人物,贝时璋的故居。贝时璋故居一一坐北朝南,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原由正房、东西厢房组成,现存正房、西厢房,正房:面阔五间两层,进深六柱六棕前廊,廊道两侧为边门,东窗为石窗,楼上弧形天花封板。厢房:西厢房面阔两间单层,进深四柱四棕前廊,木质栅栏门,北山墙施边门。</p> <p class="ql-block">“百岁亭”,贝时璋百岁诞辰时,乡亲们建的纪念石质凉亭。位置在贝时璋故居的南面。</p> <p class="ql-block">七、广而告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八、选择加微信号。</p> <p class="ql-block">谢谢观赏,期待相聚续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