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乡村社会阶层分化现状及影响

周光辉

<h5>(遇见新宁-阿冰拍摄)</h5> <br> 改革开放以后,农民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变化,政治意识、法制观念、生活态度等方面,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与时俱进。但我们在看到积极进步一面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广大乡村在发展进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乡村政治建设、道德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滞后,造成乡村社会呈现出衰落的一面。<br> 乡村社会的阶层分化是造成乡村衰落的主要根源,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乡村成员逐步告别曾经社会地位基本平等的村民身份,而逐步分化为村民、农民工、个体经商户、企业主等多种职业成分,形成经济收入、价值取向及政治态度不同的阶层,从而使乡村社会的人文环境、利益格局及价值观念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农村社会矛盾呈现出多元化的复杂局面。新时期乡村社会呈现出的诸多问题,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应作为乡村治理的重点进行缓和或化解。<br> 乡村社会的阶层分化,村民身份地位的蜕变,村民收入差异的悬殊,村民的心理落差致使其对社会现实扭曲的认知,尤其是乡村传统道德观念的嬗变,是导致乡村社会的衰落的主要因素。乡村衰落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乡村社会老龄化现象的日益突出。在欠发达乡村地区,乡村青壮年村民几乎全部外出务工经商,以前是留守老人带孙辈或留守妇女带子女在村,近几年已经出现农村青年夫妇男主人外出打工,妻子一般在城镇购房或租房带子女就读,乡村里连小孩子都少见了。留守乡村的基本上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村子里常年显得冷清,只有等到逢年过节家人团聚时才有些生气。乡村缺少青壮年劳力,缺少年轻人的活力,村子里随处可见老年人成堆,乡村社会显得暮气沉沉。二是农村单身汉现象有增无减。乡村女青年外出务工,要么长期滞留在城镇生活,要么选择外嫁到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不愿意再回到落后偏远的家乡。个人条件一般,加之家庭条件较差的乡村男青年很难找到对象。以桃花村为例,35岁至50岁的未婚单身汉有50来个,马头桥镇红星村这一年龄段的单身汉有近100人。乡村单身汉的增多,是造成乡村社会酗酒、赌博、斗殴现象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是乡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如果这些单身汉单身到底,到六十岁以后就要纳入“五保户”对象,势必增加乡村社会保障的压力。三是农村精英人才的严重流失。有知识,有能力的乡村精英人才基本上已经外出,而且绝大多数不再愿意回村。已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乡村人才一般都不愿意回乡发展,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村里在外发展较为成功的人士除了重要传统节日回乡探望省亲,平时跟村干部或同学亲友保持一定的交往外,因受乡村传统习俗“做好不得好”的影响,对投资村里的公益事业大多都持谨慎的态度。乡村最优秀的人才一般不选择回乡担任村干部,这不仅是村干部这一职位缺乏吸引力,更其主要的是对乡村发展环境以及对农业农村发展前景的信心不足。不少在农村发展种植和养殖的投资者,由于产业效益低,市场风险高,土地权属纠纷等原因,弄得家财散尽,甚至血本无归。四是乡村文化的败落。乡村文化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加之乡村各类文化人才的流失,乡村的文化体育活动单调乏味,难以激发起村民对健康文化生活的兴趣追求。村里人每天闲暇时,老年人除了看看电视、女人们除了跳跳广场舞,大多数人基本上就在牌桌上打发日子。在乡村里最显眼的就是随处可见三五成堆聚在一起,不是打麻将,就是打纸牌。村图书室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主要是因为图书配备并不切合村民实际,很少有受农民欢迎的书籍。村里没有比较专业的图书管理员,对村民阅读缺乏引导。乡村没有阅读的氛围,村民没有养成阅读习惯。乡村里读书的知识分子走了,离退休干部和教师也大多告别了村庄,村子里有文化的人越来越少,能吹拉弹唱的人越来越少,一些非物质文化的传统技艺也在不断的消亡,村民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打渔鼓、板凳戏等曲艺形式遁迹无形。尤其是乡村传统节日的文体活动,政府以存在安全隐患为由强行压制。以桃花村为例,过去最热闹的节日是端午节,村民最期盼的也是端午节看龙舟比赛,但最近几年政府强令禁止,为此每年都引发矛盾冲突。四是乡村伦理道德的滑坡。因乡村社会阶层分化,家庭经济收入差异、社会环境与社会风气影响等因素,造成村民身份、地位的变化,导致部分村民心理失衡。政策性利益分配的差异,社会不公现象的频发,灾祸、贫穷、残疾、弱势等因素招致的歧视、欺凌现象,造成乡村社会文明进程的困境。加之乡风文明建设措施乏力,重形式轻内容,方式方法死板僵化,造成乡村社会良好的道德伦理观念及淳朴厚道的民风习俗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睦邻友好、守望相助等传统美德在消退,孝悌仁爱、忠信礼义等家庭伦理在衰落,造成乡村社会世风日下。一些村的村支部书记任期长达一二十年,不少惠民政策性补贴落到本不符合条件的近亲户头上,这种优亲厚友的现象在乡村普遍存在并难以遏制,引发起村民的不满情绪。一些村民的炫富表现致使少数村民滋生仇富心理,政策性利益分配不公导致的村民产生仇官心态,村民身份地位变化造成的等级分化以致村民自私自利观念的愈发强烈,少数村民受侮辱欺凌求告无门而引起的心理扭曲,以及极少数村民对现实不满而表现出的无理取闹、刁蛮耍泼,甚至铤而走险走极端的现象时有发生。不时见诸报端的乡村“灭门掺案”,令人触目惊心。乡村社会阶层分化引发的一系列严重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造成乡村社会的撕裂现象,足以引起应有的重视,并寻求有效解决的途径。<br> 过去乡村社会中村民的平等身份被打破之后,乡村社会阶层分化的现实现状已经难以逆转。破解乡村社会阶层分化造成的矛盾和问题,仅依靠行政手段是很不够的。任何行政措施都难以触及到乡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难以应对层出不穷纷繁复杂的乡村社会矛盾。乡村社会的问题最靠谱的解决办法,还得依靠乡村自身的力量去化解。只有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健全相应的自治组织,让村民自己去处理自己身边的事,只有这样才能既做到便捷快速,又做到十分了解实际情况,找准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关键环节。乡村社会重大而尖锐的矛盾和问题,往往都是由一些小纠纷长期积累而一直得不到妥善处理,由小怨积成大怨,由小事酿成大事。桃花村以前因移民遗留问题,是信访大村。同时,又因为家族宗族等矛盾问题,村里打架斗殴现象屡禁不止,治安刑事案件不断。这几年,通过建立村民自治组织,成立矛盾纠纷劝导队,及时处理化解村内的矛盾纠纷,已经连续五年做到了“零信访、零上访、零刑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