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村支部书记的尴尬与困惑

周光辉

<h5>(遇见新宁-阿冰拍摄)</h5> <br> 2021年的村级组织换届,一大批年轻的村支部书记走马上任。这一次的村级换届,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村干部的年轻化和知识化。特别是村支部书记的人选,经过县级11个部门的联审,最后经过县委常委会议研究通过。这些或踌躇满志,或心怀忐忑的年轻村支书,一路过关斩将,以崭新的面孔出现在广大村民面前。但经过两年多来的实践检验,这些年轻的村支部书记,经历了磨砺与挫折,体验了酸甜与苦辣,有所收获,也面临不少的尴尬与困惑。<br> 一是感觉自己赤脚上阵,有单打独斗的味道。这一次的村级换届,基本上是“一刀切”地实行村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加之党员身份、年龄界限的“一刀切”,绝大部分的老村支部书记退了下去,其他的村干部也因为年龄等多种原因没有留任,不少村出现了“全堂换血”的状况。一批年轻的村支部书记和村支两委成员突然冒了出来,而且相当一部分人选从来没有过村干部的经历。新任的村支部书记大多是两类人:一是退伍军人,二是常年在外务工,经过做工作回乡任职的。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具有党员身份,大多是高中以上学历。但对村情不了解,对村干部的工作性质与职能不熟悉。不像老支书,村里的家底全装在自己的心里。一个村百多户人家、二三千人口,对每家每户的情况了如指掌。而新任的村书记既不认识全村大部分人,村里大多数人也不认识他。对村情不了解,山河田土等自然资源状况,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状况,宗亲邻里等人际关系状况,村里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等,可以说心中无数,要全面掌握这些情况,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刚开始开展工作时,一头雾水,摸不清头绪,感到无从着手。也存在有信心满满,胸怀一腔热情,认为抓好一个村里的工作并不难,但一旦正式接触到实际工作后,突然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村里的事情千头万绪,矛盾纠纷层出不穷,一天到晚大事小事应接不暇。尤其是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动不动就找书记,新任书记对这些东家长西家短的恩恩怨怨不了解,处理起来就十分棘手。不像老书记对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早就一清二楚,可以快刀斩乱麻地进行处理。这还只是一个方面,从村里的发展而言,新任书记更感到茫然了。这两年,从笔者所接触到的新任村支书,感到他们普遍存在“三缺”:一是缺思路,对村里发展定位看不准,发展目标定不下,发展思路理不清,发展方向不明朗;二是缺抓手,面对村里的薄弱环节,想改变现状,但找不到突破口,感到无从着手;三是缺定力,遇到接连不断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面对上级的责难以及村民的不满,感到难以解决或解决不了,逐渐心灰意冷。除了这“三缺”,还有相当一部分新任村支部书记,缺乏组织能力和凝聚力,或者是对团结村支两委成员感到有心无力。由于“一肩挑”,权力集中在村支书一人身上,加之新任书记普遍年轻,其他村支两委成员缺少进步的空间,看不到自己的希望和出路。目前,大多数村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财政安排的村级运转经费捉襟见肘,村支书难以建立对其他班子成员的激励机制。同时,村支书对其他村支两委成员缺乏约束力,对其工作的消极或被动很无奈。再就是,村干部工资待遇低,村里的工作虚的多实的少,村干部普遍缺乏获得感和成就感。这种种状况,致使不少村支两委成员滋生出自己是在为村支书打工的观念,工作主动性大打折扣,村支书常常感到自己是在单打独斗。这种局面越来越普遍,足以引起应有的重视。<br> 二是感到自己是最小的村官,但承担着无限的责任。一次,笔者与一位村支部书记聊天。他笑着说,我一个小小的村支书,现在的头衔可多了。除了名正言顺的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还是村民兵连连长,此外还是村里的河长、田长、山长、路长、网络长,这还不包括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村各类协会挂名的头衔。这么多“长”,并不是闹着玩的。每一个“长”,意味着要承担一份风险和责任。<br> “河长”要承担的主要责任是河道环保、管护及安全防溺水。这几年的防溺水防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入夏以后,除了学校教师们分班轮流值守,去河边,山塘,水库巡查,村干部们也是责任到河段与山塘水库。尤其是暑假期间,必须每天有巡查视频上传。“田长”的主要责任是守住耕地红线,如果出现耕地抛荒、侵占基本农田、未完成双季稻种植任务等,就会被追责。“山长”的主要责任是守住生态红线,重点是森林防火。村支部书记的手机与县森林防火指挥部进行了联网,通过卫星监控,只要一发现村域范围内哪里冒烟,村干部或护林员必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勘查。“路长”的主要责任是辖区内公路的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及路域环境整治等,重点要配合交警、路政部门落实整治公路顽瘴痼疾的责任,规定村支部书记每个月要查处多少起骑摩托不戴头盔的违章现象,并上传视频资料。“网络长”目前的主要责任是下载各类APP,防电诈、智慧乡村等APP应用,每个村必须要完成90%以上的下载任务。村支部书记每天要花不少时间应付手机上的各类APP信息,按时上传各种影像视频资料。稍有疏忽差池,就有可能影响到村里的考核排名。<br> 村支部书记要承担的风险和责任还远不止这些,自乡镇“七站八所”撤并以后,县级职能部门相关的行政职责一股脑直接下放到村里。而且都需要建台账,上报各类表格数据。信访维稳、卫生防疫、防洪抢险、抗旱救灾、禁赌禁毒、安全生产等等,不一而足。所有的工作,村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动辄追责,村支部书记责任累身,以致身心俱疲,难以支撑。<br>三是干糊口的行当,做赔钱的主子。现在的村干部,大多都是80年代以后出生的,正值青壮年时期。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正处在“急水滩”上,上有老下有小,都是家里的顶梁柱。目前,在湘西南地区,村支部书记的月工资一般不足3000元,其他村干部月薪都在2000元以内。这样的工资待遇,连管好自己都很困难,更谈不上去养家糊口了。现在的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的村支部书记,基本上处于脱产状态。干部还有双休日,村支部书记没有节假日,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而今当村支部书记,如果没有厚实的家庭经济背景,没有其他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要维持好正常的家庭生活是很艰难的。笔者所接触的村支部书记,普遍都感到现在的村干部不好当,不仅工作压力大,而且生活压力也很大。村里的工作很难搞,群众有怨言,上级不满意。自己忙得顾不了家,家人不理解,经常是多头受气。感觉自己干部不像干部,做干部的事,但没有端上干部吃穿不愁的饭碗;农民不像农民,自己本就是农民,但自家的田土还得要花钱请人耕种。想做点补贴家用的生意,又没有时间和精力。一位省级示范村的老村支部书记跟笔者说,他当了二十多年的村支部书记,把自己一家人当穷了。换届退下来以后,已经60多岁的他重操就业,做起了脐橙生意,每年轻轻松松赚30多万元。他说他不后悔,他虽然把自己当穷了,但带领全村发展脐橙产业,把全村人带富了。<br> 据笔者了解,现在的村支部书记觉得自己多累一点没有关系,收入少一点也没有怨言,但感到压力和委屈的是,现在要自己贴钱赔钱的事情越来越多,村干部已经到了承受不了的地步。<br> 村干部每年都要承担收取农合医保金的任务,农合医保金每年都在涨,收缴的难度越来越大,而且规定在每年元月底,收缴到位要达到90%以上,村里脱贫户的收缴率必须达到百分之百。少数脱贫户知晓这一硬性规定,便一拖再拖,扛着不交。到截止日期,乡镇便强行要求村干部垫资缴纳。据笔者了解,就农合医保金收取,大部分的村支部书记和村干部每年替农户垫缴的钱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这还只是其中的一项,还有耕地占用税的收取,农村养老保险的收取,村里无人问津需要垫资建设的小项目等等。<br> 这还是明着需要贴钱的事项,还有暗里需要赔钱的活,村支部书记是有苦难言。村干部是不存在出差的,因为上级的制度设计是“村里办事不出乡”,但现实是乡镇办不了村里的事,村里办事需进城。项目的申报、评审、报账等必须要到县一级职能部门去办理。现在所谓的“一次性办理”,还有糊弄人的“最多跑一次”,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存在的。一个事项不跑3到5趟,根本办不下来。村干部是不允许报车旅费的,到县城办事的开销,要么自己贴钱,要么就是弄虚作假报账。况且,进城办事还不只是车旅费的事,现在进职能部门办事,没有一些表示是很难办成事的。这一潜规则,大家都心领神会,只是采取的方式更加灵活多变。再就是各级各部门接连不断到村里的检查,督查,验收等,到了饭点不吃一顿饭说不过去。可村里的接待,上级的制度规定是“零接待”,不允许有接待开支。于是,这种正常的工作接待,不是村支部书记赔钱招待,就是要弄虚作假报账。更何况有些检查验收需要在全县进行排名,村里要想不是排名靠后,检查背后的文章还得想方设法去做。<br> 村支部书记与村干部面对的这种尴尬与困惑,随着村级组织行政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已经有愈演愈烈之势。给村支部书记及村干部松绑,是村级治理必须重视的课题。<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