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宣传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及家庭教育相关政策,推广交流家庭教育经验,帮助家长、学校、教师掌握科学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2023年,教育部关工委联合中国教育电视台、首都师范大学继续推出“立德树人与家校社协同育人”家庭教育公开课。本节目自2020年以来已举办3年,累计收视超1亿人次,受到广大教师和家长的热烈欢迎。本季节目共11期,邀请了23位家庭教育领域知名专家教授为家长们答疑解惑。</p><p class="ql-block"> 8月12日第六讲“家长学校是协同育人好帮手”,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范海星和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东副教授进行了交流。</p> <p class="ql-block"> 柴屯小学积极宣传,组织全体家长学习观看了本次课程。</p> <p class="ql-block"> 首先,家长要具备哪些协同育人能力?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家长要具备家庭教育能力和参与学校教育能力。家庭教育能力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养育子女的知识、观念和技能。参与学校教育能力是指当孩子上学后,参与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即具备育人氛围与学校一致的能力、与学校沟通的能力、参与学校倡导各类育人活动的能力、指导孩子学习或发展的能力、为学校提供志愿服务的能力、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的能力以及知晓孩子成长规律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其次,如何积极营造家长育人氛围?在家校社协同育人过程中,要积极营造家长协同育人氛围。一是构建家校协同的教育生态,教育部门、关工委、妇联等部门做好政策制定及宣传。二是推进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的制度化,明确家长学校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师资队伍稳定性,并加强专业能力培训。三是构建良好家校关系,做到沟通的双向性。</p> <p class="ql-block"> 最后,提供参与学校教育的机会。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即分享孩子在学校的信息、分享学校的制度或规则、分享传播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校应充分依托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助力家校社协同育人,即教师依托感知交互、仿真实验等,打造生动、形象的高效课堂。</p> <p class="ql-block"> 通过家校共同的努力,小苗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