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笔记本

巴人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地道的农民,他不识字,更不会写字,何来笔记本!其实他曾经是有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那是1974年,父亲带领全大队开展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平田整地,兴修水利。他被评为劳动模范,参加完表彰大会,带回了的他一生中唯一的纪念品——一个精美的笔记本。</p><p class="ql-block"> 父亲生在旧社会,没有上过学,但他天资聪颖,勤劳正直,自解放初就开始担任大队干部长达30多年。他完全是凭借自己的热情、无私、执着赢得了社员群众的尊敬和组织的信任。</p><p class="ql-block"> 这个笔记本不到32开,外面套着一个印花塑胶套皮。尽管经历了岁月的洗礼,纸张已经泛黄,但我依然能感受到父亲当年的辛勤劳动和荣誉。</p><p class="ql-block"> 翻开扉页,上面印着"【镇巴县劳动模范代表大会纪念】,中共镇巴县委、县革委会。一九七四年十一"。后来想,那时能评上县级劳模是多么不易,奖励除了一张奖状,恐怕没有比这更重的奖品了。 </p><p class="ql-block"> 父亲为人严肃、不苟言笑,小时和他交流极少,我们更多的是通过眼神和心灵上的沟通,他总是以身作则,胜于言传。由于父亲自已一生没有文化的经历,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他对文化知识的崇尚深入骨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当时我正上小学,那时带格子的制式作业本几乎没有。大多是自已到供销社买一整张有光纸,手工裁小,再用线绳装订,正反两面书写是普遍现象。 </p><p class="ql-block"> 当见到父亲带回来的笔记本时,心里十分喜爱,没有张口向父亲要,便将笔记本据为己有了。我想,父亲是知道他那个笔记本的去向的,只是从未提起。 </p><p class="ql-block"> 有了那个心爱的笔记本,曾经在同学们面前炫耀过,但是我从未舍得使用它。心里喑下定决心,要等到我能够写出漂亮的字迹后才使用这个笔记本。</p><p class="ql-block"> 直到几年后,一个课间休息时间,发现几个同学正围在我崭新的笔记本上写画。感到非常生气,正要发火,但见他接着写道:“×××你是我的好朋友!你好你好大大的好……”,并签上了名字和日期,那是“1978年5月3日”。</p><p class="ql-block"> 他们根本不知道我与这个笔记本的情结。不久,这位同学随父母离开,去了其他地方上学。他们是我小学时期印象最深刻的同学,而那个笔记本上留下了他当年的笔迹和永恒的印记。几十年后,我找到了已是大学教师的这位同学。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围观的同学还有前后桌的王华堂、李 武等</p> <p class="ql-block">  自此,我开始在这个笔记本的第一页上工整地写下了:“毛主席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用幼稚的笔触和饱满的热情抄录一些名言警句和诗歌等。 </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参军入伍,将笔记本带到了部队,之后又从部队转业到地方,辗转数次搬家。在这期间,因工作和学习的需要,曾使用过无数大小各异的笔记本,有私人的,也有单位的;有部队的,也有地方的;有传统书本式的,也有时尚新潮的。甚至还有后来的电脑“笔记本”。 </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过去了,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曾经遗失过一些东西。然而,唯有这个极其普通的笔记本始终陪伴在我身边。</p><p class="ql-block"> 父亲晚年时,他常为我年少离家,并在遥远的他乡成家立业而感到内疚。实际上,他的正直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勇气和坚定信念,才是给予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2017年QQ空间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