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我还没去过;洛阳牡丹,还未细嗅;古都开封,也被从日程上剔除……此行,我只有一个目标——只有河南•戏剧幻城。</p> <p class="ql-block"> 人生总觉空,只不过是幻梦一场。可是我,中国人,说中国话,写中国字,因了出生在西南边陲一个民族自治州,对中国历史的片面了解,都始终仅仅只来于学校的课本而已。带小轩启游以来,我们游历的地方不可谓不多,但始终局限于娱乐和地理风貌。转眼呱呱已是初中生,终于下定决心,踏上中原,从“中”一字的本源,开启新的人文之旅。</p><p class="ql-block"> 从哪里开始呢?时间的紧迫,决定了只能选择一个交通便利的地方,于是就从全国的交通枢纽中心郑州,开始我们的人文之旅吧。带着小轩小齐两个中学生,放马中原,立秋的第二天,就来到了河南。</p> <p class="ql-block"> 秋,粮食收获的时节!如果有一天,世界会改变,那么不变的只会是粮食和人的关系。可是,长久以来,黄河流域和粮食关系最密切的河南,或者说河南人,是一个有些带着贬义的称呼。在记忆中,和逃难可能略微是要划上等号的。《1942》这部电影就曾经在我的脑海中刻下了河南大饥荒的不堪回首,《定西孤儿院》也是看过一次就不敢再看的书。怎么去解读这个中国的中心呢?</p><p class="ql-block"> 在搜索了很多相关资料以后,偶然发现,在郑州,居然有一座主题公园,叫做只有河南(它的全名是——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位于郑州中牟县。游戏型的主题乐园早就引不起五刷迪士尼的我们专程拜访了,这个庞大的中国首座全景式沉浸式戏剧主题公园,却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它号称是全国最大的盲盒,里面大大小小的剧院,有二十多所,每天都在滚动上演着。走到哪个剧场?能看到什么样的表演?甚至是什么样的表演形式,都和开盲盒一样,都是事先预料不到的。就在这个历史的盲河中去冲浪吧,看看究竟能击得起几高涛声。</p> <p class="ql-block"> 未入园区,远远地就看到了一座土夯的方城,屹立在绿色的庄稼之间,原本是知道园区的周围是种了麦子,可是来得不巧,刚刚立秋,小麦早已成熟收割,倒是一株株高粱,结实粗壮的根牢牢地抓着地下的沃土。穿过这一列列一排排的高粱,从裂缝中进入了长度达到328米,高15米,厚2米的夯土城墙。土墙、蓝天把历史和文明沉淀的厚重感,突然就送到了面前,无法自己选择,就随遇而安吧。</p> <p class="ql-block"> 21个大大小小的剧场,一共有藏在56个空间里面,每一个剧都是以黄河文明作为创作的基础,并且都是以沉浸式的戏剧艺术作为表现手法的。它是我所见过的一种全新的物种,是一个另类的景区,是一个凭空而起的戏剧基地,据说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剧场。在一天半的时间里,要看完这么多剧,是不可能的,酒店安排了我们先去观看《李家村》和《幻城剧场》,第二天是《火车站剧场》,还有其他有关的小剧。这些戏剧从夏商到唐宋,再到明清,将河南的历史进行了精彩再现,更多地强调在1942年河南大饥荒中河南人民所经历的苦难。除了《幻城剧场》,其他戏剧的核心要素,都是粮食,小麦,土地——戏里,不惜笔墨的描述,去讲述河南发生饥荒时,关于粮食和土地的感人故事;戏外,整个园区的设计也是基于土地和粮食一面。观戏的人感受着悲壮,又怜悯着挣扎、渺小,同时敬佩着河南人对粮食的尊重,震撼于人对活下去的渴望,</p><p class="ql-block"> 李十一、李十八……一个个虚构的小人物超越了轩辕黄帝、超越了武则天,将“舍小我,取大义”的河南人的形象,高大鲜活地塑造在了观众模糊的泪眼中。这不只是河南人的性格特征,更是整个中原文化乃至中国人在这片土地上能延续5000年文明并毫无中断的根本原因。剧中,多次出现相似的内容“他舍了他的命,是要让别的人得活”。可以说,河南人的性格什么样,整个中华民族的性格中,就包含着怎么样的主体本色。记得在去主题公园的头一天晚上,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了《只有河南》这个名字中“只有“二字的意思。两个孩子都点出,只有的意思应该是特有,而我在他们的理解上,又加上了不可替代。舍小我,取大义的精神,不仅是不可替代,更是不能替代甚至无法替代的民族选择。</p> <p class="ql-block"> 所有剧情的设计,演员的表演,和舞美布景都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展现的声,光,电舞台效果,与演员们全情投入的演出,结合得那么完美,这样,从视觉和情感上,都给了我们强烈的震撼。戏剧中看到、听到,触到的中原文化和灿烂的华夏文明,使我们这些游客成了戏剧的一部分。它仿佛是我们的前世,我们亦是剧中人的今生。</p> <p class="ql-block"> 等不及归来再感慨,想要告诉你,因为一个字,去了一座城,观了一场剧,塑了一段魂。一次期盼已久,却又充满惊喜的旅程,我带着猎奇的心态来到这里,不出所料,被彻底的征服,毫不意外地被剧情所缠绕。像一声唢呐,在这个喧嚣之上的尘世中,会打开你控制内心的开关。</p><p class="ql-block">一年又一年,</p><p class="ql-block">往事如云烟,</p><p class="ql-block">归来又走远,</p><p class="ql-block">在天边,</p><p class="ql-block">待你归来时,</p><p class="ql-block">依然是少年……</p><p class="ql-block"> 幻城的主题曲像施了魔法耳边般,一遍又一遍回荡在耳畔、在心底、在脑海中。</p><p class="ql-block"> 走了这一程,有了更多对生命的敬畏,对中华文明的依恋,对华夏历史的感动和自豪,还有对艺术的欣赏。我们永远不可能回到历史中,也不可能回到那些灾难里,但是未来我们会创造出新的历史。也许还有有数不清的灾难在前面等着我们。带着这样的民族情怀,一路走下去,步伐应该是坚定无躇的。</p><p class="ql-block"> 河南卫视已经多次给了人们惊艳,郑州的幻城,也成了我值得给大家推荐的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河南——人性的种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轩</p><p class="ql-block"> 俗话云“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这片中国不可或缺的土地,在中国的历史中起到了独一无二的作用。殊不知,在中华文明在河南茁壮成长的时候,河南人“舍小我取大义”的精神也如一颗颗种子,在神州大地的角角落落开始萌芽。</p><p class="ql-block"> 1942年,河南——从古至今中华大地的主要粮仓,遭到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旱灾。当时的国民政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大量人民流离失所,离乡逃荒。昨天和今天观看了两部话剧,让我对河南人弥足珍贵的人性有了一个新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故事以悲剧开始,也以另一个悲剧结束。李十一的弟弟李十八的父母在他出生时因一场意外双双离世,所以李十一处处疼着弟弟,尽自己所能把弟弟养大。每次弟弟在外闯祸,也都是李十一站出来保护她,给别人赔礼道歉。在李十一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李十八长大后当上了火车站的站长。天有不测风云,1942年整年都没有下过一滴雨水,可是政府继续征收大量粮食,受灾的农民东拼西凑,总算交清了税,他们同时也几乎耗尽了家里所有的存量。当他们试图去把交上去的粮食当做来年的麦种要一点回来时,看着面黄肌瘦的灾民们,李十八决定给大家分发种子,以保全大家以后的生计。结局,李十八自己早已知道。第二天,他果然被以管理不力的罪名拉到刑场执行了枪决,被有眼无珠的官吏士兵开枪打死。</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故事则发生在火车站旁的小村庄李家村。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把性命换来的种子交给年轻的一代,毅然决定上山在荒原中冻死自己,以不再给年轻的人们浪费粮食。</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代人们所做的一切,他们的舍小我,取大义,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难以想象的。节目的内容本就给了我极大的震撼,结束后的字幕内容则更让我们震惊:河南人遭到了一场浩劫,但他们贡献的粮食依然冠于全国之首,使全国避免了一场更大的灾难。河南人舍小我,取大义的精神将像他们的麦种一样,洒满祖国的每一寸土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