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为特征的烈性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居39种法定传染病之首, 又被称为“一号病”。曾在世界上造成三次大流行,死亡人数不计其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所致疾病与传播</b></p><p class="ql-block"> 鼠疫的病原菌为鼠疫耶尔森菌,属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该菌通过其终宿主啮齿动物传播给中间宿主跳蚤,再通过跳蚤叮咬,接触人类或者易感动物而将病原菌传播给人或动物。</p><p class="ql-block"> 鼠疫的主要宿主和媒介是啮齿类动物和跳蚤,蚤类是鼠疫的主要传播媒介。</p><p class="ql-block"> 然而,近年来,不断有报道出现新的鼠疫菌感染的动物和媒介,甚至新病原体的出现。新宿主动物的出现,鼠疫传染源(储存宿主)有野鼠、地鼠、狐、狼、猫、豹等,其中黄鼠属和旱獭属最重要。我国发现的染疫动物由1990年的57种增加到2006年的87种,特别是与人接触密切的牧犬、家猫、马鹿、牦牛、兔等动物染疫和传播鼠疫的概率增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感染鼠疫后会出现哪些症状</b></p><p class="ql-block"> 典型症状有突然发烧、寒战、头痛和身体疼痛、虚弱、恶心和呕吐。腺鼠疫会出现淋巴结疼痛和发炎。感染肺鼠疫后很快便出现症状(有时在24小时内),表现为呼吸短促和咳嗽等严重呼吸道症状,通常伴有血痰,若怀疑自己感染了鼠疫,应立即寻求医疗诊治(曾在鼠疫流行地区旅游的人应将这一情况告知医务人员)。除非由医务人员进行了诊断,否则应避免自行用药,包括使用抗菌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鼠疫的传播途径</b></p><p class="ql-block"> 鼠疫主要在鼠类和旱獭中流行,通过蚤类传播,人感染鼠疫的传播途径主要有:</p><p class="ql-block">(1)通过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或人剥取染疫旱獭皮或剥食其他染疫动物而感染,此类传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p><p class="ql-block">(2)人人传播方式,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种方式感染的主要为肺鼠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如何做好防护</b></p><p class="ql-block">(1)外出旅游尽量减少和野生动物接触;</p><p class="ql-block">(2)不去逗玩健康状况不明的旱獭;</p><p class="ql-block">(3)做好防蚤叮咬;</p><p class="ql-block">(4)如果怀疑自己与病例有过接触,可向疾控部门取得专业指导;</p><p class="ql-block">(5)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就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