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7月22日,玉门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残疾人“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甘肃省残疾人保障条例》,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为主线,加大法律法规、惠残政策宣传力度,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玉门市新市区街道积极开展残疾人“一法一条例”的宣传总结工作。</p> <p class="ql-block">一、坚持问题导向 注重协同联动</p><p class="ql-block"> 新市区街道上下形成了以市残联为主导、街道残联为骨干、村级(社区)残协为依托的残疾人组织网络,实现了“机构健全规范、队伍稳定实干、服务功能完善”的基层残疾人组织。开展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解困、社会保障、法律救助、文化体育等各项工作,不断采取有力措施补短板、兜住底、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服务民生。</p> <p class="ql-block">二、加大政策宣传的力度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p><p class="ql-block"> 新市区街道对宣传残疾人保障法非常重视,将其列入了”八、五”普法宣传计划并认真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每年的助残日、聋人节、国际残疾人日等节日,采取电视讲话、宣传栏、咨询台、发放宣传材料以及残联网站等形式,开展了残疾人保障法律和服务的集中宣传活动。在今年全国第33次助残日期间,我们开展了由分管领导带队共计50人在街道社区进行咨询和宣传,同时发放宣传单,解答残疾人提出的问题,活动期间共发放残疾人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资料300多份,解答残疾人法律咨询80人次,新市区街道在认真做好残疾人来信、来访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司法所,利用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这个平台,为残疾人免费提供法律服务,为今后残疾人用法律效力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打下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三、落实惠残政策 维护生存发展空间</p><p class="ql-block"> 为保障贫困残疾人的最低生活水平,新市区配合民政部门积极落实国家的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将符合条件182名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截止今年7月份已经为182名困难残疾人每个月发放120元生活补贴,为85名重度残疾人每个月发150元护理补贴,为156名残疾人每个月发放60元扩面补贴,为340名残疾人发放生活扶助补贴62644.1元,为213名残疾人发放医疗保险优惠31270元。</p><p class="ql-block"> 为残疾人能和正常人一样共同参与社会生活,进一步落实好惠残政策,街道立足自身实际,积极向上级争取,不断加大救助力度,结对关爱重度残疾人家庭97户,精神病服药救助26人,每人发放500元医疗救助卡。发放辅助器具32件。这些政策的落实不断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生存状况,为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p> <p class="ql-block">四、优化就业创业机制 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p><p class="ql-block"> 搞好培训是保证残疾人正常就业,使他们能够自食其力正常参与社会生活的保障,也是保障其生存权利的重要方面。新市区街道近年来多次组织残疾人去兰州、酒泉、金塔学习盲人按摩、家电维修、手工编织结合残疾人自身实际需要,以及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以实用技术为主,文化课程为辅。使他们尽快掌握一技之长,为今后就业、创业奠定基础。截止到7月份,共培训残疾学员80名,有效地促进了残疾人就业,街道残联积极向市残联争取为新市区街道优秀残疾人创办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比如盲人按摩王海明的店、电脑维修董宏伟的店市残联给予一定资金的支持和关注,发挥个体创业示范作用,为今后残疾人干事创业,发家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典型经验。</p> <p class="ql-block">五、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共同富裕</p><p class="ql-block"> 按照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千方百计增加残疾人收入,把发展残疾人经济、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作为残疾人工作的重点,缩小残疾人与健全人收入的差距,呼吁社会各界在人、财、物等方面对残疾人事业给予必要的倾斜,在社会保障、医疗统筹、扶贫解困等工作中为残疾人创造一个宽松环境,使残疾人与健全人一道共同迈向小康社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