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布拉索夫 – 布蘭城堡 – 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 (Brasov - Bran Castle - Bucharest,Romania)</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雖然旅遊日程的調整和昨天的陣雨打亂了旅遊團觀光布拉索夫的計畫,但我們受到的影響不大。首先得益於旅館的位置,就在城市的主要景點議會廣場的邊上;其次我們見縫插針充分利用了邊角料時間,抵達當天晚餐前的黃昏和第二天早餐前的清晨,自行遊覽了附近的景點。</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布拉索夫位於羅馬尼亞中部,處於咯爾巴阡山脈的群山環抱中,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歷史上德國人(撒克遜人)對城市的建設和發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主要從事貿易和手工業。由於城市位居奧斯曼帝國和西歐的貿易路線的交會處,使這些德國商人發了不小的財,從而增強了他們的政治影響力和話語權,城市的建築風格也深受德國風格的影響。城市居民中佔大多數的是德國人和匈牙利人,當然也有不少羅馬尼亞人和保加利亞人。直至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崩潰,該地區才劃歸羅馬尼亞版圖。二次世界大戰後,共產黨統治了羅馬尼亞,大批德國人搬離去當時的西德,匈牙利人也逐漸北撤。上世紀五十年代該城市一度被改名為“史達林市”,以紀念“勞動人民的偉大天才,蘇聯的領袖,羅馬尼亞的解放者和羅馬尼亞人民的摯愛朋友史達林“,多麼耳熟的言詞,多麼諷刺的時代印記。直到蘇共自己把這個人類歷史上最兇殘的獨裁者之一拉下神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走出旅館大門抬頭就見州政府大樓和市政廳大樓,鐘樓上的大鐘指著傍晚六點十分。市政廳前又見“母狼育嬰”的雕塑,可見古羅馬的觸角無遠弗屆,也驗證了這座城市的悠久歷史。無法考證這幢漂亮的樓與之有何源淵和關聯。樓前是一個大花壇,周圍古老的巴洛克建築在夕陽下依然容光煥發。</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州政府大樓</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市政府大樓(母狼育嬰)</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邊上就是布拉索夫的老城區,一條寬闊的商業步行街“共和國大街”(Republic Street)連接著議會廣場(Council Square)。街上遊客熙攘,兩旁商店林立。隨處可見美國快餐連鎖店的蹤影,麥當勞、肯德基和星巴克,是否屬另類的“文化侵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共和國大街</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作為曾經的商貿中心,議會廣場歷來是每週和每年度舉辦集市的場所,吸引了眾多來自國內外的商人和遊客。廣場上最重要的建築是前議會大廈,現在是歷史博物館。廣場周圍的老建築大多是歷史古蹟,默默訴說著城市曾經的輝煌和滄桑。其中有著名的新拜占庭風格的議會廣場羅馬尼亞東正教教堂,被羅馬尼亞文化和宗教事務部列為歷史古蹟,它是羅馬尼亞人從邊緣地區進入傳統上德國人主導的空間的象徵,在主廣場佔有一席之地。廣場上的室外餐座已是一道風景,連片的大陽傘下擺滿了餐桌,旁邊點燃了熊熊燃燒的瓦斯爐,竄起的火焰足有半米高,充滿了煙火氣。一旦天完全暗下來一定更壯觀,猜想是照明和取暖一物兩用吧,晚間山區的室外氣溫較低。我們決定明天晚上也來嘗試一下,體驗一把當地人的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議會廣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前議會大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羅馬尼亞東正教教堂</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早起來推開窗戶走到陽台,外面的空氣有點凌厲但非常清醒。眺望前方被眼前的美景吸引,旅館對面是一個依山而建的住宅區,樹叢中的別墅時隱時現,我們決定前去一探究竟。果然不負所望,安靜整潔的街道,鳥語花香的花園,造型各異的小樓無不讓人賞心悅目,心情舒暢。遠處鬱鬱蔥蔥的就是坦帕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陽台上遠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遠處的坦帕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布蘭城堡 (Bran Castle)</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布蘭城堡早期一直是一處防禦性工事,最早可追溯到德國條頓軍團所建的堡壘,後被揮師西征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部下所摧毀。在當時擁有主權的匈牙利國王的首肯下,布拉索夫的德國人靠自己的財力和人力建造了這座為防禦奧斯曼帝國入侵,保護本地老百姓的城堡。一次世界大戰後匈牙利失去了對布拉索夫的管轄權,德國人將城堡送給了王室,成了羅馬尼亞末代皇后瑪麗皇后最喜歡的行宮和度假地。她對城堡進行了大規模的翻修,去世後由她的女兒伊萊安娜公主繼承。共產黨建政後毫無懸念的被收歸國有。直到本世紀初才歸還給王室,現在是羅馬尼亞一處私人博物館,展出瑪麗皇后收藏的藝術品和家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使布蘭城堡聞名於世的另一個原因是愛爾蘭作家布莱姆·斯托克(Bram Stoker)的著名小說“德古拉”,一部以吸血鬼為題材的恐怖小說。因此城堡也被稱為“德古拉城堡”。城堡被媒體宣傳為小說主角的家,其實兩者之間並沒有絲毫關係,只不過是一廂情願的“拉郎配”。現實生活中這種事並不鮮見,一部文藝作品和一處旅遊景點牽強附會的牽扯在一起,相互成就了對方。付出的代價是一宗吃瓜群眾的情感和智商,且樂此不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們達到城堡時天空下著瓢潑大雨,大夥打著雨傘,披著雨衣,踩著坑坑窪窪的泥濘小道,小心翼翼的攀上位於山頂的城堡。陰霾密佈下的城堡更顯鬼影重重。城堡內的空間相當狹仄,昏暗的樓道只容一個人上下,還得小心撞頭。心想瑪麗皇后的行宮也不咋地,跟佩萊斯城堡相比簡直相去甚遠。可能看了太多的城堡和宮殿,有點審美疲勞。種種因素影響下不敢戀戰,匆匆結束了布蘭城堡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售票處</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雨中的城堡</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車抵布加勒斯特時已是華燈初上。雨停了,陰霾不散,明天將揭開這座城市神秘的面紗。到旅館稍作整修後即搭車前去晚餐。餐館相當華麗,菜餚非常精美,一掃今天有些鬱悶的心情,但願明天有個好天氣。</span></p> <p class="ql-block">(待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