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山游记

陆零零

<p class="ql-block">齐云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境内,因“一石插天,与云齐平”而得名,也因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而出名,更因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时曾赞誉“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而闻名。这次郑督安排的安徽自由行,自然少不了这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4月19日是安徽自由行的第9天,一大早,难得碰上一辆9座的出租车,一行8人便急匆匆从黄山西递民宿出发,不到30分钟就到达齐云山景区大门。下车后,经过一番周折,步行一公里多才找到吃早餐的地方。经打听齐云山景区徒步道入口就在此地。为不走重复路,鉴于自身体能,于是与黄校决定,两人一起背着行囊徒步登山,其他6人返回原地乘索道而上。</p> <p class="ql-block">而早餐店对面的登封桥是上齐云山的必经之路。登封桥为古桥,初建于明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现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该桥八墩九孔拱形,桥墩船形,桥长147米,宽8米,全以青石砌成,气势壮观。桥面石条平铺,两边条石护栏。两端桥头悬挂“登封桥”匾额,其南端还镶崁一块“圣旨”石匾。经了解,该桥原名桥东桥,因为桥落成之日,徽州知府古之贤驾车而来,正当举行庆典之时,朝廷使者驿书送达,古知府被封为广东按察司副使,当地民众为感其德政,并表对古知府升官的祝贺,便将该桥取名为“登封桥”,步步登高之意。从此该桥成为吉祥之地,流传有“登封桥上望一眼,高瞻远瞩福不浅;登封桥上走一走,延年益寿九十九”的民谣。</p> <p class="ql-block">漫步穿过桥向右转,直行百来米平坦的村道后,左侧便是齐云山登山口,迎面即见“天下第一名山”牌坊。天阴沉沉的,空中已飘起了零星的小雨。进入九里十三亭,徐霞客曾三年间两次由此登上齐云山,亦称霞客古道。登山道全是石砌台阶宽1米多,约1.5公里长,建在两山间,两边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还有密集的路亭可歇息,穿行其间,不会觉得很累。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撑着伞,背着包,拄着杖,一路马不停蹄往上登,不到一个小时,就到山顶的望仙亭了。</p> <p class="ql-block">“望仙亭”似亭非亭,亭一般是一层的,而该亭为一座四角二层楼阁式路亭。底部是房子,有三间,中间前后通透,门口挂清乾隆帝赞誉的“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楹联;顶部有亭子,四面通透,飞檐翘角。远观棕黄色立面相间,很像道宫建筑,现为进出管理、服务场所。而此亭建在两峰夹峙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九里十三亭中的最后一亭,也是进入齐云山的大门。一路上十三个亭,亭亭不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登到山顶,雨停了,眼前一片朦胧,仿佛人间仙境。只有透过这白茫茫的山雾,才能领略到这隐隐约约的美景。不时,偶遇轻纱般的白雾慢慢地散开来,又聚拢来,若有若无,仙气飘飘。路旁的草木也显得格外的翠绿,挂满了晶莹剔透的小水珠,摇摇欲坠。站在山顶上歇了一会,呼吸着清新空气,满目清秀,葱翠欲滴,顿感心情舒畅。</p> <p class="ql-block">从望仙亭进门沿石阶而下,往桃花涧行,途见“梦真桥”,想必取自“美梦成真”之意吧。据介绍,不出所料,确有此意。桥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横跨桃花涧。桥无特别之处,是一座石砌平桥,桥头的左侧有一株高大的榉树,树龄上千年。相传明嘉靖年间徽州一学子求学成功后,捐建此桥,名曰“梦真桥”;加之桥头的榉树,就有了“一举成名,梦想成真”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跨过梦真桥,沿永乐古道行,远远就看到一个巨大的红色“寿”字,约五百米,到达“洞天福地”。山崖下有片残垣断壁,据介绍,这是明代的殿宇遗址。刚好碰见两个男士,古风服饰装扮的讲解者,行进式向游人演绎道教文化,那清脆爽朗的声音,堪比播音员。因时间关系,没有跟随。最引人注目的是悬崖峭壁上这个巨大的“寿”字,直径2.3米,有人说是清朝慈禧太后手书,但据景区介绍说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所题。游人所到之处,无不跳起身子用手触摸一下这个“寿”字,以沾点寿气,求福增寿。</p> <p class="ql-block">离开“寿”字崖,直行数十步,最拾级数十级,便是一个长长方方的岩洞,很像一扇天然的大门,这就是“一天门”。 传说玄武大帝与地上菩萨争夺齐云山时,一脚踢开山体,成了山门。门内立有数块石碑、镌有数条石刻。</p> <p class="ql-block">过一天门,豁然开朗,真仙洞府崖壁峭立,崖顶前俯,一片丹霞峭壁被大大小小、高高低低、色彩斑斓的各种字体的摩崖石刻覆盖,数不胜数,气势宏伟,颇为壮观。“天开神秀”、“亘古奇观”、“齐云胜景”、……摩刻,不胜枚举。</p> <p class="ql-block">下石阶,地面石碑无数,有的字迹已模糊不清。崖壁下有许多天然洞穴,建有不同的庙宇,供奉各路神仙塑像。有供奉道教八仙的、真武帝君的,有供奉佛教南海观音的,有供奉儒教文曲星的,还有供奉民俗龙王的,等等,在真仙洞府中可以感受到儒、道、佛三教和合的气息。洞府前随洞形筑有碧莲池,池水山崖汇入,碧绿清澈,永不干涸;池内锦鲤游动,睡莲漂浮,崖体倒映,美不胜收。站“齐云胜景”摩刻下,对面的“一天门”已化为一头大象,象鼻子,栩栩如生,不愧为齐云山的天然胜景,无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向前左转登阶数十级,到达二天门。门旁右边建有财神庙,游客纷纷进入在财神爷前磕头跪拜。前行有一个观景台,眼前云雾缭绕,山川、田野、村庄,笼罩在一片白蒙蒙、雾漫漫之中,对面山腰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与金黄宫观相间,高低错落,隐隐约约,如梦如幻,恍如仙境。</p> <p class="ql-block">回头数十米,过三天门,进入月华天街。民居与宫观混杂,依山而建,道路石板铺筑,高高低低,房屋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在商铺8人汇聚,小憩片刻后,沿街继续前行。忽然,天空露出笑脸,云雾慢慢散开。忽见对面山峰挺拔,圆柱体状,高高矗立山间,形似香炉。香炉峰也,缓缓露出真容,峰顶建有一座亭子,正值云雾飘渺之时,或隐或现。有诗赞曰:“山作香炉云作烟,嵯峨玉观隐千年”。黄校、郑督我们3人自然不放过这美丽的景色,箭步奔向对面的观景台观景、拍照。</p> <p class="ql-block">这里观景视野宽阔,眼前香炉峰巍然屹立;远处山腰云雾缥缈;山下平原一条弯弯的河流穿境而过,山色、水色、田野、村庄等尽收眼底,构成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近处月华街座落在两山相接成月牙的悬崖峭壁之上,悬浮在齐云山半山腰,云雾缭绕宛如一条天上的街市,称天街,名副其实。</p> <p class="ql-block">观景拍照后,原路折返,在月华街的玄天太素宫再次汇合。太素宫为明嘉庆皇帝求子应验后赐建,是齐云山最大的道观,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坐南朝北,殿台楼阁,飞檐画栋,气势雄伟。</p> <p class="ql-block">因时间关系,游览太素宫后不再前行,就此结束齐云山的游程。打听到不远处有景交车下山,便前往。穿过一山洞,到达停车场。按规定整点或坐满20人就发车,没等多久就出发了。行驶半个小时的下山道路便返回到景区出入口。</p> <p class="ql-block">至此,我国四大道教名山游览完毕。虽然没有登上“一石插天,与云齐平”的峰顶,但齐云山的道教文化、摩崖石刻、齐云胜景、梦幻般的天街景色,历历在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