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行之:阳关-玉门关-雅丹地质公园

何明蜀

古丝绸之路上,出得嘉峪关便到敦煌,离开敦煌就是一南一北两条通往西域之路。北走玉门关,南行阳关。阳关因为在玉门关的南门,古代称南面为“阳”,而得名“阳关”。<div><br> 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阳关即是两关之一。阳关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又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据史料记载,西汉时为阳关都尉治所,魏晋时,在此设置阳关县,唐代设寿昌县。宋元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也因此被逐渐废弃。</div> 7月14日早上8:00我们从敦煌出发、一路向西去游览:阳关-玉门关-雅丹地质公园。<br><br> 出市区不远、前面看见一座象形山,头枕党河水库,脚蹬阳关大道,全长2.2公里,横卧在茫茫戈壁之上。山峰错落有致,远远望去,轮廓酷似一尊巨佛酣然而卧,形态逼真,优美安详。司机师付告诉我们、这个睡佛它世代保佑着敦煌安泰昌盛。 9:00过点、我们到达阳关遗址《又称阳关博物馆》。自西汉以来,许多王朝都把这里作为军事重地派兵把守,多少将士曾在这里戌守征战;多少商贾、僧侣、使臣、游客曾在这里验证出关;又有多少文人骚客面对阳关,感叹万千,写下不朽诗篇。高僧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就是走丝路南道,东入阳关返回长安的。<br> 门口这个大大是张骞。 先参观阳关博物馆 胡人牵驼陶俑<唐代> 缣地瑞兽云气纹锁绣残片《西汉》 铜马《唐代》 这种场景实在是很像电视剧 准备出关 古人进出关隘在此换通关文牒(即,今日护照)方可出入境。 文牒上书人名、时间、事项等,且上盖“阳关关照”四字官印。“关照”一词,由此流传。 现在、我就站在关外了、丝路古道由此延伸。<br>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的诗句让敦煌城外的阳关充满了悲凉,但实际上,阳关和玉门关,正是河西走廊的尽头,也曾是我国古代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走过这两处关卡,就意味着你终于走进了神秘的西域。中国的丝绸、茶叶等从这里走向世界;同样,阿拉伯人、波斯人、回鹘人、印度人等从这里进入中原,带来了葡萄、胡萝卜、音乐等。<br><br>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br>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br><br>———南北朝 · 庾信《重别周尚书》<br> 昼出阳关已断肠,那堪真别更凄凉。<br>痴人刻水方求剑,一息舟行过夜郎……<br><br>———宋 · 方翥《读易》 <div>关积雾万里昏,剑阁连山千种色。<br><br>蜀路何悠悠,岷峰阻且修。<br><br>回肠随九折,迸泪连双流。<br><br>寒光千里暮,露气二江秋。<br><br>长途看束马,平水且沉牛。<br><br>——骆宾王《畴昔篇》(节录)<br></div> 属国征戍久离居,阳关音信绝能疏。<br><br>愿得鲁连飞一箭,持寄思归燕将书。<br><br>——庾信《燕歌行》(节录)<br> 不识阳关路,新从定远侯。<br><br>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br><br>瀚海经年到,交河出塞流。<br><br>须令外国使,知饮月氏头。<br><br>——王维《送平澹然判官》 雪下阳关路,人稀陇戍头。<br><br>封狐犹未翦,边将岂无羞。<br><br>白草三冬色,黄云万里愁。<br><br>因思李都尉,毕竟不封侯。<br><br>——耿湋《陇西行》 偶逐星车犯虏尘,故乡常恐到无因。<br><br>五原西去阳关废,日漫平沙不见人。<br><br>——储嗣宗《随边使过五原》<br> 阳关,一座被流沙掩埋的古城,一座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古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阳关早已不具备边关的功能,但这并不妨碍中国人对阳关寄予思古幽情。<br><br> 而此时站在边塞之上,穷尽我所学的词也无法准确形容它给我的真正感受。只有一直不停地拍照,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画面也有不一样的感觉。<br> <b>玉门关</b><div><b><br></b>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处,是中国境内连通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之一,从丝绸之路开通开始,玉门关就是中原去往西域的门户,那时的商队们会把西域地区盛产的和田玉带到中原,一部分流入进皇宫之中,另一部分在世间流通商人们以此来赚取钱财,因此人们便为这道关卡取名为玉门关,即玉石通过的门户。<br><br></div> 绝大多数人在听到玉门关的时候,就会想起王之涣的那首流传千古的诗歌:<br><br>“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br><br> 而这首诗的后两句更是被后人称之为千古绝句,此诗俨然是将玉门关当成了一个重要的地理符号,仿佛中原与西域就在这座雄关之下被分开,令人心生敬畏。<br><br>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br><br>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br><br>——李白《关山月》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br><br>——王昌龄《从军行》 <b>敦煌雅丹魔鬼城</b><br><br> ”雅丹“是地理学上一种地形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原意是指具有陡峭的土丘。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经长期风蚀,由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景观。在敦煌境内的这处雅丹地貌,面积约400平方千米。它的形成经历了70万到30万年的岁月。每当大风刮过时,会发出各种怪叫声,因而也被当地人称之为“敦煌雅丹魔鬼城”。<br> 走进雅丹,我被大自然的神奇震撼了。这些风蚀柱让强风又刀刻斧凿般地雕成一个个似物、似人似禽的造型,千姿百态,惟妙惟肖。<br> 孔雀迎宾 狮身人面像 西海舰队<div><br> 公园里面最壮观的景点要属西海舰队。这是一座座排列整齐的雅丹群,每一座雅丹体都呈垄岗状,南北走向,分布范围约 5平方公里。</div> 以前的这里,是丝绸古道上令人望而生畏的无人区,由于戈壁广袤,道路艰险,就连敦煌当地人也是只听过,几乎没有人真正去过,地壳上覆盖着盐,寸草不生,再加之地表最高温度80多度,了无生机,一片死寂...<br><br> 现在的雅丹魔鬼城尽管已经是游客频频的地质公园 ,但真正身临其近,还是能感受到戈壁荒漠的广袤和无助。 敦煌雅丹地貌是迄今为止在世界上发现的规模最大、地质形态发育最成熟、最具观赏价值的雅丹地貌群落, 属世界罕见,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br><br> 下午4:00我们结束了游览、离开敦煌雅丹魔鬼城返回敦煌、明天一早我们将去榆林石窟游览。<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