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

根须

<p class="ql-block">  到达香港那天,李玟的追思会在香港殡仪馆举行,下午4点以后追思会向歌迷开放,接受歌迷的悼念。我不是李玟的歌迷,但是欣赏她的魅力,敬佩她的才华,加上此行目的就是体验香港的风土人情,故而决定去追思会现场一看究竟。</p><p class="ql-block"> 殡仪馆外站满了面色凝重的人,大门口的马路边围着一圈记者,架起长长短短的摄像头,等待拍摄到场的名人。马路对面的小广场,参加追思的人群排成之字队,广场站不下,继续沿着街边排,绵延几百米。安安静静,人们说话的声音很低很低,好像生怕打扰了什么。所有人都穿着黑衣,阳光洒下来,黑色显得更黑,每个人手里都捧着鲜花,鲜花也像是黑色的。</p> <p class="ql-block">  萧亚轩出来了,脸色惨白,韩红出来了,鼻子红红的,只有记者们骚动了一下,等候已久的摄像机快速运转。外围的歌迷们,依然排着队,安安静静,生怕打扰了什么。</p><p class="ql-block"> 嘉宾追思后,歌迷入场,16人一组,按照固定的路线到达灵前,三鞠躬,献花,再按固定路线离场。一路有人引导,是引导也是催促,等待的人太多,分给每个十六分之一的时间很少。</p><p class="ql-block"> 殡仪馆内摆满鲜花,香气馥郁,电视上播放着李玟生前拍摄的视频,笑声亲切活泼。每一个来宾都获赠一封吉仪,内有一张纸巾,一颗糖和一枚五元硬币,另有一张照片,是李玟参加《歌手》的演出照,风华绝代。网友解释吉仪的含义:纸巾是让大家擦干泪,糖是告诉大家生活依然甜蜜,硬币是要大家向前看。回酒店的路上,我用硬币买天星小轮过海的船票,刚好5元。</p> <p class="ql-block">  在香港的后几天,去故宫博物馆看了文物展,去M+美术馆看了艺术展。博物馆以清朝皇家生活为主题,展出清宫里种种精美至极的生活物件,揭秘皇家生活的极度奢侈,琳琅满目。美术馆里陈列着无数现当代艺术家的杰作,虽然常人很难看懂,但是每个与之相遇的人,都免不了思绪翻飞,这就是艺术的魔力。两馆毗邻,古代和今日的艺术争辉,文明的足迹,跫跫有声。</p><p class="ql-block"> 夜晚登上太平山顶,俯瞰维多利亚港的万千灯火,仿佛满天繁星坠落海面,城市的繁华令人目眩神迷。</p> <p class="ql-block">  流光溢彩的一面,总是引人注目,但这不是生活的全部。博物馆不会展出清朝的备受凌辱,美术馆不会展出饥饿和战争,在太平山顶看不到贫民窟的逼仄和普通百姓的疲于奔命,而这些,是很多人的真实世界。</p><p class="ql-block"> 回到长沙以后,晚上经过楼下的钱大妈,正是打折时间,小小的菜店里挤满了人,虽然也排队,但是闹哄哄的,像厨房里的腾腾热气。一个年轻女孩提着一个大西瓜出来,碰巧跟我坐同一部电梯,她告诉我,西瓜五折买的,又便宜又好吃。掩盖不住的高兴。</p><p class="ql-block"> 不由得想起香港作家马家辉的小说《鸳鸯六七四》,写一个宿命的故事,故事里的人,有些在颠沛流离中奋力抗争,有些在乱世末路里狗苟蝇营,在命运的结局揭晓前,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地活。</p><p class="ql-block"> 李玟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世界,恰如维港的灯光,但抑郁症对她的折磨,无人知晓。她一定努力地活过。愿每份努力都能照亮黑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