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决定命运(事业篇)

韭菜

<p class="ql-block">  一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千秋万载的人们记住了“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当时26岁的王勃因为《檄英王鸡》得罪了唐高宗而被放逐,他去探望父亲路经洪州,赶上重阳节,洪州都督请客,众人吟诗作赋,王勃在席上即兴作《滕王阁序》感慨自己:“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他再一次隆重推出冯唐、李广这两位在因为司马迁的《史记》的记载而千古留名的古人,通过他的神来之笔两人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细细的想想王勃的感慨更多的是失意后的牢骚,但是冯唐、李广、甚至是大英雄岳飞等人的生命轨迹,不禁让我们思索:古往今来,芸芸众生都在自己的舞台上粉墨登场并演绎自己的人生,无论是碌碌庸人也好、英雄才子也罢,兴衰功过盖棺而论,人们都在探求,命运是随机的?还是注定的?是什么决定着人们的命运?</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在我的心目中谁是中国历史上最勇武的好莱坞式的英雄,从小到大我首肯飞将军李广。小学课文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老师精彩的演绎让我记住了一个将军在夜晚力挽强弓向老虎射去,然后自信的回去睡觉,第二天发现弓箭深深嵌入虎形的石头里,他高超的射艺让军中将士赞叹,这是何等淡定与勇武。长大了阅读了更多李广的材料愈发的佩服李广的勇敢和善战。李广身材高大,两臂如猿,他善于射箭也是天赋,子孙向他学习,也没人能赶上他。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李广一生到死,做二千石俸禄的官共四十多年,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始终也不谈及家产方面的事。</p><p class="ql-block"> 通过史书上的记载让我们看到李广过人的胆识和极其高超的个人军事素质。一次李广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三个匈奴人,亲自去射杀,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回来时遇到几千名匈奴骑兵。匈奴兵怕有埋伏不敢冒进,摆好了阵势。李广的属下十分害怕,李广下令骑兵向前进发,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下令军士下马解鞍躺在地上,匈奴骑兵终于不敢来攻击。一名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立即上马和十几名骑兵一起奔驰,射死了那匈奴将领,之后又回到自己的骑兵队里,解下马鞍,让士兵们都放开马,随便躺卧。这时正值日幕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为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匈奴兵撤离了。</p><p class="ql-block"> 一次李广出雁门关进攻匈奴。匈奴兵多李广兵败,单于平时就听说李广很有才能,下令活捉了李广。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p><p class="ql-block"> 一次李广率领四千骑兵出塞。匈奴左贤王率领四万骑兵包围了李广,李广的士兵都很害怕,李广就派他的儿子李敢骑马往匈奴军中奔驰。李敢独自和几十名骑兵飞奔,直穿匈奴骑兵阵,又从其左右两翼突出。李广布成圆形兵阵,面向外。这时天色已晚,军吏士兵都面无人色,可是李广却神态自然。第二天,又去奋力作战,张骞的军队也赶到了,匈奴军才解围退去。汉军非常疲惫,所以也不能去追击。</p><p class="ql-block"> 就是这样一位传奇色彩的武将有着自己无限的苦恼------一生与匈奴经历七十余战,却没有封侯重用。当时各部队校尉以下的军官,才能不甚出奇,然而由于攻打匈奴有军功被封侯的有几十人。当初,李广的堂弟李蔡和李广一起侍奉文帝。到景帝时,李蔡累积功劳已得到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武帝时,做到代国的国相。元朔五年被任为轻车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右贤王有功,达到斩杀敌人首级的规定,被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任丞相。李蔡的才干在下等之中,声名比李广差得很远,然而李广得不到封爵和封地,官位没超过九卿,可是李蔡却被封为列侯,官位达到三公。李广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却最终不得封侯,对当时的一个军人来说,是个极大的缺憾。《史记》让历史记住了李广,这要感谢文学家司马迁,他作为一个恪守职业操守的历史学家,客观的记载了历史,因此《史记》成为了千古名著。历代诗人谈及李广的时候总是赞美他的忠勇无畏、失意的文人总是用他的经历感慨自己的时运不济。但是真的客观的剖析这个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浓厚的人物的时候,谁又能断言李广一生的失意和失败不是必然的呢。</p><p class="ql-block"> 通过《史记》我们能够更加清晰的看到李广的为人,其实李广至少有这样几个致命的缺陷注定了他的事业坎坷。</p><p class="ql-block"> 弱点一:缺乏政治头脑。作为在朝廷混的武将李广做过傻事,李广跟随周亚夫平定吴楚藩王的叛乱,立下战功。梁王刘武看上李广之才,私授李广将军印,李广不识事务,竟然接受了。刘武当时很想做皇帝,想等哪天他起兵逼宫时,希望李广能支持他,这一点汉景帝刘启很明白。李广幼稚,分不清利害关系,自以为立下战功,梁王授给将军印,这是对自己的奖赏,我还要拿回京城炫耀一番。结果李广此局触怒皇帝,未受到丝毫奖赏。在官场混的人政治敏感性是基本功,梁王想当皇帝基本上路人皆知了,李广是朝臣不应该不知道,而且藩王频频造反,为了完成中央集权永诀后患,汉景帝削藩势在必行,兄弟俩终有一战。因为一个打算造反的藩王的奖赏去得罪当朝天子,大是大非上依旧糊涂,思想过于单纯,缺乏思考。这样的人无论专业上怎么过硬,终究会因为政治上单纯,犯多次这样的错误,难免四处碰壁,讨不得皇帝的欢心。封建时代个人的升迁生死全在帝王的掌指间,汉朝算是最讲究论功行赏的,官场风气相对公正的,但是得罪老大难免吃亏滴。</p><p class="ql-block"> 弱点二:心胸狭窄,没有容人之量。一次因为战败李广被贬为庶人,一天出城打猎和别人喝酒回霸陵亭太晚,城门已关,李广叫门,说自己是前任将军。霸陵亭尉趁着酒劲,呵斥李广:“今将军不得夜行,何况你是前将军!”李广气而无可奈何。后来再次被皇上用任官时,李广想起上次被霸陵亭尉拒之城外,于是李广把霸陵亭尉召至自己的军中杀掉了。仔细想想霸陵亭尉酒喝多了,但他的确是秉公办事。如果李广封侯了,以他的心胸不知道谁还敢秉公办事了,可怕。且不说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受过胯下之辱,得势后没有杀死当年羞辱他的市侩,这是大将的风度,和李广同时代的御史大夫韩安国坐牢时的故事足够李将军汗颜。狱吏田甲侮辱韩安国。韩安国说:“你就不怕我死灰复燃?”田甲幽默的说:“你复燃,我用尿浇灭你。”后韩安国东山再起。田甲要逃走。韩安国更幽默的说:“不逃走就不杀,如果逃走,就灭其九族。”田甲不敢走,向韩安国认罪。韩安国笑着说:“你给我洒泡尿看看。”而后韩安国不仅放走了田甲,而且还善待了他。什么是风度,这就是风度。如果一个人能善待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弟兄们,但是在有人冒犯自己的时候却死死的记仇,因为小事就滥杀无辜,真的不是做大事的人的风范。至少说明此人才干最多能为将却不能为统帅。</p><p class="ql-block"> 弱点三:不讲诚信阴险杀降,有违天道。人在仕途上总是走背运难免去算卦找高人指点,不仅现在如此这样古人也是一样。李广找到当时的星象家王朔私下问人家:为什么自己这样能打,却点背到家了,总是不能提干,王朔说:“将军自己回想一下,难道曾经有过值得悔恨的事吗?”李广说:“我曾当过陇西太守,羌人有一次反叛,我诱骗他们投降,投降的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诈手段在同一天把他们都杀了。直到今天我最大的悔恨只有这件事。”王朔说这就是原因。其实想想劝降的时候李广一定承诺的不错,人家投降了又设计杀掉,按照古人的说法:战场杀敌天经地义,杀死诚信投降的过于暴戾有违天道,李将军做到了。但是因果轮回尚未结束,后来李广的后人李陵投降匈奴自此家族衰败。古往今来,有违天道的没几个得善终的。吴起杀妻求将,终被乱箭射死;白起杀已降30万赵军,最后不得善终;杀人冠军王翦家族衰败,蒙恬家族………杀放下武器的人,上苍岂能垂怜。</p><p class="ql-block"> 弱点四:过分突出个人英雄主义,缺的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李广骁勇异常,再加上其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且能与士卒同富贵,共患难,故其率领的军队战斗力极强。另一方面,李广擅长冲锋陷阵,却无力统帅大军。其部常被敌人包围甚至全歼。此其不善用兵所至。在《史记》里纵观李广的战斗经历,发现总是离不开硬打硬冲奋不顾身,兵士伤亡殆尽,然后上演绝地逢生的悲壮模式。惊险刺激但是这样的统帅要是统领三军…….只怕弄不好血流成河却未必能胜。朱可夫将军要是这样打仗二战史恐怕改写了。主帅是军队的灵魂,要的是保证整个军队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关键是保存自己的实力最大限度的消灭敌人。卫青、霍去病都是这样的帅才。李广将军热衷于单打独斗身先士卒,有武将的威猛却少了主帅智慧。最后一仗最憋气,卫青了解李广的为人让他在战斗中绕远截住单于的退路,结果李将军倒霉透顶竟然迷路了,决战之际单于逃走了,李广认为这是天意,没脸面对刀笔之吏挥刀自刎了,故事悲壮且让人感伤。</p><p class="ql-block"> 其实纵观中国历史,文景之治缔造了汉朝的辉煌,没有文帝、景帝的励精图治苦心经营,汉朝怎么能从初期的贫弱中走出呈现全面的兴盛。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都是少有的明君。而且当时的汉朝实行军功制度,武将的升迁取决于战功,取决于获得的敌人的首级数量,如果没有战功王孙尚不能封侯,官场气氛尚且公正。但是飞将军李广忠勇一生尚不能封侯,其原因太史公没有道明,但是通过他的真实描述,答案在后人心中。</p><p class="ql-block"> 还有可爱的冯唐老先生,汉文帝时,冯唐是一位大臣,由于他为人正直无私,敢于进谏,不徇私情,所以时时处处遭到排挤,直到头发花白,年事已高,也没有得到升迁,还只是个郎官。一次和文帝谈话本来投机,文帝说“我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忧虑匈奴吗?”冯唐说:“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汉文帝很不高兴,回到宫里,越想越窝火,又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p><p class="ql-block"> 汉文帝又一次询问冯唐:“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这次冯唐做了很好的回答,文帝按冯唐的意见将在押的魏尚官复原职。景帝即位没多久就把不会说话的老先生免职了。武帝即位广招人才,人们推荐冯唐,但是他已九十多岁了。他的经历应该毫无悬念和意外。为人耿直,嘴大乱说,中国人好面子,尤其是在官场混的人,失了面子就等于失了官威。冯唐皇上也敢冲撞,一般的上下级就更不消说了。不会说话别说,人家不但说还要挖苦皇上,换了别的皇帝早就给“咔嚓”了,汉文帝有容人之量的君主,但是纵观中国历史像汉文帝的没几个,所以注定他会被闲置到老,不被重用。 </p><p class="ql-block"> 岳飞是英雄而且是人格上完美的英雄,但是水至清则无鱼,岳飞胸有大志,深得民心,功劳都是自己打出来的,本人无欲无求。同样的将领张俊贪财,皇帝可以财宝安之。韩世忠好货,也好打理,对于啥都不爱好的人怎么办。最要命的出征前提出把妻儿当人质留在临安自己去收复河山,迎回二圣。呵呵武将出征妻儿当人质是心照不宣的惯例,主动说出来宋高宗面子难堪。拼命收复赵氏河山,还把妻儿做抵押,高宗面子何在。提出迎回二帝,那高宗怎么办,迎来了二帝岳飞会不会功高盖主学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岳家军战斗力强悍形同私家部队,高宗能否驾驭。正直的岳飞在皇储的问题上同高宗公开叫板了一次。一次次小事上的积累、一夜夜皇帝的担忧,最终有人向岳武穆下手了。</p><p class="ql-block"> 高中语文老师说古希腊的文化核心是人与神的关系、文艺复兴之后的西方文化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然而从古至今中华文化的核心始终是人与人的关系。无论是诸子百家还是后来主流的儒家思想都是突出人生的思考和人生价值的探索。中国历史上江山代有才人出,在恢弘的舞台上展露身手,有多少人空怀报复怀才不遇;有多少人意气风发顺风顺水;有多少人鞠躬尽瘁却难得善终;有多少人机关算尽误了性命;有多少人碌碌无为却安享一生;又有多少人英年早逝虚负凌云万丈才。</p><p class="ql-block"> 什么决定命运?是过于深邃的话题,我觉得一句流行的话很经典同时很精练,“性格决定命运”但是不够全面。古人为镜,汲取自己的智慧给养,也许性格、机遇、德行、为处事的方法绝对是驾驭命运的几点要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