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四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p><p class="ql-block">1.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p><p class="ql-block">2.第二节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p><p class="ql-block">3.替孩子写作业。</p><p class="ql-block">4.不写暴力作业。</p><p class="ql-block">5.学习不要刻苦努力。</p><p class="ql-block">6.不考100分。</p><p class="ql-block">7.考好了不奖励。</p><p class="ql-block">在这七小节中,前四节都是关于作业,说明了作业在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性。第5 节涉及培养孩子的学习态度或者说是学习情感。第6节讨论是家长对学习成绩的态度。第7节是关于家长怎样评价孩子的考试成绩。</p><p class="ql-block">正确的方法其实远比错于的错误的方法简单易做。</p><p class="ql-block">家长应该记住这一条,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如果总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如果经常让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内疚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坏习惯。孩子毕竟只是孩子,什么事情没做好,只让他感受因此带来的不便就已经足够了。</p> <p class="ql-block">1.“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p><p class="ql-block">家长陪孩子学习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监工,而孩子从骨子里是不喜欢一个监工的,最多表面上暂时屈从他,内心绝不会听他的话。所以说,陪孩子写作业不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而是在瓦解好习惯,是对儿童自制力的日渐磨损。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p><p class="ql-block">思考:读了尹老师不陪孩子写作业的故事,很是有趣。想想以前我们几乎是没有陪孩子写作业的,但是在写作业的质量上,没有引导,不够细致。</p> <p class="ql-block">2.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p><p class="ql-block">成人在教育儿童时,之所以屡屡采取不合适的教育方法,使教育变成一种破坏性行为。有两个最根本的原因,一是不信任孩子,二是太相信自己。孩子天生不反感写作业,他们中的一部分之所以后来变得不爱写作业。是因为在上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小学阶段,写作业的胃口被一些事情弄坏了。被罚写作业就是弄坏胃,弄坏胃口最有效的一招。</p><p class="ql-block">尹老师说了罚写作业的坏处,惩罚性作业在那个弊端只让能让学生更加地厌恶作业,厌恶学习,从而应付作业。所谓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尹老师反其道而行之,她讲了罚孩子不写作业,让他自我认识到不写作业不行,那么写不好会带来什么感受,写好了带来什么感受?既然写和不写,用的力气都一样,时间都一样。但是最后的感觉不一样,那就不如好好写。</p><p class="ql-block">思考:尹老师对待作业的态度和做法,值得学习。理智对待,耐心引导。</p> <p class="ql-block">3.替孩子写作业</p><p class="ql-block">替孩子写作业,不是家长帮孩子在学习上舞弊,而是以理性对抗学校教育中的一些错误,以不得已的方式帮助孩子。获得更多的自由时间,让孩子生活的更快乐一些,并教给孩子实事求是的面对学习,它是保护孩子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p><p class="ql-block">哎,这真是家长的无奈之举。希望这样的无奈能少些。</p> <p class="ql-block">4.不写暴力作业</p><p class="ql-block">人可以使自己适应奴役,但它是靠降低其智力因素和道德素质来适应的。人自身能适应充满不信任和敌意的文化。但他对这种适应的反应是变得软弱和缺乏独创性。人自身能适应压抑的环境,但在这种适应中,人发生了神经病。儿童当然也能适应适应暴力作业,但暴力作业中含有的奴役、敌意、压抑,会全面性的破坏儿童人格与意志的完整和健康。</p><p class="ql-block">思考:</p><p class="ql-block">凡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学校或者教师做法,比如暴力作业,就要旗帜鲜明地反对。</p> <p class="ql-block">5.学习不要”刻苦努力”</p><p class="ql-block">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不关注环境中的培养要素,只是从主观上要求孩子具有刻苦精神,这就像认为可以从空气中抓来一沓钞票一样没来由,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做法。</p><p class="ql-block">家长和老师应该研究儿童的特点,体恤儿童的心理,注意从学习情感方面培养孩子的好学精神。儿童是脆弱而无助的。不要把孩子当成可以克服困难的英雄来不断要求,不要一而再拿刻苦来困扰他。一厢情愿地要求儿童具有卧薪尝胆的精神,等同于要求一只刚出壳的小鸡到蓝天上翱翔。</p><p class="ql-block">尹老师认为,小学阶段主要解决学习兴趣的问题,初中阶段主要解决学习方法的问题。高中阶段。拼的才是勤奋。</p><p class="ql-block">想让孩子做好一件事,首先就一定要让他喜欢这件事,至少不能反感,避免在这件事里掺杂进让他感觉不快的因素。学习不要刻苦努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思考:赞同尹老师的观点。学习不需要刻苦,需要痴迷,需要热爱。热爱是最好的老师</p> <p class="ql-block">6.不考100分</p><p class="ql-block">正因为我特别渴望孩子取得好成绩,我才绝不向他要分数。庸俗目标只能给孩子带来庸俗的刺激,不会产生良好的内在动力。从上小学就追求分数,会使孩子形成畸形的学习动机,变得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反而降低其学习兴趣,影响考试成绩。</p><p class="ql-block">思考:小学成绩具有欺骗性。分数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比起来,真是不值一提。</p><p class="ql-block">考试的功能对学生来说是促学。通过考试知道哪些知识会了,哪些不会,查漏补缺就行了。这只是学习过程,用不着为分数大惊小怪。</p> <p class="ql-block">7.考好了不奖励</p><p class="ql-block">把奖励当做学习的幼儿提出来,是一种成人要求儿童以成绩回报自己的行贿手段。它让孩子对学习不再有虔诚之心,却把心思用在如何换取奖品,如何讨家长欢心上。这让孩子的心总是悬浮在半空,患得患失,虚荣浮躁,学习上很难有心无旁骛、脚踏实地的状态。</p><p class="ql-block">尹老师说她在很多方面都注意鼓励她的孩子,但只给他精神鼓励,几乎没动用过物质奖励,在学习上更是执行不奖励政策。</p><p class="ql-block">思考:反思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或多或少地采用过考好了奖励的方式,当时不知道这么做是不合适的。真是无知者无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