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5日 更新🏠🏠</p><p class="ql-block">翠微城中村 村改 摄影日记🏠🌈</p><p class="ql-block">珠海于2000年计划26条城中旧村更新改造</p><p class="ql-block">翠微村属二十六条城中村之一,城中旧村改造是一项艰辛万长的一项项目工程。村内历史建筑🏠 深深的怀念🏠🏠🌲🌲</p> <p class="ql-block">翠微回迁2024/12/30/回迁A区 回迁房首批共四幢抽签毛坯房自行装修🏠🏠</p> <p class="ql-block">圆形翠字拆了 变了翠微村对正门口不正确🏠</p> <p class="ql-block">时光落笔,于百年翠微贵脉之上,绽放出理想人居的美好模样2025年2月28日,翠微村首批毛坯房回迁安置房盛大交付为600户家庭盛启一场春日新生活🏠</p> <p class="ql-block">楼高32层🏠🏠</p> <p class="ql-block">第五第六幢建设中🏠🏠</p> <p class="ql-block">翠微村史记载🏠【翠微村史简介】编写人:韦伯编写二万多字的村史📚📖苍苍横翠微 它有700余年历史追溯最早迁徙至翠微的先民,可以到南 宗年间。</p><p class="ql-block">南雄珠玑巷村民为避兵祸,有部份迁徙珠海的唐家、山场、翠微、南屏、北山等地。南宋末年,宋军兵败之后,一部分随从军民散居在珠海地区。</p><p class="ql-block">因此,翠微是珠海最古老的自然村之一。(一说翠微村600年历史,根据南 宗1168年11月18日-1224年9月18日在位时间算来,应属700余年)翠微古时叫“翠环村”,因村后有个山叫“大环山”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珠海,一座我们深爱的城,城中有一条村庄翠微回望七百多年历史,无数的辉煌,无数的村味儿 …让那些淹没在时光里的老照片,带我们重温翠微的沧海桑田……</p> <p class="ql-block">翠微韦氏大屋🏠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翠微韦氏大屋这座大宅青砖为墙,麻石铺地,气势恢宏,保存完好,是韦*桐 同治年间兴建的一间中式大宅,面积1200多平方米。这座大型民居2012年被列为香洲区不可移动文物,2018年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院子里的一株硕大的龙眼树有十余米高,与青砖墙大宅门构成了翠微古老的一景。</p> <p class="ql-block">摄於2023/8/7/</p> <p class="ql-block">韦氏大屋正门🏠</p> <p class="ql-block">摄於翠微大园吴家祠正门🏠</p> <p class="ql-block">翠微大园吴家祠🏠</p> <p class="ql-block">中和里18号正门《韦先生房屋》🏠</p> <p class="ql-block">中和里18号 原屋地🏠</p> <p class="ql-block">中和里18号原屋地🏠</p> <p class="ql-block">中和里18号 韦先生房屋🏠</p> <p class="ql-block">街道大门亭中和里18号与24号街道</p> <p class="ql-block">街道大门亭中和里18号与24号街道</p> <p class="ql-block">中和里25号之一 《和记》房屋🏠🏠</p> <p class="ql-block">中和里25号之一 原屋地🏠🏠</p> <p class="ql-block">据韦伯编写的《翠微村史简介》记载,该村始建于宋末德祐元(1273),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旧时曾称“翠环、翠眉”。</p><p class="ql-block">翠微以前是珠海的最大村之一,大村还有山场,吉大等。</p><p class="ql-block">《翠微村史记载》七街 七里 一条巷,村内民居分布,一言以概之便是“七街七里一巷”。“七街”指长水街、大坊街、槟榔街、街市上街、街市下街、中心街、北闸大街(北大街);“七里”含南溟里、诒谷里、腾凤里、敦睦里、中和里、人和里、圣堂里;另外还有一条巷道,一条巷 在槟榔街与长水街内。该建筑格局形成于明朝。“里”是古代的里甲制度,一里相当于如今的一个小区,有110户人家。七街七里一巷”基本完好保存至今。其中的“七街”,清咸丰年间(1850~1861)有村民出钱为街道铺设了石板,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才陆续被拆除或被水泥覆盖。“七里”之中,除圣堂里的门坊在60年代被拆除,其余仍在。翠微有三宝(闸)东堡、南堡、北堡 。称为有三个正闸,三个横闸,建于光绪一民初期间,南北两闸建于光绪间,东闸建于民国九年、其间虽残缺、但仍存在。后期拆了。东闸:东来紫气 内刻着朝阳,南闸:南莲蓬岛北闸:珠联壁合建里安排由南至北而后东,每条里都是座东向西井井有条,南溟里最早建、圣堂里最迟建。</p> <p class="ql-block">村内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翠微村史简介】编写人:韦伯📚📖</p><p class="ql-block">苍苍横翠微 它有700余年历史</p><p class="ql-block">追溯最早迁徙至翠微的先民,可以到南 宗年间。</p><p class="ql-block">南雄珠玑巷村民为避兵祸,有部份迁徙珠海的唐家、山场、翠微、南屏、北山等地。南宋末年,宋军兵败之后,一部分随从军民散居在珠海地区。</p><p class="ql-block">因此,翠微是珠海最古老的自然村之一。(一说翠微村600年历史,根据南 宗1168年11月18日-1224年9月18日在位时间算来,应属700余年)翠微古时叫“翠环村”,因村后有个山叫“大环山”因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清康熙年间(1662—1722)村民郭氏任福建津浦知县,回乡题词,有“苍苍横翠微”句(李白诗),意指青翠隐藏于山林深处,遂改今名。</p><p class="ql-block">乾隆二十二年(1757),是年,清政府在前山建凤山书院、翠微建凤池书院、金鼎建金山书院。</p><p class="ql-block">凤池书院位于前山街道翠微北大街,书院原由乡人在翠微北大街兴建,是昔日香山兴建的九大书院之一。校址至今未迁,是珠海历史悠久的学校之一。清光绪年间至民国,风池书院改为学堂再改为学校。</p><p class="ql-block">民国初,校名为“香山县翠微修来初等高等小学校”、“香山县第七区修来高小国民学校”,民国19年(1930)改为“中山县第五区私立凤池小学校”,1934~1944年改名为“中山五区凤池一小”,1945年改名为“中山县翠微乡中心国民学校”等。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命名为“中山五区区立第十四小学”,1952年改名为“中山五区第二中心小学”,后改名为“翠微小学”至今未变。</p><p class="ql-block">现凤池书院整座建筑都已毁坏,仅留地基石阶遗迹。1983年在废石堆中发现并挖出石匾一块,阳刻“凤池书院”,匾长3.16来,宽0.80来,放置于翠微小学。</p><p class="ql-block">“凤池书院”,更有名气的则是福州第一中学的前身——创建于清嘉庆年间的那间“凤池书院”。</p><p class="ql-block">翠微小学校区权属翠微🏠土地约5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2015年 临时出入口</p> <p class="ql-block">巷内临时出入口</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校区片段🏠🌲</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学校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乡村历史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土地公亭 保佑村民出入平安🏠🌲</p> <p class="ql-block">回忆当年农村禾稻耕地农田🌲</p> <p class="ql-block">翠微村🏠 摄影~编辑~和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