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带上妹妹!我们的“帝师”刘伯温研学之旅缓缓开启。</p> 刘基故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span></p><p class="ql-block"> 武阳古村——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村落 穿梭时空 来刘基故居</p><p class="ql-block">寻昔日 千古文豪刘伯温</p><p class="ql-block">从这如画的山水里走出</p><p class="ql-block">于乱世间 运筹帷幄</p><p class="ql-block">辅佐朱元璋成就帝业 一统大明江山</p> 武阳古村 <p class="ql-block"> 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 传说武阳村原名“五羊村”,因刘基五世祖、南宋处州人刘集的一个梦得名,传说刘集一夜梦见五只山羊在南山觅食,因道家视羊为“落地之龙”,故思此梦为“大吉之兆”。梦见五羊后,次日刘集便上山寻找,果真在山谷寻得五羊。于是就地选址,筑宅而居,定名为“五羊”。从此,“五羊之地”发展成村,后人谐音改为武阳村。</p><p class="ql-block">还有一说:蒙古大军南下,浙东受扰。刘集为安居,到丽阳山神庙祈祷,当晚梦见在一片风光优美的田野里,一位道骨仙风的老人执羊头而挥舞。旋游南田山,上岭至武阳,发现此处犹如世外桃源,又见一群山羊在田野里嬉戏斗闹,宛如梦境。“武阳”与“舞羊”谐音,便认为“舞羊之梦”是丽阳山神显灵,风水宝地之祥兆。不久,便举家迁至武阳。</p><p class="ql-block">对此传说,刘基二十裔孙刘耀东在《南田山志》里也有记载:“宋武僖王刘光世子尧仁自临安徙居丽水竹洲,尧仁子集欲卜迁,祷于丽阳山神,梦见执羊头而舞者,旋游南田山,上岭至一处,问地名,或告曰‘武阳’,恍然悟梦所示‘舞羊’,遂自竹洲徙居此。”</p><p class="ql-block">刘基故居位于村中,五开间,后靠寿桃山,房前有一片田园,分布着七个大土墩,似星宿般有序排列,乡人称为“七星落垟”。刘基后人介绍,刘基上五代均住于此,刘基生卒也于此,后因后辈迁出,原屋仅存刘基48岁弃官归隐后修建房舍碑志、石臼等物。近年来,文成当地政府为弘扬刘基文化,在原屋址上还原故居。</p> <p class="ql-block"> 只见故居屋前</p><p class="ql-block">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p><p class="ql-block"> 连绵起伏的荷叶,映衬着朵朵荷花,</p><p class="ql-block">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缕缕荷香迎面而来。</span></p><p class="ql-block"> 莲蓬傲然挺立,在微风中轻摇慢曳。</p><p class="ql-block">让你感受风掀荷叶露出荷叶肚形成层层浪花的韵律感。</p><p class="ql-block"><br></p> 百丈漈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探秘百丈漈,感受大自然的神秘魅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流淌于群山环抱的天顶湖,百丈漈汇集“天下第六福地”南田诸水而成飞流,自海拔600余米高山绝壁倾泻而下,突奔于深壑巨涧之中,形成阶梯型“三折”瀑布群,总落差353米,单体落差207米,为华夏之最。2013年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证为“中国单体落差最高的瀑布”。</p> <p class="ql-block"> 百丈漈以避暑、瀑奇、湖美、洞怪、潭多、峰秀以及人文景观众多而著称,特别是有“一漈百丈高、二漈百丈深、三漈百丈宽”之说的瀑奇景观,各有各的独到之处。</p> <p class="ql-block"> 沿着峡谷流水间的小路信步而下,我们像是来到了藏匿山石间的水世界。</p><p class="ql-block"> 转弯处,百丈三漈便在幽谷之中显现。</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游百丈漈</p> <p class="ql-block">长大后“一游百丈漈”</p> <p class="ql-block">“二游百丈漈”</p> <p class="ql-block">感受百丈漈之“绝雄”“绝奇”“绝幽”</p> 刘基庙 <p class="ql-block"> 刘基庙,位于文成县南田镇新宅村华盖山东南麓,敕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是纪念明朝开国元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伟人刘基(字伯温)的祠庙。</p><p class="ql-block">建筑轩敞古拙,由头门、仪门、正厅、追远祠及照壁、牌坊、厢房组成,是浙南现存最具研究价值的明代木构建筑群。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进入园区,穿过牌坊,便是开阔的郁离子广场。欲进入广场,必须从三座并列的小石桥上通过。这三桥合称"三立桥",有着深远的纪念内涵。《左传》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后来 ,刘基以《左传》中所述"立德、立功、立言"为行动标准,创制垂法,博施济众;拯厄除难,功济于时;言得其要,理足可传。融道德、事功和治学为一体,足负三不朽之誉。桥名“三立”,彰刘基之不朽,励后人见而思齐。普通的三座小石桥,代表着一代名臣的行为处事与修身立学之境界。今日,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人过斯桥,照影而行,一为观景拾趣,另以三立为怀,烛照自身,省察得失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中央一座高达8米左右的刘伯温铜像岿然而立,塑像手握书卷,目视前方。铜像平台上镌刻着由章太炎先生所题和沙孟海书写的"千秋景仲"四个大字,表达后人对刘诚意伯深深的景仰之情。铜像后山石壁上题写“通天地人”四个大字,是温州籍书法家林剑丹先生的手笔。其实“通天地人”应该是六字读法,意思是刘基“通天”、“通地”、“通人”,赞颂他是位精通天文、地理、人世的旷世之才。</p> <p class="ql-block"> 刘基庙位于广场东侧,拾级而上几步台阶,庙堂前院分别立着写有"帝师”、“王佐”字样的两座古朴木牌坊。这四个字是明朝正德皇帝的御书,其字体高贵典雅,庄严浑重,气宇不凡,一看就能感觉到惟我独尊的帝王之气魄。这两个木坊建于明武宗正德九年(即1514年),正德皇帝御书“帝师”、“王佐”四字,以褒奖刘伯温的个人才能和为建立大明王朝而立下的丰功伟绩,这几个字也是对刘伯温一生的最高评价,刘伯温“学为帝师,才称王佐”,不失为一代名臣。</p> <p class="ql-block"> 雨中走在园区小路上读着石碑上《郁离子》中的故事,听蝉噪蛙鸣闻,闻荷韵草香,视山青水秀,让我们真正走进了文成,走进了历史,走进了一代帝师的过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