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徽州……歙县“渔梁坝、渔梁古街”

双魚

<p class="ql-block">渔梁古街作为唐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徽商外出经商往返的必经之路,也是府衙官员们外出的必经之道,因此,被称为徽商之源,坝的边上是渔梁古镇老街,至今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渔梁坝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渔梁村,渔梁坝始建于唐代,明代重建,距今有近1400年。</p><p class="ql-block">渔梁坝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是徽州古代最知名的水利工程,被称为“江南第一都江堰”。</p><p class="ql-block">渔梁坝的地位是极为重要,一是泄洪防旱,二是截流行船,三是美化环境。历朝历代都把坝之兴衰作为徽州兴衰的标志。作为几百年来新安江上大小商贾船队往来的一个重要码头,渔梁坝是明清时期徽商从这里起航承接家族兴旺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徽商之源”。</p> <p class="ql-block">渔梁坝始建于隋末唐初,隋末汪华举兵保六州平安,并迁歙州州治于今练江岸边的歙县县城所在地。然而练江时常泛滥,水涝时祸及城根,水旱时城内井枯。历届地方官不得不在练江之上垒石为梁,以蓄上游之水,缓下游之流。但受当时筑坝技术的局限,石坝多次被水冲毁。为保一方平安,只得垒而毁,毁了再垒。直至明代弘治年间府尹彭泽亲自督工重修,彭泽清去坝心灰沙,表里都以方石为材,并将背水坝面做成斜面以抗击水流冲击。砌筑的多层条石之间以石燕尾销钉连接,相互咬合锁死,每隔1.5米左右,还有竖向石墩插入,让上下层之间也能连成一体。此外,坝上还有三处从北至南渐次低落的泄水槽,以调节水位,水大时可漫坝而过。</p> <p class="ql-block">如今经历了百余年风雨沧桑的水坝仍在发挥效用,这不仅要归功于花岗岩的坚硬,更是岩石间的石钉石锁这种建筑设计发挥效应的结果。怪不得我国古建专家郑孝燮先生会给出 “渔梁坝的设计、建设和功能,均可与横卧岷江的都江堰相媲美” 的高度评价。</p> <p class="ql-block">古石碑</p> <p class="ql-block">新安古道</p><p class="ql-block">新安古道从县城南门起,沿着练江,长约1000米。它穿过古代繁华商埠渔梁镇,通向渔梁坝下的水埠码头。这条古道依山傍水,沿江筑有石质扶栏,相互连接。古道两侧店面还基本保持明、清风格,历史文化遗存有白云禅院、忠护庙、巴慰祖故居等10余处。初建于唐代,路面石条镶边,卵石铺中,状女如鱼鳞,错落有致。沿江石头扶栏又名 “张公堤”,据说后人为缅怀明代县令张公涛主持修建此堤,故取名“张公堤”。2012年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歙县人民政府重新修整。</p> <p class="ql-block">渔梁碑记</p> <p class="ql-block">李白问津处</p><p class="ql-block">源于李白寻访隐士许宣平的传说。唐天宝年间,李白走访宣城旧友,游罢泾县桃花潭,告别好友汪伦后,欣然来歙县寻访许宣平。李白在这里见江上停泊一只破船,船头有一老翁,神态飘逸,容颜超然,李白寻访许宣平心切,全然没有注意这一切。他见见老翁便打揖拜问:“请问许宣平先生家在何处?”老翁捋胡微微-笑,脱口而吟:“门前一竿竹,便是许公家。”李白听后便照直前去,没出多远,他幡然大悟:“门前一竿竹,不就是船头一竿笔直的竹篙么?老翁当是许宣平了。”可是李白转道返回时,老翁已无影无踪了。诗仙访隐士,失之交臂,真是,“许士已乘黄鹤去,此处空剩问津处”了,成了千古憾事。新安古道的问津处成了后人怀念诗仙的胜迹,</p> <p class="ql-block"> 李 白</p><p class="ql-block">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p><p class="ql-block">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p><p class="ql-block">窥庭但萧索,倚杖空踌躇。</p><p class="ql-block">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记载渔梁坝、渔梁古街的历史长廊</p> <p class="ql-block">渔梁古街依山傍水,整条街道用清一色卵石有序铺就,恰似鱼鳞,又因古街形似鲤鱼,故又称“渔鳞街”。渔鳞街蜿蜒1公里,两边店铺林立。古祠堂、古民居、古寺庙随街可见,排列井然,号称江南第一水街。</p> <p class="ql-block">忠护庙</p><p class="ql-block">俗称九公庙,清代初建,面积约1224平方米,三进三开间,庙原有主、偏院,现仅存主院。入口为八字空照墙,砖石结构门坊,上镌“敕建忠护庙”的石匾。梁坊上有木雕省雀替。内二进基座抬高,为民间作供奉之用。</p> <p class="ql-block">巴慰祖故居,不过故居大门紧锁,未能看到这座明代时期的建筑景观,通过简介得知,巴慰祖故居是一座三合院式的民宅,前厅为清朝建筑,中后厅及书房为明朝建筑,而故居的主人,是清代著名的收藏家.书法家.篆刻家。</p> <p class="ql-block">思政堂</p><p class="ql-block">商贾门第,建于清末,门罩砖雕极为精致,取材三国演义故事,意在重德重义。</p> <p class="ql-block">漁梁坝博物館</p><p class="ql-block">展馆主要展出渔梁坝建造工具和历代筑坝人物,再现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古渔梁码头的繁华场景。(我们去时未开门)</p> <p class="ql-block">被誉为是徽商"梦开始的地方”江南第一水街"的渔梁街,因为没有被过度开发,整个渔梁依然保留着最老式的徽派建筑和淳朴的民风,虽然繁华已去,但走在街上依然能感受到曾经繁华的痕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