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说话:2023年新课标Ⅱ卷【思政新解】(五)

子木教研

<p class="ql-block">□从(一)至(四),子木老师用“三要素解题法”,一读设问找方向、二读材料打草稿、三写答案回头看,对2023年新课标Ⅱ卷思政真题进行了逐一新解。今天,子木老师从设问词语、问题实质、题干选材(情境)、考查知识、答案性质等五方面进行简要综合,用数据说话,拒绝臆想,独立原创,拒绝抄袭,力争为新一轮高三复习备考策略的选择提供科学的依据。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一起探讨。</p> <p class="ql-block">□设问词语 科学规范,突出考查两类辩证关系,绝不出现“材料表现”等词语。20年来,全国卷以科学性思想性兼备的命题风格与品质,引领着中国各种考试的方向。全国卷的设问词语科学规范,几近无可修改的地步。全国卷的思政考题,无论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其材料和设问都是浑然一体的。所以,全国卷思政题的设问词语从不出现“材料”一词,而是用“这”表达。“这”体现并增强了材料与设问的整体性,更使答题者身临其境,用心去感悟试题所述的真情实感,而不是仅仅做一个题。</p><p class="ql-block">□问题实质 2023年新课标Ⅱ卷即新教材老高考的思政真题考查的关键能力的核心是辩证推理能力,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已知原因求结果,二是已知结果求原因,三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四是已知本质求现象。辩证推理能力寓于必备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之中,教学中加强原因与结果的联系、现象与本质的联系的推理训练,是提高学生关键能力的关键。</p> <p class="ql-block">□题干选材 风格稳定,选材内容强调具体真实,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备。共选取了16个情境,12个时政,4个非时政。所有选材以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主题,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贴近生活,传播正能量,集中体现了思政学科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素养要求。</p><p class="ql-block">□考查知识 仍然回避直接考查矛盾观,必修1、2没有考非选择题。所考知识,全部为最基本、最常见、最有用的必备知识,所以过难的复习备考方案不可取。</p><p class="ql-block">□答案性质 还是老高考的味道,所有题的答案都在考题给定的材料里、在必备知识里。12个选择题,共48个选项,其中18个选项观点错误,6个选项不合题意,24个可选项。这说明,用排除法解答2023年新课标Ⅱ卷的思政选择题非常有效。试题共3927个字,答案共517个字,共计4444个字。如果按做完思政卷用45分钟计,那考生需平均每分钟读写99个字。这决定了2023年新教材老高考思政试题是有一定难度的。必修1和必修2为一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可以合成1本书,这样新教材就是6本书了,每本书的分值占比应该是1÷6≈17%,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应该各占50%,真题的实际占是54∶46≈50∶50。所以,我们应该学好每本书。</p>

设问

思政

必修

新课标

选择题

考查

词语

选材

新教材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