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外高加索指高加索山脉以南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三国所在地区,位于欧亚大陆腹地。</h1><h1> 从网上得知,外高加索是一个极佳的旅游胜地!它保留着欧洲的古文明,同时又融入了亚洲的地域风情。那古老的修道院、现代化的城市景观、巍峨的雪山、葱绿的高山草原和纯净的天空,让去过的人都说那里是上帝遗留在人世间的后花园。 于是,心有所往。 </h1> <h1> 2023年7月20日,我们24个朋友自定线路自组团从深圳出发,经乌鲁木齐飞抵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开启了我们的外高加索三国之旅。</h1> <h1><span style="color:inherit;"> 我们从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入境后,格鲁吉亚导游安妮送我们入境亚美尼亚,把我们交给了亚美尼亚导游马芳芳。我们的游览从亚美尼亚开始了。</span></h1><h1> 亚美尼亚是个山地之国,平均海拔在1000米之上,人口约300万,总面积29700平方千米。自古以来,亚美尼亚多灾多难,被多个邻国侵略和压迫。例如20世纪初,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亚美尼亚人遭受到了土耳其残酷的迫害和种族灭绝,数以百万计的亚美尼亚人丧生。20世纪末,亚美尼亚又卷入了与邻国阿塞拜疆的纠纷。在争斗中,亚美尼亚被迫将纳卡地区割让给了阿塞拜疆。</h1><h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美尼亚成为了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1年苏联解体后,亚美尼亚独立。多年的战争,加之又是高加索山脉中的一个内陆小国,导致今天的亚美尼亚仍发展缓慢。然而,亚美尼亚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宗教文化传统,保存下了大量珍贵的古迹。</h1><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一、古老的修道院</b></h1><p class="ql-block"><br></p><h1> 亚美尼亚是世界上第一个基督教国家。公元301年,亚美尼亚王特拉达三世就定基督教为国教了,因此亚美尼亚约94%以上的人信奉基督教,一个弹丸小国竟达4000多座教堂。那些古老的教堂和修道院最早的可追溯到公元4世纪。</h1><h1> 当我刚看到朋友做的行程,感觉教堂、修道院太多,想删掉几个,但查阅资料后发现,它们有的是中世纪建筑的典范,有的蕴含着一个凄美的故事,有的是民族骄傲……总之,它们承载了亚美尼亚厚重的宗教文化,记录了亚美尼亚悠久的历史和人文故事,因此一个也没删。</h1><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1、阿赫塔拉修道院</b></h1> <h1> 阿赫塔拉修道院矗立在群山之中。</h1> <h1> </h1> <h1> 导游小芳在修道院门口给大家讲解:阿赫塔拉修道院建于公元9世纪,是公元10世纪亚美尼亚使徒修道院,距今有一千多年历史了。</h1> <h1> 宏伟的阿赫塔拉堡垒建于公元9世纪至10世纪,阿赫塔拉修道院在堡垒内。</h1> <h1> 狗狗守卫着堡垒大门。</h1> <h1> 进入大门,小路的尽头便是修道院的主教堂:圣母堂。</h1> <h1> </h1> <h1> 进入主教堂,庄严肃穆,有些人在做礼拜。</h1> <h1> 墙上许多壁画,这些壁画非常著名,但由于年代久远,缺少维护,很多壁画已斑驳脱落,真是太可惜了!</h1> <h1> 阿赫塔拉堡垒和修道院都是亚美尼亚著名建筑遗迹之一。</h1> <h1> 城堡已是断壁残垣。</h1> <h1> 些许散落的精美建筑件整齐地摆放在草地上以显示城堡曾经显赫的岁月。</h1><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2、哈格帕特修道院</b></h1><h1><br></h1><h1> 哈格帕特修道院建于 976 年,《孤独星球》形容它是修道院里面的明珠。哈格帕特修道院于中世纪曾经是亚美尼亚最重要的学府,建筑设计融汇了拜占庭建筑风格和高加索本土的传统元素,整个建筑群由于代表了亚美尼亚宗教建筑的顶尖水平,所以1996 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1> <h1> 哈格帕特修道院修道院建筑群从11世纪开始,在长达 3 个世纪的不断扩建中,相继建成了 20 多个不同风格的教堂和礼拜堂、4 个附属建筑、墓地、钟楼、研究大楼、藏书馆、餐厅、画廊、桥梁和其它纪念物。这些建筑都各具特色,是建筑师们巧夺天工的艺术创造力的明证。</h1> <h1><br></h1> <h1> 圣尼山教堂是修道院的主教堂,它建造于公元967年至公元991年,是由霍斯洛夫诺施王后及她的两个儿子古里格尔和苏巴特所组织建造的。</h1> <h1> 教堂内地面全是铺得整整齐齐刻有名字的墓碑,芳芳说,这下面葬着的都是有名望有功德的人。教堂外面也是大大小小、横七竖八的墓碑,看得人心里发怵。当地人却坐在树荫下的墓碑上休闲聊天。</h1> <h1> 教堂内光线挺暗,我壮着胆踩过墓碑进入里边的礼拜堂,当地人却认为这样能带来好运。</h1> <h1> 礼拜堂是传统的东方式大圆顶,共两层。祭坛和拱顶都用优美的拱廊装饰。</h1> <h1> 从11世纪开始,长达3世纪的不断扩建都是以主教堂为中心的。</h1> <h1> 矗立在小山坡上的钟楼。</h1> <h1><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3、加尼神庙</b></h1><h1><br></h1><h1> 加尼神庙它是亚美尼亚全境唯一,乃至前苏联境内唯一的一座异教徒神庙。</h1><h1><br></h1> <h1> 我们穿过神庙所在的科泰克省的加尼村,老远就看见一座宏伟的希腊式建筑。</h1> <h1> 这座寺庙建于公元1世纪,供奉着米赫尔神,在亚美尼亚这相当于希腊神阿波罗。</h1> <h1> 加尼神庙是希腊化时期该地区流行的希腊罗马风格建筑的一个例子。顶部由24根廊柱支撑,是仿造雅典的巴特农神殿而建的,建筑材料是青色和黑色的玄武岩。</h1> <h1> 里边空无一物。</h1> <h1> 小芳在神庙廊柱下给我们讲解:我们现在看到的是1976年再建造的太阳神殿。根据历史记载,加尼神庙建于公元115年,该建筑建造的目的是为了宣告亚美尼亚为罗马的一省。1679年神庙被地震所摧毁。</h1> <h1> 当年的皇室夏宫、浴室、教堂、墓地等都只剩残垣断壁。</h1> <h1> 神庙面对的广场左侧有一排玻璃小屋,那是公元3世纪建造的浴场遗址。这个浴场装饰考究,功能齐全,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h1> <h1> </h1> <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4、格加尔德修道院</b></h1><p class="ql-block"><br></p><h1> 格加尔德,Geghard,意思是“圣矛”。因此格加尔德修道院也叫圣矛修道院。修道院最早建于公元4世纪,中心教堂等建于1215年,迄今为止保存完整。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h1><h1> 这所修道院有着独特的岩石凿切教堂和王公陵墓,是中世纪修道院迄今整体建筑和装饰艺术保存最好、最完整的代表。其不拘一格,开拓创新的建筑风格对此后这一地区的建筑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大中午烈日当空,礼拜六的修道院里人头涌涌。</h1> <h1> 格加尔德修道院位于峭壁林立的山谷深处,因其大部分建筑物在岩石上凿洞而成,故又名“岩洞教堂”。</h1> <h1> 主教堂大门上镶嵌着一支锋利的长矛。相传,耶稣被钉上十字架时,罗马军队中的百夫长朗基努斯用手中的长矛刺穿了耶稣的胸膛,血水溅到他原本接近失明的双目上后马上恢复光明。后来,朗基努斯成了修士,带着“命运之矛”来到亚美尼亚,建造了这座洞穴修道院,专门用来保存“圣矛”。其实,“圣矛”早已经不在这里了,现存放在埃里温的埃奇美亚津大教堂内,但这所修道院却因圣物早已闻名于世。</h1> <h1> 主教堂是在岩石中凿洞而建的,墙壁和穹顶都用大块的岩石砌成,顶部留有采光口。</h1> <h1> 从主教堂可以进入周围的一些洞穴礼拜堂和房间,墙上都雕刻着许多精美的图案。有一个房间,源源不断的泉水从石壁中涓涓流出。这些地方都是当时修士、牧师生活的地方。</h1> <h1> 其中一个房间和墙上雕刻了一个神秘的图案:一只老鹰抓着一头公羊,两侧还有两只狮子。这一定有个动人的故事。</h1> <h1> 如果不是人多,如果不是时间紧,真应该好好看看这个修道院,因为整个修道院的设计与修建是非常独特的。</h1><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5、深坑修道院</b></h1><p class="ql-block"><br></p><h1> 公元287年,引导亚美尼亚皈依基督教的启蒙者圣.格里高利在获得合法身份前,被亚美尼亚国王Tiridates三世当作疯子囚禁在偏远山区的一个直径仅5米的遍布毒虫的深坑里,在此之后长达13年的时间里,靠着神迹和附近一名妇女暗中接济才活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Khor Virap修道院,Khor Virap的亚美尼亚语是“深深的地牢”之意。</h1> <h1> 深坑修道院在一座小山上,我们登上高高的台阶来到修道院窄窄的院门口。</h1> <h1> 进入院门便是一堵高墙,那是圣母教堂的后墙。</h1> <h1> 巍峨的圣母主教堂。</h1> <h1> 642年,亚美尼亚人在当年囚禁圣格雷戈的地牢上方,修建了一座小教堂。1662年,又在这座低矮的小教堂旁边增建了圣母主教堂和修道院。</h1> <h1> 如果顺着这个铁梯下去3米,便是当年囚禁格里高利的地牢。看到有游客爬上来,我探头看看,底部黑咕隆咚,又看看这个垂直180°的铁梯,没敢下。</h1> <h1> 小教堂旁边有个平台可以眺望远处的亚拉腊山,这是亚美尼亚基督徒心目中的圣山,是亚美尼亚民族的特征,亚美尼亚国徽上的图案就是这座亚拉腊山。可是非常遗憾的是,现在亚拉腊山已经在土耳其境内了。《圣经》里说,诺亚方舟在汪洋大海里漂泊,最后停靠在亚拉腊山顶。诺亚方舟躲过了浩劫,万物从此开始了欣欣向荣的新生。</h1> <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6、埃奇米亚津大教堂</font></b></h1><div><b><font color="#39b54a"><br></font></b></div><h1> 埃奇米亚津(Echmiadzin)大教堂,它的意思就是“神之独子降世处”。这座教堂是世界上第一座基督教堂,也是全亚美尼亚教会总部与大主教驻节地,号称“亚美尼亚的梵蒂冈”,2000年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1> <h1> 我们从这个门进入。</h1> <h1> 大门的左边就是高大柱状的礼拜堂。</h1> <h1> 礼拜堂中非常肃静,我们都在门口观看。</h1> <h1> 埃奇米亚津大教堂最初建于301-303年,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古老的主教座堂。后来因为损毁严重,于483年重建。</h1> <h1> </h1> <h1><p></p></h1><h1> 埃奇米亚津大教堂不只是一座建筑,而是建筑群。大院里还有博物馆、礼拜堂、神学院等,但是导游都没带我们去,而是转一圈匆匆离开了,太遗憾了!其实我们最应该参观的是大教堂的博物馆,那里面珍藏着亚美尼亚的国宝:圣矛和一块诺亚方舟的残片。</h1><div><br></div><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二、迪利然酒店</font></b></h1><div><b><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h1> 我们此行入住了很多酒店,在此特别要提及的,是我最喜欢的,7月21日晚入住的迪利然森林公园中的一间酒店。迪利然是亚美尼亚著名的夏季度假胜地,早在中世纪时期就是亚美尼亚国王喜爱的度假区域及猎场,有“东方小瑞士”之称。</h1></div><div><br></div> <h1> 清晨,我们下楼散步,非常惊喜,酒店被森林所环绕, 满眼都是碧绿。微微晨风带着凉意,非常舒适。特别是空气清新,一个天然的大氧吧啊。 </h1> <h1> 我们步出酒店大院,绕酒店一周。漫步中,那苍茫的群山,繁茂的树木,美丽的野花,清幽而宁静,一切都多么美好!</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style="" color="#ed2308"><b><br></b></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style="" color="#ed2308"><b>三、</b></font><font color="#ed2308" style="font-weight: bold;">塞凡湖</font></h1><br><h1> 塞凡湖是高加索最大的高山淡水湖泊,有着“高加索的明镜”的美誉,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塞凡湖四面环山,海拔1905米,湖域由西北方的小塞凡湖和东南方的大塞凡湖两部分组成,面积共1360平方公里。湖水由拉兹丹河经阿拉斯河注入大海。</h1> <h1> 我们登上约200个台阶,来到湖滨的小山上。远山、近水,一目千里。阳光下,湖水宝石般碧蓝,湖面平静如镜,不时有船儿驶过,划出一道道水痕。湖边的小房子绚丽多彩,湖心的小岛一片苍翠。</h1> <h1> 水天一色,美不胜收。</h1> <h1> 山上古老的塞凡纳旺克修道院建于874 年,现在保存完好的有两处用火山石建造的建筑。高处高大的是诞神圣母教堂,也称“黑色寺院”。</h1> <h1> 低处小些的建筑是圣使徒教堂。两座教堂中间,据说是四世纪的建筑已经坍塌,只留下了基础部分。</h1> <h1> 我们来到游船码头乘船游览美丽的塞凡湖。</h1> <h1> 蓝天白云,碧波荡漾,苇草青青,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h1> <h1> 远远望见塞凡纳旺克修道院矗立在山头。</h1> <h1> 游船上,团友们个个喜笑颜开、神采飞扬!</h1> <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四、阶梯广场</b></h1><h1><br></h1><h1><span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0px;"> 7月23日傍晚,我们到达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市中心的阶梯广场。</span></h1><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0px;"> 这个依山而建的大阶梯现在是埃里温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名曰“瀑布”,是亚历山大·塔曼尼扬(Alexander Tamanian)大约100年前设计的。大名鼎鼎的塔曼尼扬是最著名的现代亚美尼亚建筑师、沙俄帝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他在20世纪20年代时,为了连接地势比较高的城市北部,设计了今天大台阶的雏形。但是这个创造性的构想到</span>塔曼尼扬1930年去世也没能实现。直到1970年亚美尼亚苏维埃共和国50周年前,当时的设计师吉姆·托罗欣(Jim Torosyan)借着规划苏维埃纪念碑工程的机会重拾半个世纪前塔曼尼扬的计划。这项大工程1971年破土,1980年因资金枯竭而中断,六层“瀑布”完成四层,此后经历了1988年大地震和苏联解体,这里便荒废了。直到2002年,美国籍亚美尼亚裔企业家卡菲斯吉昂(Gerard Cafesjian)在退休后致力于祖国建设,他与埃里温市政府达成协议,工程在才得以继续。但是2010年工程又因资金不足中断,而卡菲斯吉昂在2013年去世了,因而大阶梯就到现在也没完工,<span style="color: inherit;">这个宏大的工程依旧没有摆脱烂尾的厄运。难怪我们到达顶部看见第五层顶部与后山还有一段距离,四周围着铁丝网和未完成的工地。</span></h1> <h1> 抬头仰望,这高达550级共5层的大台阶尽管没有最后完工,依然宏伟壮丽!</h1> <h1> 因为担心天晚了天梯停运,我们跟着小芳快步去乘电梯。</h1> <h1> 我们乘电梯到达了顶层。站在大台阶的最高处,俯瞰整个埃里温城区几乎一览无余。宽阔的阶梯广场,整齐碧绿的树木,高低错落色彩明艳的房屋,远处连绵的山脉……尽收眼底。</h1> <h1> 阶梯两边的花坛里种着低矮的小树和色彩缤纷的小花。</h1> <h1> 大台阶的内部每一层都是卡菲斯吉昂艺术中心的展览室,外面也有不少的雕塑。</h1> <h1> 夕阳西下,晚霞后边射出的耶稣光仿佛要刺破天穹。</h1> <h1> 华灯初上,观光的游客、本地的市民络绎不绝,熙熙攘攘。</h1> <h1> 夜幕下的大台阶格外华丽。</h1> <h1> 第二天上午,我们又来到大阶梯前的广场。这里既是花园,更像一座巨大的露天美术馆。整个广场摆放着很多来自世界各地艺术家赠送的雕塑作品,因此有人叫它“雕塑广场”。</h1> <h1> 此时的阶梯广场人少、安静。</h1> <h1> 广场靠近马路的一方矗立着一尊高大的雕像,他就是现代埃里温城市建设的总规划师,也是大台阶的设计师亚历山大·塔曼尼扬。</h1> <h1> 广场旁边的林荫道阴凉而幽静。</h1> <h1><p> 林荫道旁有很多餐厅和咖啡馆。</p><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五、共和国广场</font></b></div><div><br></div><div> 埃里温共和国广场位于埃里温市中心,广场面积约为12,000平方米,是该市最著名的地标之一。苏联时期,名为列宁广场,并有一座列宁的雕像。亚美尼亚独立之后列宁像被拆除,广场改名为共和国广场。<br></div></h1> <h1> 共和国广场也是埃里温城市规划总设计师亚历山大·塔曼尼扬设计的,早在1929年就已经建成,他在其中加入了许多亚美尼亚传统元素。1958年广场扩建完工后,这里成为了苏联最精致的景观之一,相比于世界任何大城市的广场都不逊色。</h1> <h1> 共和国广场的周围,有历史博物馆,歌剧院,亚美尼亚政府办公大楼以及各种餐厅、酒店。</h1> <h1> 所有的建筑以红、黄色调交错的凝灰岩建造。</h1> <h1> 每年亚美尼亚独立日阅兵式都在这里举行。</h1> <h1><div><br></div></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六、国家历史博物馆</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亚美尼亚国家历史博物馆是全国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文化机构之一,对于了解亚美尼亚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span></div></h1> <h1> 我们来到共和国广场北面的历史博物馆参观。博物馆建于1920年,最初的展品主要来自于爱德华·加勒特的捐赠。后来,博物馆不断扩大收藏范围,拥有了更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在二战期间,博物馆曾经被德国侵略军洗劫过,但幸存了一些文物。</h1> <h1> </h1> <h1> 博物馆的展品包括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古代手工艺品、宗教艺术品、民族服饰等。 </h1> <h1> 木材货车是从亚美尼亚格加尔库尼克省 Lchashen 湖附近的一个古墓中挖掘出来的。 在亚美尼亚发现了 12 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000 年的原始马车。</h1> <h1> 这是在阿雷尼洞穴,也被称为阿雷尼1号洞穴群中发掘的世界上最古老的皮鞋,这只右脚的鞋皮已有5500年的历史了!</h1> <h1></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写在后面:<br> 我们只有三天时间匆匆游览了亚美尼亚,尽管是走马观花,但这个国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世界上第一个把基督教作为国教的国家,尽管饱受灾难,仍有着千年笃信不移的信仰,那么多几百上千年的教堂、修道院得以很好的保护,这种矢志不渝的精神太令人敬佩了!其次,亚美尼亚的自然风光及城市建设也非常值得赞颂。</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