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女性接受自己的价值必须通过他人(尤其是伴侣和孩子)实现的规训时,她们陷入了一种困境。</p><p class="ql-block">如果她们想要获得认可,就只能不在乎孩子真正的意愿,无限度地为孩子牺牲,把孩子捧到一个虚高的地位(无精神内核的符号),为自己从来得不到重视和满足的正常人的需求做掩护。</p><p class="ql-block">等孩子大了之后,一方面因为慕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方面也恐惧过度紧密的亲子关系,要么转向除了提供经济条件之外几乎没什么付出的父亲(同时要承受母亲的强烈道德指责),要么逃离原生家庭投向新家庭,又陷入同样的循环。</p><p class="ql-block">最可怕的是有的家庭是一方既赚钱又照顾家庭,一方被边缘化到了相当于摆设的位置。孩子对强者的认同空前稳固,最难脱离出要么完美满足他人一切需求,要么就只能当一个没有思想的宠物的两极化桎梏。</p><p class="ql-block">这些母亲原本都是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只能表现出自恋的特点,否则她们难以生存。从不展现脆弱的“强者”永远只能孤独地依靠自己,沦为讨好的弱者则处境更加糟糕。</p><p class="ql-block">当身边的人都不关注真实的你是什么样,只关注你的功能性特点时,人的自恋会被喂养的。自恋的伴侣疯狂地互相控制和索取,孩子在分裂的痛苦中不知如何自处,往往沦为了替罪羊。</p><p class="ql-block">跳出痛苦的轮回不仅仅需要极强的觉知能力,还需要被讨厌的勇气,这显然是一个艰难的决定。越是充分意识到改变的困难,人越能抵御系统回到原来轨迹的拉力。</p><p class="ql-block">多给自己一点时间蓄力,对女性来说做自己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终其一生的战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