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疫情消散,阔别已久的旅行终于如愿。一句“好久不见”承载了三年抗疫的不易和相逢时的欢喜,看到大家平安健康地再次携手一路同行,心中既感慨又感恩。</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次要去的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从满洲里一路北上,经过海拉尔,穿过额尔古纳河,到达中国最冷的地方-根河,再从根河去往莫尔道嘎,到达中俄边界的蒙兀室韦,入住黑山头的蒙古包,相约一场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篝火晚会。</p> <p class="ql-block">第一天:2023.07.26 </p><p class="ql-block">青岛-满洲里<span style="font-size: 18px;">(MF8937)15:35-18:20</span></p><p class="ql-block">入住:满洲里金龙泉假日酒店</p><p class="ql-block">特色:满洲里西餐歌舞宴</p> <p class="ql-block"> 满洲里的气温比山东低了几度,一下飞机就感受到了这里的凉爽舒适。当地导游小茹笑盈盈地等候在出站口,为我们同行的38人一一献上蓝色的哈达。</p><p class="ql-block"> 哈达是蒙古族人民作为礼仪使用的一种丝织品,分白、黄、绿、蓝、红,五种颜色,每个颜色代表不同的意义,处于对当地风俗习惯的尊重,我把哈达叠好放在背包里,游览186彩带河景区时,把它系在大敖包的柳条枝上。</p> <p class="ql-block"> 落座满洲里的玛克斯西餐厅时,已近夜里八点,服务员早已摆好满桌子的西餐,两支大大的俄式烤串豪横地躺在精致的西餐堆里,一勺苏国汤刚一下肚,随着劲爆的音乐声,中俄蒙三国的同台演出就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 边吃西餐边看演出,给初来满洲里的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整场演出歌舞交融,气势恢宏、非常精彩。</p><p class="ql-block"> 踏着俄罗斯舞步,聆听俄罗斯音乐,是一种舒心的享受;吃一口烤肉,听一首马头琴曲,更是耳目一新。</p><p class="ql-block"> 一场草原杂技,看得我全程提着心,尤其最后一段,男女演员用布缠了一个项圈套住彼此的脖子,吊在空中旋转飞舞的那一幕,直到演员完美谢幕,一颗悬着的心也久久不能平静。</p><p class="ql-block"> 激情四射的俄罗斯女郎比较大胆开放,一支劲爆的钢管舞蹈展现得淋漓尽致。其实,只要我们以艺术的眼光去欣赏,那就会觉得没什么了。</p> <p class="ql-block"> 拿过省冠军的年轻调酒师用娴熟的手法现场调制了一款寓意红红火火健康平安的鸡尾酒🍸开始竞拍,几个回合下来被我们帅气的袁总成功拿下,大家举杯同饮,非常开心。</p> <p class="ql-block"> 酒足饭饱,去往宾馆的路上,此时夜幕下的满洲里景色迷人,高低不一的俄式风格的建筑灯火闪烁,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2023.07.27</p><p class="ql-block">满洲里-巴尔虎-呼和诺尔-海拉尔</p><p class="ql-block">景点:观看草原三技、呼和诺尔大草原、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入住:海拉尔 祥润宾馆</p> <p class="ql-block"> 蒙古族是一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他们逐水草而居,游牧在辽阔的草原上,练就了一身本领-骑马、射箭、摔跤,称为“草原三技”。</p><p class="ql-block"> 观舞之前,先要遵守草原人们迎接尊贵客人的至高礼仪-喝下马酒。喝下马酒时,应该双手接过主人递过来的酒碗,移至左手端杯,先用右手无名指蘸酒弹向天空,称为“敬天”,再用右手无名指蘸酒弹向地面,称为“敬地”,最后用右手无名指蘸酒轻点眉心,然后一饮而尽,以示对主人的尊敬。</p> <p class="ql-block"> “马之舞”是以蒙古马术表演为主,由<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专业马术团队携百骑马匹出演,包</span>含:套马、赛马、搏克、舞蹈、人马共舞等多项内容。尤其人马共舞的马镫藏人、马上拾物、飞身跃马、骑乘射箭,马上飞燕、倒立、平衡等出演独具蒙古族特色,场面震撼,特别精彩。来呼伦贝尔草原旅游的朋友,如果有时间,推荐来看看。</p> <p class="ql-block"> 蒙古的天气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中午在巴尔虎用完清香的手把羊肉走出大帐时,还是蓝蓝的天,白云朵朵,只不过一个小时的车程到达呼和诺尔大草原时,只见乌云盖顶,闪电雷鸣,不一会儿就大雨滂沱,本以为这个景点会错过,谁知不到二十分钟就晴天了,好幸运😄</p> <p class="ql-block"> 此时,雨后的草原经过雨水的洗礼,变得更加干净美丽。放眼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绿茵如毯,波光粼粼的呼和诺尔湖,像镶嵌在蓝天与草原间的一面银镜,明亮得晃眼睛。踏着吱吱作响的木板小路,细细数着蒙古包点点,泥土混杂着青草的清香扑鼻而来,心情特别美丽,忍不住伸开双臂与大自然相拥,城市的暄嚣已在九霄云外。</p> <p class="ql-block">侯导的拍照技术超赞👍👍👍</p> <p class="ql-block"> 拨开草丛,发现许多可爱的野生白蘑菇,这让我欣喜不已,蹲在地上观察半天,还是忍不住采了一颗捧在手掌心仔细端详。</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在我们农村老家,雨后的山岗也会有野生的蘑菇,数量很少,而且大多是大人告诉孩子不能碰食的彩色🍄,那时对《采蘑菇的小姑娘》歌词里“多得像那星星数也数不清”的大草原有着无限遐想,好想背着一个大竹筐走遍大草原去找寻那颗最大的蘑菇。</p><p class="ql-block"> PS:这个景点预设2公里自然路草原穿越,停留时间是两小时,个人建议景区人员备些箩筐盒子之类的工具,让有兴趣的游客做一回采蘑菇的小姑娘,深度感受一下草原上泥土混着草地的芳香,会是一段很不错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 下午游览的第二个景点是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该馆分上下三层,楼上闭馆,我们只在一层逛了逛,陈列品主要是石器、玉器、铜器、金银器、古生物化石、皮毛服饰等,还有拓跋鲜卑、成吉思汗、萨满文化、国防成就、民族艺术等展览。</p><p class="ql-block"> 对历史研究不深入的我来说,青铜玉器各地博物馆大同小异,所以我只在用动物皮毛制成的滑雪板🏂前认真看了看,拍了照片留念。</p> <p class="ql-block"> 今晚吃牛排火锅,看起来很新鲜的样子。男士们凑一桌喝酒去了,女士们满怀期待地夹起一大块牛排,不知是牛身上的哪个软骨部位,放在嘴里嚼不太动,实在享用不了(⊙o⊙)哇。酒后的男同胞们情绪高涨,大红着脸,估计再喝一两白酒就会进入步履不稳的状态吧。</p> <p class="ql-block"> 回到宾馆,天色不太晚,我们决定去古城的夜市逛逛。</p><p class="ql-block"> 呼伦贝尔古城在海拉尔正阳街,建于1734年,是清政府雍正年间设立的一座边防城,在城西,建有西屯(已毁于战火),城南建有南屯(今巴彦托海镇)两个卫星屯,当时很有名望。海拉尔近些年开始陆续“还原”呼伦贝尔古城,建筑一新,商铺林立,但游人并不太多。</p><p class="ql-block"> 在古城出口的烧烤摊遇到大家,蹭了元经理递过来的烤羊肉串,张老师递来的一个香瓜,闫格妈妈买的一大袋子爆米花,我们10个人浩浩荡荡走在呼伦贝尔的古城街道,就着慵懒的盛夏晚风,闪烁的霓虹灯光,边走边吃,心情如风,像个充满无限好奇心的孩子挨个门店进去瞅瞅,又像个局外人驻足沉浸在广场舞大妈的音乐节奏里,抛开生活的一切琐屑,任思绪奔跑,尽情地享受这难得的慢时光。</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2023.07.28 </p><p class="ql-block">海拉尔-呼伦贝尔大草原-根河</p><p class="ql-block">入住:根河宾馆</p> <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的景点是换乘私家SUV开启草原穿越之旅,畅玩呼伦贝尔大草原。</p><p class="ql-block">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场,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这里是游牧民族的发祥地,地域辽阔,水草丰美,牛羊成群,河流纵横交错,景色十分宜人。</p><p class="ql-block"> 负责接我们的司机师傅姓王,汉族,山东人,五十多岁,年轻时来内蒙当兵,退役后在海拉尔安家落户。王师傅很健谈,跟我们聊起当地牧民家里的情况,少则百头多则上千头牛羊,承包上万亩草原也不用花一分钱,而且国家还会发放草原补贴,听得我好生羡慕国家对内特别的厚爱❤。</p> <p class="ql-block"> 车子进入大草原的路就不容易走了,昨天这里下了一场大雨,路面十分泥泞,车子颠簸起伏。这时,远远望去,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有一团白云在蠕动,原来是牧场的羊群,一只只白白的,像许多颗珍珠散落在碧绿的盘子里;牛埋头专心致志地吃草,还不时甩动着尾巴;吃圆了肚子的枣红马悠闲地着步,绿草与蓝天相接处,羊儿相互追逐,可惜不见牧人举鞭歌唱。脑海里经常回响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致终于走出课本,真实地映入眼帘。赶紧下车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司机把我们送达的地方还不是草原最高处,因为车子动力受限,即使多加钱司机也不愿意冒险出力,所以只能从这山头远远地仰望对面最高处的草原。既来之则安之,眼前的草原景色也是很美的,美丽的莫日格勒河在无垠的草原上蜿蜒流淌,滋润着风光秀美的牧场,牛羊成群,世界一片祥和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离开大草原时,集体航拍留念</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旅行的第三天,这一路经过草原,沿着边境线走过湿地,看过羊🐑看过牛🐮看过马🐴,穿过成片的树林,终于到达今天下午的目的地-敖鲁古雅驯鹿部落。</p> <p class="ql-block"> 敖鲁古雅驯鹿部落位于内蒙古呼盟根河市最北部的敖鲁古雅河畔,居住在这里的鄂温克族是现存最古老、最神秘的一个民族。千年以来,他们始终安静地生活在大兴安岭的密林中,靠打猎和饲养驯鹿生活,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狩猎部落” 。他们信奉“萨满” 拜祭树神,用桦树皮制作生活用具。撮罗子是他们的传统民居,就是用松木为主干,<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外面覆盖桦树皮和帆布,外形</span>圆锥型,高约3-5米<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在景区门口遇到这只可爱的野兔,在镇定自若地饮着山泉水,不时地抬头看天,任凭大人小孩的触摸,尖叫,它也不会惊慌逃走。</p><p class="ql-block"> 景区的植被很好,松木、桦木成林,还未看到驯鹿,先闻到一股淡淡的松香,原来是主人为了给驯鹿们赶走蚊虫,燃起的白桦树枝和草药的熏烟。</p> <p class="ql-block"> 第一只驯鹿朝着我们走来,看起来鹿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蹄似牛非牛,身似驴非驴。</p><p class="ql-block"> 雯宝小心翼翼地抚摸驯鹿的皮毛,它一点也不惊慌,也没有攻击的意思,性情温顺又乖巧。有只大驯鹿的鹿角出奇的多,像顶了个大大的皇冠😃。</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开心地喂食着驯鹿又被逐得哇哇大叫,兴奋不已,全然忘记留意脚下踩中的鹿便便🤭。</p> <p class="ql-block"> 驯鹿喜欢采食树林里的石蕊,石蕊是种地衣类食物,外观是一种苔藓,我以为是长在石头上的那种,在后来去往大森林里看到满树挂满的苔藓才知道这个苔藓和我认知的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景区有装满石蕊的竹篮出售,驯鹿一看到石蕊就会两眼放光,会跟着竹篮走,雯宝欢喜地接过主人递过来的石蕊,本来打算每只驯鹿喂一朵,结果引来一大群的驯鹿把她团团围住,雯宝高举竹篮向左又向右想逃又逃不掉的窘况,看得我既担心又好笑,最终与驯鹿们成功互动。</p> <p class="ql-block"> 离开雅鹿古雅驯鹿部落时,有些依依不舍,如果后续有时间再来,希望在树屋住上一晚,深入了解一些鄂温克族人的风俗习惯和狩猎文化。带着未满足的好奇心继续下一个景点。</p> <p class="ql-block"> 告别鄂温克族人,一路上时有时无的手机信号催着👀打瞌睡,多亏张老师天籁般的歌声抚平了一路的劳顿,终于来到了中国气温最低的地方-根河。</p> <p class="ql-block"> 去酒店用晚餐,天色有些暗了,服务员端上红烧狍子肉时,窗外雷声轰隆,乌云密布,适合喝酒的气氛,也调动了小孩子们的情绪,雯宝和闫格小姐姐你一口我一杯喝起了海拉尔的啤酒花,三杯下肚,俩孩子的脸儿就红了。</p> <p class="ql-block"> 回根河宾馆的大门口看到这道雨后彩虹🌈特别漂亮</p> <p class="ql-block"> 晚饭后约着雯宝散步,第一次邀约被拒,说打算回宾馆洗头,我和宝爸一致猜想可能是酒精上头有些微醺😄。</p><p class="ql-block"> 难得独享二人世界,我俩就绕着宾馆四周徒步闲逛,去了路边的超市买了几个在山东没看到的形状西红柿,用纸巾擦了擦就入了口,有点酸。</p><p class="ql-block"> 根河属于县级城市,人口不多,气候极寒,这里的冬天能达到零下40°,而且一年里有二百多天是这样极冷的天气。走在根河的大街上看不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好多房屋倒塌多年,看起来有些萧条。</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2023.07.29</p><p class="ql-block">根河-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室韦</p><p class="ql-block">入住:室韦俄式木刻楞民居</p><p class="ql-block"> 清晨,绕着宾馆周围又逛了逛,看了看白天的根河,冷清如昨夜的印象,回程路上看到一家商店在卸车新鲜的蓝莓便跟了上去,个头不如山东的大,价格便宜的很,12元一斤,还有姑鸟,16元一斤,苹果挑选的最大个青果,差不多6元一个,李子、葡萄和山东都差不多,每样水果拎了些回去,在宾馆门口有幸目睹当地着传统服饰的新婚典礼。</p> <p class="ql-block"> 这次的旅游行程很悠哉,不用太赶时间,今天上午的行程是八点半出发,路程两个半小时,到达莫尔道嘎吃一道东北的特色美食-铁锅炖笨鸡。</p><p class="ql-block"> 这边的玉米特别好,用玉米做的爆米花,玉米做的片片,吃起来十分香甜。还有山上自然生长的菌菇,鲜嫩滑爽,笨鸡肉很有咬劲,味道真心不错,我坐在靠近灶火的正前方,烤的我汗流浃背吃完这一餐,印象还是特别地好😄。</p> <p class="ql-block"> 当地野生的蓝莓特别小,低估了它的酸度,现场榨蓝莓汁的大姐问我要不要加蜂蜜时,我果断地摇摇头,她停顿一下,然后邀请我免费吃一颗她家的野生蓝莓,我用指尖费力地捏起一颗,蓝莓爆了浆,瞬间染紫了两指,刚放入嘴巴,酸的我缩起了牙帮。大姐爽朗地笑着说看得她也跟着流酸水,再次问我说要不要加蜂蜜呢,我说:加,加,加,请多加两勺😄</p> <p class="ql-block"> 下午的景点是进入大兴安岭深处,换乘景点的小火车游览:“<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南有西双版纳,北有莫尔道嘎”之称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公园-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span></p><p class="ql-block"> 这次,天公不作美了,飘起了毛毛细雨,雨越下越大,一共四站的小火车浩浩荡荡地抵达终点站😭,全程一个景点也没能下车去看,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我的情绪,在车厢里玩起了自拍🤳😄用美图软件把帽子挖了一朵花出来😄</p> <p class="ql-block"> 我喜欢下雨天,喜欢雨的朦胧,喜欢雨的执着,喜欢看雨时回首往事,喜欢听雨时展望未来。滴答滴答,唰唰唰唰,听的是时间的脚步声,只是听雨人有不同的雨声。</p> <p class="ql-block"> 今天最期待的行程是来室韦小镇隔岸遥望俄罗斯的小镇奥洛契。</p><p class="ql-block"> 蒙兀室韦小镇位于额尔古纳市的北端,与俄罗斯仅一河之隔,是我国惟一的俄罗斯民族乡,全乡俄罗斯居民有1700多人,占总人口的42%,这里的俄罗斯居民大多是前苏联十月革命前后来到中国的俄罗斯人,老一代人精通俄语,至今仍然保留着俄罗斯人的生活习惯。</p> <p class="ql-block"> 室韦的道路临近河边,河与路间有铁丝网,河道蜿蜒曲折,河水鳞光闪闪。跨过111号界碑,界碑北面土地上有一座木质的纪念模型,上面写着:中俄第一桥。</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叫中俄第一桥呢,早在2001年2月15日,时任中国交通部部长黄镇东与时任俄罗斯大使于北京签订协议,决定为室韦口岸兴建一座永久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桥,以取代旧有的简易木桥,该桥由额尔古纳市人民政府和当时的赤塔州政府共同出资建设拥有以及管理,桥身是用两种材料做成,中国这边是水泥制,俄罗斯那边是钢铁制,据说这座桥就是两国一起开工最后连接在一起,象征着两国的友谊,所以又被称为“友谊桥”。友谊桥连接着室韦和对岸的俄罗斯的奥洛契口岸,桥下的额尔古纳河上还有游艇经过,要想坐船需要到室韦东边临江位置山脚下办理登记。</p><p class="ql-block"> 站在游艇上二楼的观景台,隔岸近距离观看对面俄罗斯的边陲小镇,虽然没有亲临现场,但从直观上来看俄罗斯小镇不如我们的小镇整洁繁华,基本上是清一色的低矮房屋,安静中透着萧条。看到有一户人家冒出了飘飘渺渺的炊烟,不知为何,我心里突然有了一种莫名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 今晚入住室韦的木刻楞,是用白桦木圈成的院落,院前院后码着整齐的桦木块,后院散养着十多只笨鸡,室内铺设木地板,房间干凈整洁,刚进屋有一股木头的味道,虽然隔音效果有点差,但还是挺新奇住这种木头房子🏠。</p><p class="ql-block"> 饭后休息了一会,约了个四人自行车沿街骑行。此时,夕阳西斜,一抹金辉泼洒在室韦的主干道上,在这异国风情的商业街,满街都是游客,灯光亮起,烧烤飘香。我们在室韦最热闹的大街上吹着俄罗斯的风,骑行了一圈又一圈😏</p> <p class="ql-block">室韦小镇有很多用鲜花装扮得很漂亮的俄式小屋</p> <p class="ql-block">特别喜欢张老师悦耳动听的嗓音,很遗憾当晚错过了现场的精彩演唱</p> <p class="ql-block"> 从西街逛到东,从东逛到落日西下,嚼着刚出炉的列巴,喝着瓶装的桦树汁,遇到和我们一样爱逛吃的大家,男士抱团去喝酒,女士抱团继续逛吃,又是一轮刚出锅的大列巴,幸好每人只分食一小块😄。</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个来回,只剩下我和闫格妈妈,我俩还不想回酒店,决定登上观景平台再去看一眼对岸的俄罗斯小镇,黑漆漆的其实什么也看不见,也听不见额尔古纳河的潺潺流水,转身回望深夜下的室韦大街灯火通明,人头攒动,欢快的音乐声此起彼伏,与河对岸安静沉睡的奥洛契形成鲜明对比,百闻不如一见,昔日俄罗斯的辉煌的确已经过去,我们的祖国正充满着朝气,奔向辉煌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 我和闫格妈妈手拉着手挨家门店闲逛,比价格看品牌,投入得无比快乐。天空时而飘雨,我们就和店主拉呱聊天,雨停后我们再冲到下一家,直到满街灯火打烊,才意犹未尽地回到宾馆。</p> <p class="ql-block">第五天:2023.7.30</p><p class="ql-block">拜访俄罗斯家庭-黑山头列夫湿地公园骑马-篝火晚会</p><p class="ql-block">入住:黑山头蒙古包</p><p class="ql-block"> 呼伦贝尔距离俄罗斯比较近,部分俄罗斯后裔仍生活在这里。我们今天做客的俄罗斯家庭的女主人有着中式面孔、欧式鼻梁、大大的眼睛,白皙的皮肤、体型微胖但很漂亮的中年妇女,自称是中俄混血第三代,他们用最高规格的接待礼仪-列巴蘸盐欢迎我们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女主人家布置得温馨整洁,桌上俄罗斯特色的茶具,一如其用品风格,色彩艳丽,果盘装着饼干、糖果、膨化零食,份量不多,但能保证每个人都能体验到。</p><p class="ql-block"> 欢迎词后,五十开外的女主人介绍起旧时家事,祖父是汉族,当年闯关东时至此,外祖父是俄罗斯人,收留了祖父成为家里的长工,与祖母日久生情,生下了中俄混血,成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俄罗斯一族,女主人是中俄混血的第三代。</p><p class="ql-block"> 据说全国俄罗斯族大约有1.2万人,呼伦贝尔的俄罗斯族人数最多,约有五千人。听着女主人的诉说,能感觉到她浓浓的故乡情节和少数民族的爱国情节,献唱一首《喀秋莎》歌曲后,女主人邀请我们全体起立,手中挥舞早已备好的小五星红旗,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现场的爱国气氛一下子提到了新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 期间还玩起了蛋壳碰撞的游戏,游戏规则是每人挑选一只染满食用色素的彩蛋,与身边的人互相蛋敲蛋,蛋壳出现裂纹即退出。宝爸这枚俄罗斯彩蛋百敲不破,成为全场的冠军蛋🥚</p> <p class="ql-block"> 室内家访后,来到庭院,做起俄罗斯人传统的抢棒游戏。</p><p class="ql-block"> 游戏规则很简单:手持近1米的木棍,众人围成圈,间距为木棍长度。左手扶棍立两腿间,伴随音乐舞动右臂。音乐停,左手松棒,右手接右侧他人棒。棒落地则被淘汰,直至产生棍王。经过激烈的抢棒,雯宝成为本届游戏的棍王😄。</p><p class="ql-block"> 庭院中备有数套俄罗斯民族服装,女装雍容华贵,男士的服装就是几套瘦瘦的军装,我和雯宝挑了两套花裙,后背的拉锁坏掉不能闭合😵。</p><p class="ql-block"> 或许是夏日无多,俄罗斯人喜欢用假花来装扮庭院,秋千似乎是每个俄罗斯家庭必备的室外用具,或许真的是漫长而寒冷的冬日,让她们格外珍惜这短暂的室外时光。</p><p class="ql-block">下午三点之后,结束了这场欢乐的访俄户花絮,说好了惜别时用俄语说声再见,坐上车之后才想起忘记了再见。</p> <p class="ql-block"> 告别俄罗斯家庭,去往黑山头。黑山头是额尔古纳市的一个小镇,因东北两公里处的黑山群而得名,是成吉思汗母亲和妻子的故乡,也是呼伦贝尔最大的骑马集合地。</p> <p class="ql-block"> 跨上马鞍,缓慢骑行,刚开始有些紧张,挺直着身子紧盯着马头,这种感觉让我想起小时候练习骑自行车的场景,两眼紧盯着自行车的车头,老爸的话在耳边回响:向前看,向前看!</p><p class="ql-block"> 这时,马儿想低头吃草,我左手握的缰绳被使劲向下拽了下去,差点一个踉跄栽下马,另一边,雯宝骑的那匹马的缰绳脱落了,驯马师帮着整好,又冲着我这头大声喊:抓住缰绳向上提!我才恍然大悟向上一提,马儿抬起了头继续向前走。</p><p class="ql-block"> 我骑的这匹马不能说瘦骨嶙峋也瘦得让人疑惑,不忍心踢它飞跑起来,所以全程边抚摸着马鬃边安抚它不着急,慢慢走吧。烈日炎炎,半小时骑下来,热得汗流浃背。</p> <p class="ql-block"> 今晚入住黑山头的蒙古包,第一次看到蒙古包,白白圆圆的,像一个个移动的小城堡,打开门锁,掀开门帘进入蒙古包,室内的陈设一应俱全,可能是草原的空气有些潮湿,室内有些闷热,赶紧打开空调散了散热,静待晚上的烤全羊宴。</p> <p class="ql-block"> 品尝美味的烤全羊有一套特色的开羊仪式,草原上的开羊仪式更为隆重。</p><p class="ql-block"> 伴随着马头琴悠扬的曲调,欢快而又喜庆的烤全羊仪式拉开了序幕,当主持人宣布烤全羊仪式开始,一道蒙古民族宴请宾客的至尊大餐—烤全羊隆重出场,由草原上尊贵的两位男女客人,身着艳丽的蒙古族服饰,扮演王爷和王妃,我和宝爸有幸成为今晚的王爷和王妃,体验了一把隆重的开羊仪式。</p><p class="ql-block"> 首先,王爷和王妃高举彩球意为剪彩,这时,盛装的蒙古姑娘献上蓝色的哈达和马奶酒。按照下马酒的礼仪敬天敬地,再由王爷、王妃共同在羊背上用刀划十字,寓意十全十美。最后由专业的蒙古汉子将全羊去骨分盘供客人食用。热烈而隆重的开羊仪式才算结束😄</p> <p class="ql-block"> 八点半篝火晚会开始,虽然不在大草原上进行,而在蒙古包的广场上,但这并不影响现场的气氛,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齐聚在这里,非常有氛围感,再加上主持人非常能调动气氛。</p><p class="ql-block"> 主持人介绍着蒙古族的一些习俗,然后引导点火嘉宾点火,简单的点火动作,因为前期满满的仪式感,以及郑重其事敬畏的态度,也显得庄重起来,随着火把的点燃,主持人用高昂的蒙古语对着长生天祈福,祝福在场的每一个人,现场观众的热情全部被点燃。一向不擅长蹦跳的我在今夜与身边互不认识的游客手拉着手,跟着音乐转圈,跳舞,尖叫,互相击掌,兴奋得不得了,真的好久没有这么肆意狂欢了。</p> <p class="ql-block">第六天:2023.7.31</p><p class="ql-block">黑山头-186彩带河-满洲里-回家</p><p class="ql-block"> 清晨,携一缕黑山头的阳光放入口袋,怀揣着对大草原的依依不舍,开启本次旅行的最后一站-186彩带河景区滑草。</p> <p class="ql-block"> 186彩带河景区不是字面意思的186条河道,它是我们沿着祖国北疆边防线行驶186公里处的一条河,其实是额尔古纳河的一处自然景观,这里与俄罗斯的村镇杜罗依隔河相望。</p> <p class="ql-block"> 在景区门口换乘电瓶车到山上,站在观景台俯瞰额尔古纳河,河道形成的万顷湿地横卧在边境,迂回曲折,九曲回肠,河面光影随着天光变幻,像一条条随风飘扬的银丝带。</p> <p class="ql-block"> 从观景台下来,沿路爬坡去瞻仰建在高原上的大敖包。整个敖包是用石头垒起来,高约数丈,顶端植有柳树的枝条,上面挂满了各色哈达,敖包的形状好似烽火台,遥遥望去,直入云天,显得十分神圣。</p> <p class="ql-block"> 关于敖包的成因并没有确切的答案,有人说是纪念蒙古各部落为抗战英勇献身的英雄们,是天葬英灵的地方,敖包里一般会存放英雄的遗物;有的说是当地蒙古族牧民祭天求雨的祭坛;有的说是部落作为打仗时传递信息用的,与中原地带古战场的烽火台的作用差不多。</p><p class="ql-block"> 不管源于哪种说法,在草原人们的心目中,象征着神灵在其位,世袭传诵,成为他们的信仰。入乡随俗,所以我们也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郑重地把蓝色的哈达系在186彩带河景区的敖包上,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是体验速度与激情的时刻-高原滑草</p> <p class="ql-block"> 刚开始坐上滑草车我并没有紧张,甚至很嚣张地握着手机想插空给雯宝录个滑行的视频,录像刚一点开,坐在另一个滑轨上的雯宝就嗖地一下子滑出去,只录下拇指盖大的背影,望而兴叹之余,还没等我缓过神来,滑板车被嗖地一下推出去,这时耳边疾风作响,打得墨镜都有了风声,再一次举起手机录视频时内心是颤抖的,脑海里的杂念也浮了出来,所以还不到两秒就停录。这时滑板车碰到了第一个白钢板减速带,稍微减速,之后是越来越快的速度,紧接着又是一个,又是加速,又一个……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心跳加速,开始紧张😓,左手握着的手机无处安放,只能右手使劲抓着侧边的安全环,后仰着腰身不敢动,两眼紧张地盯向前方,生怕车子侧翻,终于滑到目的地啦,其实身上绑着安全带还是安全的,只是第一次坐这么远的滑道有些紧张😃。</p> <p class="ql-block"> 不知是滑草时灌入了冷空气还是水土不服,雯宝说肚子不太舒服,上了车就开始呕吐,喝了瓶藿香正气水也全吐出来了。午饭时,给她找了个空啤酒瓶子装了些热水抱在怀里,稍微肚子痉挛好了些,因为这一个小插曲,最后的景点-俄罗斯套娃广场就没心情进去看啦。</p><p class="ql-block"> 下午三点到达满洲里机场,带着感恩和不舍的心情与小茹导游挥手惜别。</p><p class="ql-block"> 过安检,防晒喷雾忘记放入托运箱了,只好丢弃吧。五点才办理值机,时间尚早,电脑没电,便拉着雯宝去了一家快餐店给她点了一碗紫菜蛋花汤,还好,能喝些热汤了。我呢,蹭着人家的电,处理了两个小时的邮件。</p><p class="ql-block"> 办理完值机,电梯徐徐升至二楼候机大厅,侧目瞥见同行的小伙伴们排排坐在楼梯口的台阶上,正疑惑间,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二楼的空调坏了,38°的室内高温瞬间像个大蒸笼,浑身冒汗如雨,与一楼洗手间的水温透心凉到骨髓的反差,让人忽冷忽热😭,也许这也是大草原的特点吧,豪爽不做作,简单又直接。</p> <p class="ql-block"> 到了青岛胶东机场,取了行李,找到大巴车已是夜里10:40,青岛的海风吹在脸上打在衣服上是潮潮的感觉,像桑拿浴,想起五天前落地满洲里的那天晚上,同样的清风拂面,凉爽而干躁宜人,突然地又想念大草原了。</p> <p class="ql-block"> 感谢此行李导和小茹导全程的暖心陪伴,感谢司机师傅娴熟的驾驶技术,平安归来,更要感谢Conmet领导,感谢袁总推荐我和宝爸体验了一把草原上的王爷和王妃😄,感谢同行的小伙伴们带来的欢声笑语,期待下次相聚!</p><p class="ql-block"> 2023,我们一起来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