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模仿是指一个人有目的地重复另一个人的行为,这包括完全新接触的行为或已熟悉的行为。有模仿能力和模仿的意图,人就能从他人身上学到身处的文化中所常用的技能。通过模仿,儿童能学到复杂和有目的地行为。常见的模仿包括模仿身体活动、姿势、面部表情和言语。儿童若能模仿,也会有利于社交及情感互换,也能理解别人的感受。</h3></br><h3>那么,如何发展儿童的模仿能力呢?</h3></br><h3><strong>01</strong></h3></br><h3><strong> 明确的训练重点</strong></h3></br><h3>训练儿童的模仿能力时,应着重儿童能学到“如何模仿”,而非着重“以模仿来学习新事物”。训练方法应从教导基本技巧开始;如儿童已掌握该技巧,便能学习模仿,并未日后以模仿来学习更复杂的行为打好基础。</h3></br> <h3><strong>02</strong></h3></br><h3><strong>慢慢塑造</strong></h3></br><h3>有的儿童不能有效地调适自己的专注方向去留意模仿对象及其示范动作和声音,家长应从这方面慢慢帮助儿童。训练过程中,因他们对人的动作及声音的兴趣可能不及对其他事物的兴趣,所以必须使用具吸引力的奖励作为正确专注的诱因,从而帮助他们自然调适需专注的方向。</h3></br> <h3><strong>03</strong></h3></br><h3><strong>引发模仿</strong></h3></br><h3>训练儿童模仿时,也应使用儿童想得到的事物作为目标,然后在达到此目标的过程中设置合乎儿童能力的难关;此时,家长便有机会示范一些动作,让儿童看看别人会使用什么方法,从而吸引儿童模仿家长的方法去取得目标物。这样,儿童能发展模仿别人的动机。</h3></br> <h3><strong>04</strong></h3></br><h3><strong> 让儿童期待</strong></h3></br><h3>训练过程使用吸引儿童的事物作为目标,儿童会有较大的动机得到该事物。成人可利用这种心态引发儿童期待成人的示范,当儿童出现期待的表情和行为,成人便可立即做出示范。</h3></br> <p class="ql-block">在训练过程中,家长也可以适当的运用镜子作辅助,让儿童能看到自己动作,视觉和动作知觉并用,模仿会更准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就诊科室:儿童康复科</p><p class="ql-block">地址:襄城县人民医院儿童医院</p><p class="ql-block">一楼 儿童康复中心</p><p class="ql-block">电话:0374---359220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