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

杨晨

<p class="ql-block">  不知是年岁大了,受不了这酷暑,还是这酷暑太酷,被空调提升的地表温度炙烤着人间,让人只想孵空调,不想出家门,回想起年少时光,那些不怕热,不怕晒,整天玩耍在太阳下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学骑自行车</p><p class="ql-block"> 记得第一次推着自行车摔倒是父母在学校的操场上教姐姐学骑车的时候,趁姐姐学车休息空挡,我推着自行车走,那时的我跟自行车差不多高,我双手紧巴巴地扶着车把手,车子又高又重,还没走两步,人和车都趴在地上。</p><p class="ql-block"> 小学毕业放暑假,午饭后一段时间总是和小伙伴们到学校的操场上学骑自行车,一个人在后面扶着车架,另一个骑上车绕着操场一圈又一圈的骑行。才学骑车时平衡感很难掌握,还没骑一截路就摔下来,接着又重新骑,周而复始。那时候还没有女式自行车,都是28大杠的,因为个子小,没有人扶上车骑的时候,就一只脚踩在脚踏上,另一只脚在地上快速蹬两下,一边滑行一边从大杠的下面斜跨进另一边踩住脚踏往前骑,俗称“掏老鳖”。</p><p class="ql-block"> 学完车会跟同学一起到她家休息,我们从井里打来凉水擦着身上的汗,同学的父亲见状连忙跟我们说夏天要用温热水洗脸,这样洗后会更凉快,果不其然。</p><p class="ql-block"> 刚学骑车那会儿瘾特别大,因为车子太高了,要自己跨上坐垫太难了,可我还没学会上车,就敢上街了,推着自行车请一个陌生人扶着车就骑走了,从丁字街到石桥边,在新华路上来来回回。一次和小伙伴从家骑到许店,我们都不会自己蹬上车,骑那么远,也可以算是全椒最早的骑行了。</p><p class="ql-block"> 酷暑天学车,我晒得黢黑,母亲不无担心我的肤色,跟三舅说:“不知道能不能变回来”,“肯定能变回来的”三舅安慰道。那时三舅刚从新疆探亲回来,住在我们家。</p><p class="ql-block"><br></p> 骑自行车图片来自网络 <p class="ql-block">同学发在朋友圈很有年头的28式自行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冰棒与冰镇西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赤日炎炎似火烧”。暑假里,有一个任务就是午后守着手表看时间,每天的1点半这个时间点,要喊醒午觉的母亲起床去上班,这份“美差”也会获得一点小报酬,每次母亲穿好衣服都会默默地从口袋里拿出几分钱给我,这样下午三、四点的时候,我就等着并叫停从家门口推着自行车叫喊卖凉棒的人,买一根香蕉冰棒或一根豆沙冰棒。</p><p class="ql-block"> 暑假最开心的时刻,莫过于剥开冰棒纸,一口把豆沙咬下来,哎呀,那个冰爽劲,咬下来的一块冰能把你的舌头冰麻,要在嘴巴里不停地快速吸溜,才能习惯并享受吃冰棒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夏天最解暑的就算西瓜了。那时候的西瓜又大又圆又甜,子黑瓤红。那个年代没有电冰箱,买回来的西瓜已被晒了很久,滚烫的,家里多半会打一桶井水,把西瓜泡起来冰镇一下。午餐后起床,或者晚上乘凉时,家人围坐在小饭桌边切西瓜吃,一丫丫的红瓤西瓜切放在餐桌上,很是诱人。我们小孩子家总是埋头苦吃,嘴角的西瓜水也顾不上擦,弟弟见吃不过姐姐们,就在几块切好的西瓜尖尖上咬上一口,表明那几块西瓜都是他的了。</p><p class="ql-block"> 当然,家里有时也会买点汽水,或者煮点酸梅汤解暑,但都没有吃冰棒让人觉得可口幸福。</p> <p class="ql-block">吃西瓜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喝桔子汽水</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母亲的手表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买小菜</p><p class="ql-block"> 夏日里的晚餐几乎都煮绿豆稀饭,摊几块粑粑,要么买点馒头或老卷,就着小菜吃,一般买小菜的任务会交给我,那年代物质匮乏,去迟了小菜都卖光了。</p><p class="ql-block"> 西门团结饭店对面有一家酱醋厂小菜专卖店,离我家也不远,每到傍晚时分,柜台前站满了人,也不排队,都是人挤人,叫喊买小菜的声音此起彼伏,我是挤不过那些大人的,好不容易钻到柜台前喊着要买酱莴笋和酱黄瓜,可营业员太忙了,听不见或看不见我似的。一次,我急中生智,见营业员手中的秤盘离我很近了,连忙把手里攥着的毛票子和钱角子一把放在她的秤盘上,终于“如愿以偿”。</p> 卖小菜图片来自网络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勤工俭学</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还没有恢复高考,所以每每在暑假里都是玩,到了快报名上学的时候,才从那些做好暑假作业的同学处借来本子连天带夜赶抄作业。父母见状,就让我们勤工俭学,糊纸袋和砸钉子。</p><p class="ql-block"> 糊纸袋比较好做,就是把牛皮纸袋的一边用浆糊封上口。我们每次会把十多个纸袋留出一个2CM的边,然后整齐的排着叠放在一起,挨个刷上浆糊,再捏紧封口。</p><p class="ql-block"> 砸钉子就难做了,那些小钉子是做皮鞋时用弯了的小钉子,砸直后再重新利用,那是个细心活,一块铁板上,一只手摁住大的一头,另一只手挥动小锤把钉子锤直,因为钉子比较小,稍不留神就会砸偏或砸中手指,手指淤血是常事。</p><p class="ql-block"> “勤工俭学”换来的一点报酬能补贴家用,当然父母也会奖励孩子们。</p><p class="ql-block"> 父亲给我买了一双黑皮鞋,鞋底底边有一圈黑色沿条,上面系鞋带的,很“洋气”。刚穿上没几天,就被父亲勒令脱下,因为我穿着那双新皮鞋踢了弟弟一板脚。</p> <p class="ql-block">父亲给我们订阅课外读物的收据1</p> 父亲给我们订阅课外读物的收据2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纳凉</p><p class="ql-block"> 忙碌了一天,吃过晚饭,家家户户会把凉床架到街道两边,等着夜晚乘凉。先是用水把一大片地面冲干净,再放两条长板凳把凉床架在上面,或者直接把有四条腿的凉床搬出去,用温水抹干净,晚上躺在上面一边摇着蒲扇驱赶蚊虫,一边看天上的繁星。那时家家夜不闭户,等到身上凉透了,屋子里的气温也降下来了,才迷迷瞪瞪地回屋房里一觉睡到天亮。</p><p class="ql-block"> 父亲喜欢文学,也会给我们订阅一些课外读物,比如《上海少年》《少年文艺》《中学科技》等刊物。记得是小学毕业之后,等待上初一的暑假期间,一个纳凉的晚上,父亲给我讲了木兰从军的故事: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为此,我喜欢上了木兰,并在上学前就全文背诵了《木兰辞》。</p><p class="ql-block">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从此难忘。</p> 纳凉图片来自网络 <p class="ql-block"> 后记</p><p class="ql-block"> 人生中最美的珍藏,正是那些往日时光。仿佛就在眼前,还走得不远,买小菜,冰西瓜,摇蒲扇,睡凉床,那时的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粗茶淡饭,吃起来很香,这种香气让人回味一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美篇里发的第一篇《水趣童年》,也是童年往事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水趣童年》原文链接</p><p class="ql-block">https://www.meipian.cn/1x3vuyyv?share_depth=1&amp;first_share_uid=3041352&amp;first_share_to=copy_link</p> <p class="ql-block">今日立秋,中午回家,和母亲一起回忆往事的录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