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 不只是浪漫(18)

木风

<p class="ql-block">2023年4-6月 四国 60天</p><p class="ql-block"><b>众城之王——伊斯坦布尔</b></p> 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是土耳其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扼黑海入口,横跨欧亚,战略地位极为重要。<br> 公元前658年,希腊移民在金角湾与马尔马拉海之间的地岬上建立了一座城市,称为拜占庭。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将罗马帝国迁都至此,起初称为新罗马,不过很快就以其创建者君士坦丁命名——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帝国首都。1453年成为奥斯曼帝国首都。<br>  伊斯坦布尔之名在奥斯曼帝国征服之前至少存在百余年历史了,如1403年西班牙国王遣使觐见帖木儿大帝,使臣途经君士坦丁堡,在回忆录中提到,希腊人也称此地为伊斯坦布尔(见《克拉维约东使记》商务印书馆汉译本),但西方国家认为奥斯曼帝国是此地的侵略者,所以依然坚持称此地为君士坦丁堡。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初建时为首都(独立战争期间迁都安卡拉),伊斯坦布尔才成为国际上的正式名称。<br> <b>空中视角的伊斯坦布尔</b> 空中视角的伊斯坦布尔 新老城区跨海大桥 再回到土耳其,适逢2023欧冠决赛,预订的老城民宿被取消,转订了位于新城区的一个公寓。房子条件不错,聊起来,房东的叔叔在沈阳美领馆区开了一家叫吉米的土耳其烤肉店,他也曾在那工作了六年。哈哈,这世界,说小还真小呢。 刚开始路不太熟,跟着导航,结果就是这样高高陡陡的台阶,真的太累人。后几天熟悉了,有一个缓坡好走得多。但伊斯坦布尔本身就是山城,这样起起伏伏的路就是平常。 我们住的是2楼,结果数下来,是六楼。 这的街道都不宽,车辆很有秩序地停在道边,基本看不到什么违停的车,应该处罚是比较严格的吧。 街边的小店,无论是卖食品 ,还是服装等等,装饰得都很有自己的风格与特点。 夜幕降临,很多街道变得安静,灯光从树影中洒下来,空气潮湿温暖,不由得让人想放慢脚步。 <b>圣索菲亚大教堂——世界七大中古奇迹之一</b><div> 所有来土耳其的游客应该都会聚集在这个广场。参观的队伍排出去几十米。</div> 索菲亚大教堂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漫长历史,因其巨大的圆顶而闻名于世,是一幢“改变了建筑史”的拜占庭式建筑典范。<br> 索菲亚大教堂由公元360年落成直至1453年期间都是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的大教堂,在公元1204年至1261年成为拉丁帝国的大教堂,1453年5月29日被转为清真寺,直至1934年被世俗化,现为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博物馆。<br> 教堂内部的空间广阔,结构复杂。教堂正厅之上覆盖著一个最大直径达31.24米、高55.6米的中央圆顶,圆顶直径较万神庙的穹顶直径少了四分之一,但高度却多了四分之一。圆顶下连绵的拱廊使圆顶看似失重,其下方的40个拱形窗户引进光线,使室内呈现色彩。由于经历过为数不少的维修,圆顶已经不是绝对圆形的底座,圆顶略呈椭圆,其直径介乎31.24米至30.86米之间。<div>  这座金碧辉煌的大教堂,据说当年用了16吨黄金。</div> <b>圣索菲亚大教堂的镶金马赛克壁画</b><br> 在教堂出口的大门上方,这里有一幅《向圣母献上圣索菲亚》镶嵌画。画中央怀抱小耶稣的圣母是君士坦丁堡的守护者,左侧是查士丁皇帝手捧圣索菲亚教堂模型,右侧是君士坦丁大帝手捧君士坦丁堡模型,显示他们完成了对教会和国家的职责。<br> 这一幅画地位十分重要,它被认为是圣索菲亚教堂成为东正教总教堂的标志。<br> 这张壁画可以说是圣索非亚大教堂内保存的最完整的壁画,正面墙镶嵌着黄金马赛克。在中央的仍然是衣着朴素的圣母玛利亚,在她头两边标着“神的母亲”的缩写。在这幅壁画上可以看到圣母玛丽亚站在一个基座上,这个基座的表面用银制马赛克镶嵌。在拜占庭的马赛克艺术上,有大量的马赛克画用黄金制作,但是很少有选用银制。圣母玛利亚怀中的耶稣被认为是知识学究的象征。<br> <b>蓝色清真寺</b><div> 原名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土耳其著名清真寺之一。17世纪初由伊斯兰世界著名古典建筑师锡南的得意门生Mehmet Aga设计建造,因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依兹尼克瓷砖装饰故名,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br> 蓝色清真寺属拜占庭(东罗马帝国,以希腊文化为主体文化)风格的圆顶建筑,周围有六根宣礼塔,象征伊斯兰教六大信仰,蓝色清真寺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b><br></b></div> <b>耶莱巴坦地下水宫</b><div> 整座水宫长140米、宽70米,336根高9米的粗大科林斯式石柱支撑着巨大的砖制拱顶,而这些石柱据说均是从安塔托利亚地区的神殿中搬运过来的。<b><br></b></div><div> 水宫排队人超多,大概排了一个多小时。</div> 这里原是6世纪拜占庭时期因战争原因而建的贮水池。公元542年,朱斯提尼安大帝动用七千名奴隶在教堂废墟上建成的,一方面为的是保证宫廷用水供给,一方面是防止敌人围困,有备无患。水宫储水量达10万吨之多。到了奥斯曼帝国时期,水宫被废置,直至十六世纪中期,荷兰人无意发现了它,才使其重见天日。好莱坞的《007在伊斯坦布尔》和成龙的《特务迷城》都曾在这里取景。《但丁密码》在此处取景。 <b>被囚禁的邪恶的神灵——蛇发女妖美杜莎</b><div> 在希腊神话中,凡人只要与她对视,便会化作石像。在水宫的一侧,两个巨大的石柱下面压着女妖的头像。一个朝下,另一个则侧脸向下。</div> 在光影变换中,水宫也变得愈加迷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