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缔造教室的过程,就像建筑宫殿或林中木屋一样,是一个怀着美好而朦胧的蓝图,逐渐建构出一个物质性存在的场域。</p><p class="ql-block">完美教室并不是一个苛刻的当下衡量的标准,而是一个使命,一个愿景,并且在这一表达中体现了我们的价值观:我们并不想只是完成上级布置的一些任务,而是想从自身的领悟与梦想开始,创造一个足够美好的事物。</p><p class="ql-block">2.教室叙事,是一个比学校叙事结构更清晰的篇章。教室,是一个比学校更应该清晰规划,精心设计好开端和结局的叙事,而文化,就是这个故事中的魂、精神。</p><p class="ql-block">就是说,一间教室,应该在自己的构建过程中,拥有自己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一间教室,应该在自己的叙事过程中,拥有自己的独特命名、象征标志、英雄与榜样,或者说,一套属于自己的形象符号系统。和学校文化对于学校形象、学校历史一样,教室文化是完美教室的灵魂,是一个班级的使命、价值观、愿景的集中整合与体现。</p><p class="ql-block">在教室文化的思考中,它呈现在世人面前的第一形象是教室命名,而最终呈现的则是教室文化的整体构建。</p><p class="ql-block">班名,或者说一间教室的名字,应该是班级文化的具体承载与体现,是班级的镜像。</p><p class="ql-block">3.所以教室命名的重点不在于名字本身,而在于把命名过程理解为一个持续数年的意义赋予过程。</p><p class="ql-block">命名只是教室文化整体设计与建构中的一个事项,和它相关的事务包括班徽、班旗、班歌、班训等,它们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应该是华丽的拼凑。</p><p class="ql-block">教室文化,最终会体现在教室的布置,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上。</p><p class="ql-block">4.教室文化中更重要的一点,是新教育人一直所说的“文化是活出来的”。我们倡导通过班级的课程、班级的庆典、班级的活动,班级的共读共写共同生活,都是在将文化一点一点地活出来,活出来,不仅师生享受到过程,享受到成长,同时班级也就有了自己的风格,风格不是标新立异,而是生命在特定的境域中的光辉发扬,生命光辉到一定的程度,也就有了风格。</p><p class="ql-block">5.缔造完美教室,就是努力在教室里实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超越分数的异化但仍然确保教学的高质量,提倡代表知识的大脑与代表情感艺术的心灵的完整,但更强调整体性,而不是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就像刚才引用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一样,确保低级的需要与幸福,追求高级的需要与幸福。而把这些追求,化为活生生的师生共同生活。</p><p class="ql-block">缔造完美教室,就是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拥有共同的语言与密码。</p><p class="ql-block">6.因此在新教育的完美教室中分数很重要,但同样因为新教育的课程,因为两套教学大纲地相互促进,孩子们最终的分数都会比普通班级要优秀和卓越得多。</p><p class="ql-block">不提前强灌,不延后勉强,而是顺应孩子的生命节奏而展开,这才是好的课程。</p><p class="ql-block">思考完美教室的缔造,我们要同时从孩子的道德人格、智慧与知识、精美与情感、礼仪与规则这四个方面来同时思考。</p><p class="ql-block">7.一间完美教室就是将愿景、文化、课程等融合在一间教室里,就是师生汇聚在伟大事物的周围,穿越在伟大事物之中,吻醒故事和经典,编织诗意的生活,最终让孩子和自我走向卓越。</p><p class="ql-block">缔造完美教室,要求我们下最平凡的苦功夫,做不平凡的大事情。</p><p class="ql-block">缔造完美教室,就是把这一间教室,当成茫茫宇宙的中心,天地间的所有美好,逐一在这里显现,并在岁月中汇聚成生命的大河。</p><p class="ql-block">诚如我在“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的论述中说,人们钟爱前四个字,将后四字不经意间轻轻带过,而教育的关键恰恰是后四个字。前四个字是对生命的信任,即大生命已经赋予每个个体以一种可以抵达卓越的潜能;后四个字是这一潜能最终能否转化为花朵与果实的关键一岁月,寂寞的,艰苦的,滴水穿石的岁月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