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花花儿的母女俩

云上时间

<p class="ql-block">  初中级班连读第十二讲,陈艳芬老师首先展示了她母亲的剪纸,典型的陕西传统脱稿剪纸,风貌古朴优美。陈老师说她母亲生前九十多岁还在剪纸,不禁激起了我的好奇心。</p> <p class="ql-block">  据陈老师说,她母亲叫郝国兰,绥德县田庄镇上陈家沟村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绥德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p><p class="ql-block"> 她自幼喜爱民间艺术,跟随二姑熟练掌握了剪纸、刺绣、面花等民间手工技艺,号称是村里有名的巧妇。凡是前村后舍遇到婚嫁、会事或年节时俗时,都是她最忙碌的时间,不是为她人剪喜花、办嫁妆,就是替别人熏样子、画图案。同时,也收集整理了当地民俗传统的大量剪纸样品,如传统的生殖崇拜、巫术祭祀、年节习俗等不同用途的剪纸。1996年,绥德县文化馆剪纸艺人普查时,发现了她。后有不少专家、教授,剪纸爱好者登门拜访。</p><p class="ql-block"> 成了省市级绥德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后,她牢记使命,不忘传承,只要一有空就开始创作,把自己记忆中的各种剪纸都剪出来,传给后人。可以说剪纸是她的最爱,是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以上均为郝国兰老人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陈艳芬,1968年出生。现为中国国际剪纸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榆林市突出贡献专家、榆林市剪纸艺术“十大金剪刀”、榆林市剪纸协会理事、绥德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p><p class="ql-block"> 陈艳芬自幼心灵手巧,酷爱剪纸、绘画、面花、刺绣等民间艺术。6岁就开始随母亲学习剪纸,拿起剪刀,冒剜冒铰,随心所欲,随意成形,可谓是天生聪慧、耳濡目染、门里出身。随着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增长,剪纸便成了她的钟爱和事业。</p> <p class="ql-block">  她的剪纸造型美观新颖,工艺精湛细腻,在不失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潜心研究,在单色剪纸的基础上发展套色剪纸,使剪纸的视觉效果更具冲击力。她的作品受到专家和大众的一致认可,并获得国内外各种大奖。</p> <p class="ql-block">  陈艳芬先后在田庄镇举办多次公益性剪纸传承培训,创办艳芬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剪纸艺术进校园、入课堂活动,通过剪纸、面花、刺绣、布艺,编织等技艺助力扶贫,带动周边的贫困妇女共同富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整理发布:</p><p class="ql-block">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p><p class="ql-block">《中国民间剪纸》微刊</p><p class="ql-block">执行副主编:郑晓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