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菽庄花园,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岛南部,总面积20328平方米,其中水域3352平方米,建筑物2451平方米。建于民国二年(1913年),面向大海,背倚日光岩,原是地方名绅林尔嘉的私人别墅,园主人以他的字“寂臧”的谐音命名花园,1955年,园主亲人将此园献给国家。菽庄花园背倚晃岩,面临大海,东邻观海园,西眺港仔后。全园分为藏海园、补山园两大部分,各造五景。藏海五景为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招凉亭;补山五景为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听潮楼、小兰亭。2006年5月25日,包含菽庄花园在内的鼓浪屿近代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菽庄花园,占地不满十亩,风光何止万千,它的奥妙在于“藏”、“借”、“巧”三个字上:“藏”就是园建海上,海藏园中,依海拓园,以园饰海。眉寿堂的楹联写道:“世外桃源君小隐,袖中东海我来游。”园林艺术,贵在创新,妙在含蓄,才能引人人胜,耐人寻味。俗话说:“善露者未始不藏”、“欲扬先抑,未歌先敛”。采用这种抑景手法,使园林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借”就是借景、借声借意、借影。化他物为已物,纳外景为内景。菽庄在因海构园、就势取景、广借诸景的艺术手法运用上,是成功的。它借日光岩为仰景,南太武山为远景,借大海做铺垫,借楼阁做近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它让秀出晴空的晃岩作它屏嶂,让变幻多姿的大海作它的铺垫;片片帆影日边来,构成“晚对”妙景,群群鸥鹭乘风复喳,增加潮汐美色......总之,化他物为我物,纳外景成内景,观层层推入,层层扩大,小园传大园之神。“巧”就是布局得体,变化多端,动静得兼,疏密有致。</p> <p class="ql-block"> 十二洞天是人工造出来的连环洞,像猴子洞,因客人进洞摸不出路来,又叫迷魂洞。十二洞天,即十二洞室,以地支的子、丑、寅、戊、亥为名,用紫红、棕赤色的砂岩、页岩、砾岩、火山流纹岩筑成,洞室大小、形状各异,小径错落、上下盘旋,曲折迷离,寓意“洞天福地”。</p> <p class="ql-block"> 鼓浪屿钢琴博物馆于2000年1月落成,位于菽庄花园的“听涛轩”,占地450平方米。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分上下两层,两座馆楼,博物馆里陈列了爱国华侨胡友义收藏的40多架古钢琴,其中有稀世名贵的镏金钢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钢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钢琴,有古老的手摇钢琴、有产自一百年前的脚踏自动演奏钢琴和八个脚踏的古钢琴等。</p> <p class="ql-block"> 四十四桥,乃全园主景,因主人建桥时四十四岁而得名。此桥下有闸门,把海水引入园内,构成了大海、外池、内池三处,把大海藏进去。由于桥身迂回曲折、凌波卧海,宛如游龙。桥中有出水两块巨石垒叠,下面一块卧水而镌有“枕流”;上面一块耸天而镌有“海阔天空”。巨石把长桥分为两段,但相通蜿蜒一条龙,各转弯处有“真率亭”、“渡月亭”、“千波亭”、“招凉亭”和八角形观钓台(一面墙上刻有“美鱼”)等。渡月亭有楹联:“长桥支海三千丈,明月浮空十二栏”。千波亭造形幽雅精巧,游人在此观潮、听涛、踯躅、盘桓,均能各尽其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