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芷英(飞燕)的美篇

吴芷英(飞燕)

<p class="ql-block">散文/《拜师》…初访摄影老师刘庆宁</p> <p class="ql-block">作者:吴芷英</p> <p class="ql-block">  我平生喜欢玩,爱旅游,看风光,赏花卉,闲来无事,东走走西逛逛,拿着过时的像机,拍些风光,花卉,自认为拍得不错,拿到照像馆放大挂在家里欣赏,学生来上课都说:“老师拍的真漂亮!”心中沾沾自喜。</p> <p class="ql-block">  2017年早春,雪后天晴,我踏雪寻梅来到植物园,那傲雪临风的梅花一直是我的最爱。似火的红梅,芳香的腊梅,如雪的白梅,纷纷向我招手,满园的香甜扑面而来,我穿梭在花丛中,享受着早春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  对面一对老夫妇在拍照,约六十多岁,老妇一双小眼睛正盯着摄像头,脸上点点老人斑,花白头发,微胖身材,穿着时尚的羽绒服。那老头跟在后面,戴着鸭舌帽,身体发福穿着讲究。碰到玩摄影的倍感亲切,我笑着上前请教:“请你们看看我拍的梅花,背景为什么不能虚化?”那老妇瞟了一眼我的相机和拍的图片,不屑地说:“你设备低下,技术也不行,还玩摄影?”那老头拿着大炮筒相机在我面前晃了晃说:“没有这样单反相机还拍照?看看你拍的,这哪叫摄影?”老俩口又小声叽叽咕咕把我臭一顿。这下大伤了我的自尊心,心里像泼了盆凉水,也无心赏花拍照了,怏怏地离开,嗳!真扫兴。</p> <p class="ql-block">  回到家里心里老大不服气,不就是玩玩吗?拍照还有那么多讲究?又寻思:自己拍的好像不如人家,看来不鸟枪换炮不学习是不行的,于是下定决心:学摄影,可到哪去找老师呢?去社居委问问看有没有办班的。我推开鲁园社居委大门,一个小伙子热情地问:“你有什么事?”“请问你们办摄影班吗?”“我们不办摄影班。”我失望准备走,他说:“我这里有个摄影老师的电话,他叫刘庆宁,你去问问他”。我心中充满希望,又犹豫不决,寻思这是个什么样的老师?我怎么没听说过?他会不会不给面子不教我这个摄影小白?不管怎样先电话联系下。</p> <p class="ql-block">  拨通了电话,对方传来虚弱的嗓音,我作了自我介绍,刘老师说他患癌症住院手术才出院,等身体恢复些再联系,我连声道谢。</p> <p class="ql-block">  我学习心切,过了些日又给刘老师电话,他精神似乎好些,“刘老师我可以去探望你吗?”“欢迎!”并给了我住址。</p> <p class="ql-block">  我手捧鲜花穿过和煦园小区的小道走到他居住的楼下,刘老师夫人在二楼走廊上迎接:庄老师一双含笑微微浮肿的眼睛,臉上显现倦容,穿着随意的家装站在我面前,热情地将我引进门,进入眼帘的是客厅一张单人床,床上半卧靠着刘庆宁老师,消瘦的身体浅浅地躺在床上,脸色暗黄,一双眼睛透着坚毅的目光。刘老师用微弱的声音向我介绍他治病的全过程:手术后怎么在重症监护室身上插满管子抢救,出院时几个大汉怎么把他抬上楼……这个从鬼门关闯过来的老师让我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我简单向刘老师做了自我介绍,他听说我想学摄影来了精神,立马现场教学,我将拍的图片给他看,老师用嘶哑的嗓音讲解软件的应用,手把手教我怎样用软件在手机上修图,在我眼前彷彿出现了新的境界,原来摄影有这么多学问!这是在刘老师病床前上的第一节摄影课,对于一个危重病刚出院的老师来说,这是多大的精神力量!他对摄影的热爱对教学的热忱使我深受感动。他指着挂在墙上偌大的黑白照片说:那是2014年在西北影视城拍摄的,图片苍凉古朴的大西北,大片天空表现天高地阔任驰骋的胸怀,一对男女牵手向未来,意义深远。初访刘老师感受到他人格魅力,受益匪浅。看到他疲惫的神情我起身告辞,刘老师说身体恢复后即在市老大任教,我欣喜。</p> <p class="ql-block">  刘老师病愈走上讲台,他将我介绍给班长和骨干们,又亲自带我去购买单反相机,手把手教我怎么使用。从此我开始学习一项新的技能,走在快乐摄影的路上,它给我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和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