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爱听刀郎的歌,从巜2002年的第一场雪》到《罗刹海市》,这二十年间他的歌没有一首不喜欢。他的歌莫名的打动我。</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刀郎的歌不具备审美观点,真是这样吗?刀郎的歌真的只有农民才爱听吗?他的歌真的不具备审美价值吗?我仔细研读,发现刀郎的歌具有三个显著特征,都是一般艺术家终其一生追求而未必能得的大境界。</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特征,是他的歌简单。这里说的简单是指把复杂的弄简单,把复杂深邃的感情用最简单的词曲简单地唱出来,这个其实最难。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在1946年问世时,它的体积足足有一个房间那么大,操作它需几十人同时合作才能完成。它的高大上,它的复杂和神秘,肉眼可见,在它完成仼务时,使人们惊叹唏嘘。可是它真的先进吗?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改进,操作也越来越简单,到现在,一部智能手机,放在手掌,通过简单的按键,就能完成很多工作,和那台巨无霸计算机比,不知强了多少倍。可是童叟都能操控的手机,大家都喜欢,却再没人了解它的复杂。这和刀郎的歌何其相似!难道手机因为操作简单,就不具备审美价值了吗?</p><p class="ql-block"> 大道至简,刀郎的歌简单在哪里呢?首先词简单,“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雪很常见,第一场雪,意义非凡,但人人都懂,加上“2002年的”时间限定,具备了某种特殊情境,“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这看似直白的叙述,把人一下就拉进了某种大家既非常熟悉又无人到过的情境之中。这词真真是人人心中皆有而人人笔下全无!这词简单吗?人人都懂,真简单。可这简单的背后,是写词人从万千场景中精心挑选的啊,是一般人都看不见的复杂。这种风格几乎在刀郎的歌词中都能看到。再说谱曲,他的歌,曲调流畅自然,不雕不饰,简单直接,妇孺可唱,听着舒展痛快,听一遍上头,听两遍入心,直击灵魂。这就是把最复杂的情感用最简单的曲调表现出来了,不见艺术加工的斧凿痕迹,是真正的大手笔。类似的经典歌曲像《沧海一声笑》巜恋曲九0》等,都以旋律简捷而深入人心。这难道没有审美价值吗?人人可见的复杂,其实是简单,是原始,而人人不见的复杂,才是艺术的终点!连农民都懂的歌曲是真歌曲,连明星大腕都看不出的复杂是真复杂!是至美的珍品!</p><p class="ql-block"> 刀郎的歌,第二个特征是真实。他的词。他的曲,他的演唱,都贴近人心,让我们不由自主地仿佛看到一个场景,体会到一种感情。像蒲松龄的小说,写鬼写怪写妖魔,明知不存在,但因他们说得都是人话,都是我们最熟悉的场景,所以让我们感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感同身受,产生深深的共鸣。类似的还有《红楼梦》,这就是真实的力量,这也是一个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境界,离开真实,也就离开了艺术。品味刀郎的歌,相信他一定是抒发真情实感而非矫揉造作、无病呻吟,这是他的歌受亿万人喜欢的根本原因。艺术达到让人觉得无比真实的时候,就是登峰造极的时候。这样的歌难道没有审美价值吗?</p><p class="ql-block"> 刀郎的歌,第三个特征是质朴。他的歌从不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像一个穿着朴实、筋骨结实的小伙子,大方而不失沉稳,浑身散发着健康、自然、平和可亲的气息。即便是近期的《罗刹海市》,人们认为歌词难懂,可仍不失这种风格。里边用典较多较深,可是当你听到“马户爱听那又鸟的曲”或“两耳傍肩三孔鼻,未曾开言先转腚”等等直白形象的词句时,你不由得想去查明那些难懂的词句。好像一个质朴的大叔把秘密藏在口袋里,你很自然的想知道一样,从而使这质朴的歌平添了无穷意趣。还有《我的楼兰》,《冲动的惩罚》等等都是以质朴为底色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它也一定要回归到千千万万的民众之中,才会焕发出绚灿的光彩。而那些故弄高深、远离大众的艺术,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终究会被遗忘在历史的垃圾桶。</p><p class="ql-block"> 刀郎的歌真的不具备审美价值吗?很多艺术家穷其一生都想像孩子一样从事艺术,因为孩子简单、真实、质朴,这样的艺术才富有感染力。而刀郎的歌完全拥有这三个特征,怎么会说他的歌只有农民听,不具备审美观点!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怜的,有了英雄而不知爱戴的民族是可悲的。像刀郎这样真正的可以自己作词,自己编曲,自己演唱的音乐艺术家,不是我们的精英吗?他应该受到世人的尊重,他应该拥有一个健康自由的空间,尽情展露自己的才华!</p><p class="ql-block"> 还好,他又回来了,受到了亿万人欢迎。</p><p class="ql-block"> 虽然是靠他的一己之力。虽然晚了十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08061152</p>